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台的新闻记者可以说是集“采、写、播“于一身的广播人。现在记者不光采写新闻,录音报道中的文字稿件也由记者亲自播录。可由于播音不是记者的“老本行“,多数记者都没学过播音技巧。所以,在刚学播录稿件时,确实给记者带来了一定难度,比如:有的普通话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晰、平翘舌不分;有的念稿时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掌握不好,播稿没有层次感、语速慢;有的没有播讲欲望,状态不积极;  相似文献   

2.
过去工作中,我们都是把采、编、播三者分开,干记者编辑的只能采写、编辑稿件,搞播音的只会照稿播稿。现在要走采编播合一的路,一篇稿往往从采到编,从编到播录合成,得由一个人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编播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业务,还必须有“一专多能”的本领。编辑除了编写稿子外,还应到现场口头采访、现场录音报道。我们播音员呢,就应在做好播音工作的同时,能够自己采写或编写稿件,还能做到在现场口头采访报道。要使自己做到“一专多能”,就要多学  相似文献   

3.
论播音节奏     
时下有不少观(听)众对我们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存在的播音“八股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的播音语气平淡、乏味,播什么样的稿件都是四平八稳、表达单一、千篇一律。我觉得意见提得很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播音员的生活积累不够丰富,思想感情不太充实,对稿件没有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样的话,势必形成平平淡淡的“念”稿,固定腔调地“唱”稿等。  相似文献   

4.
陈苏华 《声屏世界》2002,(12):44-45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出现了一些畸形怪异、不健康的腔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依赖外部技巧的人工符号,导致“机械调”的出现。 “机械调”指的是在播音、主持中语言表达拘泥死板,没有变化。新闻播音犹为突出。 播音离不开备稿。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对稿件的准备过程。播音、主持中之所以出现“机械调”,问题一般出在备稿不认真,仅仅作简单备稿,只在稿件上划标记,找生字,查字典,弄清模糊文字,为扫清“路障”做准备。如下面这则新闻的播音: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以传统的播音,或是主持人的形式,播前备稿是达到节目最佳效果的关链一环。当接到稿件,就必须对其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以至通篇文章进行推敲,揣摩感觉,正确领会编辑、记者的写作意图,确切理解稿件含义,产生真情实感,并根据播音对象的形式、特点进行设计与选择,进入良好的播前状态,把文字语言创作成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声语言。如何做好播前备稿工作?以笔者之浅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稿件拿到手后。应当及时阅读,通过阅读鉴别好稿件类型,弄懂字、词、句;数字;术语;典故的含义,并对稿…  相似文献   

6.
在播音创作上过去只提“播音”,而现在“说新闻”、“说广告”的提法都有了。近年采,播音界的学术交流以及业务期刊上,“说新闻”一词也有使用。关于什么是“播”,什么是“说”,以及“说”和“播”的关系,是人们探讨颇多的话题之一。笔者常年在一线从事新闻播音,对此有些感受和思考,在此便结合播音理论,谈谈“说新闻”这一问题。“说新闻”,就是遵循播音创作规律,在把握稿件内容的前提下,运用播音表达技巧,流畅自如地把新闻事实“说”出来,把有稿新闻播得像无稿一样轻松自如、自然、平易。这种“说新闻”的观点是积极的、正确…  相似文献   

7.
播音员的任务是把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有人说,播音员既不采访、又不编稿,有什么稿播什么音,“君子动嘴不动手,”为他人作嫁,没有前途。因而看不起播音工作。  相似文献   

8.
播音员不但应该具有用气发生、吐字归音、语言表达等过硬的基本功,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解稿件的能力。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创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这一过程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备稿”。它是每一次播音工作程序中的第一步,也是必须要进行的一步工作。但是,大家对这一步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方法及实际水平都有很大差别,日常播音工作中有的播音员因为懈怠、不以为然、嫌麻烦或者时间过于紧迫,备稿不充分,对稿件心里没数,于是,摸石头过河,出现了平平淡淡地“念”稿,固定腔调地“唱”稿等现象,这直接影响播出质量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锋 《东南传播》2010,(3):137-138
作者通过总结自己多年来的播音工作实践,归纳阐述了一些减少播音创作过程中瑕疵的有效方法:查准字音再播读稿件;提前标注舌尖前后音;取舍儿化音需依据语境仔细斟酌;养成"开音窄发、窄音宽发"的习惯,避免播音中的"直白"、"呆拙";深入解读感受稿件,不做"夹生饭";备稿需烂熟于心,不可烂熟于口,避免播油打滑现象;避免由于在播音过程中追求完美而引发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电台新闻性广播采用评论稿件较多。评论直接阐述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指导学习和工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战斗性。播好评论性稿件是播音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的播音员怕播评论稿,拿到稿子就发怵,播起来往往发僵,其实大可不必。评论性稿件的播音虽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它的特点和规律性,并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在工作中.常见有的同志.特别是刚步入播音工作岗位的同志,在播音中感情单一、内容苍白,不能打动和感染受众,只是在机械的“念稿”。这是播音员在从备稿到播音这一整套环节中没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到位”而造成的。究其原因,并非播音员创作态度不积极,而是“感受能力”相对较差的缘故。那么.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曾致 《现代传播》2003,(5):132-133
一、关于二度创作一般说来 ,只有艺术才被人们称之为“创作”。播音和节目主持这两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 ;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它依据文字符号而产生 ;而节目主持 ,在大的播音学范畴中 ,它是一种无稿播音 ,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的播音 ,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相对于有稿播音而言 ,无稿播音的难点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我们之所以强调播音主持都是二度创作 ,是因为播音这个概念是发展的 ,根据一般的创…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多数广播电视台,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合二为一”,记者写出的稿子大都“资源共享”。然而,从事广播电视播音工作时间长了,就能悟出广播稿与电视稿的差异来。尽管一些稿件有时候可以通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差别。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广播、电视语言的不同的特点并运用好呢?  相似文献   

14.
晓河 《声屏世界》2006,(12):52-52
播说结合的样式顺应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变化趋势,如何丰富有稿播音,真正让“有稿播音锦上添花”呢?主动添加,将“播”与“说”结合,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尽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有稿播音,有文字依据在手,眼中似乎也唯有“播”的依据,各种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都有用武之地,却难以找到“说”的感觉,如何找寻突破口呢?不妨从细节入手:树立“翻译”意识。在有稿播音中,首先,我们必须将书面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如:将“均”改说“都”“,系”改说“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比如“,若”…  相似文献   

15.
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退回的记者稿件中,新记者的比较多;常常听到一些青年记者焦急地问:“为啥我的稿件退的那么多?”这里谈些看法。从近段退回的稿件看,“毛病”大致有四: 一是内容空泛。有些稿件,从导语、主体到结尾,几乎全是空话、套话和老话,除了摆上几个死数字外,找不到具体的新闻事实,更没有感人的活材料。二是缺少新意。人们常讲不要“雨后送伞”;可有的稿件常常写了通讯员或别的记者已经写过的内容,不好再用。有的稿件是新导语、旧内容,“穿靴戴帽”。还有的稿中事件,在当地看是新的,一放到全省全国看,是早已报过或综合报过的。三是违背政策。有的稿件写了当地的  相似文献   

16.
王素萍 《新闻世界》2009,(10):86-86
说到“备稿”一词,很多没有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它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怎样准备稿件”。也许有人要问,“你们播音员不就是播音吗?直接把字词念出来不就得了.还用得着那么麻烦吗?”还有些人以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是每天晚上出来在屏幕上说几句话那么简单,孰不知在这些字里行间渗透着节目主持人默默备稿的点点滴滴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收到农民日报社寄来的样报。当翻开报纸,只见里面夹有一张名片,正面印有农民日报总编室一位编辑(记者)的姓名,名片反面却印有他做编辑(记者)的四条约束之规。现摘录如下: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看了这张既没有官职和头衔,又无级别和职称的普通名片,使我对这位素不相识的编辑(记者)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时下,社会上流行的“拉关系、走后门”不正之风也影响到一些新闻单位,出现“关系稿”、“人情稿”。许多基层通讯员叫苦不迭,又别无办法。有的就把点子用在拉关系上。  相似文献   

18.
编播之间     
一次广播节目的产生到播出,是编辑、记者、播音员、录音员、机务员等共同劳动的成果。其中,编播之间的关系尤其密切。近两年去各地广播电台实习的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同学,在这方面深有体会。翻阅他们的《实习小结》,有这样一些记载: 编辑是我的亲密战友。在准备稿件的过程中,对内容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就请教编辑。在他们的帮助下,使我对稿件理解得更深刻,播起来更加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编辑是播音创作中的合作者。在试播或录音过程中,编辑经常给我启发,使我对稿  相似文献   

19.
华音 《现代传播》2001,(5):141-142
一、眼里有受众.播音员被密封在演播室里播音,身边没有听众、观众,没有直接的对象,面对的是一些监听、监录的工作人员和不会说话的设备.这就使播音在贴近观众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很容易出现为播而播,表现自我的现象;或者怕播错受到批评而分散精力,从而忽略观众的存在.有的播音员播完后连自己播的是什么都忘了,没留下太多的印象,由此让受众感到你的播音离他们很远.这就需要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眼里有受众,让自己感到听众、观众就在我们的面前、身边,默默地听我们的播音。这样,我们的播音才能牵动受众,深入人心。 眼里有受众…  相似文献   

20.
胡海珍 《新闻传播》2023,(7):109-111
本文阐述了播音主持中提高新闻播读技巧的意义,同时对提高播读技巧在扎实新闻播读基本功、做好备稿工作、调整播读状态、合理使用口头语言、重视现场细节处理、拓宽知识领域、把握播读节奏、对稿件长句子处理、加强灵活应变能力、创建独特播音风格等方面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促进新闻节目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