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猜想假设是新课标下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学生猜想假设的能力和水平普遍很低,有不少教师也很难应对这种情况.要提高学生猜想假设的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猜想假设是关键.本文就此提出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象"等多种科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猜想假设水平.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假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觉的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猜想假设,猜想假设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猜想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学生很难提出合理的猜想;当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猜想时教师不知如何处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猜想呢?对学生的猜想又如何处理?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理解与做法,望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3.
蓝小平 《广西教育》2014,(13):34-35
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也关系到学生探究方向和路径是否正确的问题,最终关系到探究的成效问题。在猜想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在猜想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发挥作用,给予支持与帮助。那么,在"猜想"这一环节中有哪些需要呢?一、需要鼓励在"猜想"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积极地猜、大胆地猜。  相似文献   

4.
猜想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是科学创新的火苗。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失去猜想,科学探究便迷失了方向,培养学生猜想意识与能力是每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用智慧猜想点燃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乐意猜想、善于猜想。  相似文献   

5.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是学生认知客观事物、探索未知世界的第一判断,是科学研究中最富想象力、生命力的一环。成功的猜想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正确的方向,缩小探究的范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选择课题、进行活动设计时,为了保证必要的思维量,体现探究的价值,通常会对探究主  相似文献   

6.
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学生的猜想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否则学生的猜想容易成为胡猜乱想,失去猜想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猜想环节中的需要,教师按照这五个需要去支持和帮助学生,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自主探究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当下有些教师对探究过程的理解表现为“出示问题一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自主探究”变成按图索骥,其价值大打折扣。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让探究彰显创新的火花?开启学生的“猜想”,让猜想成为自主探究的序曲,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主体探究”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述、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探究中,学生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而猜想的关键就是设置合理数学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情境作出猜想,使学生在猜想时有目的,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猜想是通向真理的桥梁,猜想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猜想必须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为学生的猜想创设合理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搭建启迪智慧的平台。一、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受传统灌输式教学及害怕猜错被教师批评受同学嘲笑心理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能大胆猜想。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对探究科学知识的坚定信念。教学…  相似文献   

10.
秦声双 《考试周刊》2008,(8):209-210
当今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科学课程标准>更是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目标.而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往往在猜想这一环节上做得不够,没有实现探究的真正意义.本文针对这一点,试从猜想的重要性、猜想的特点、培养猜想思维的几种方法等方面加以论述,以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笔者曾经在《科学》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则案例,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单元,以"猜想、假设与搜集证据验证"这一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主线展开教学。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十分强烈的探究欲望中猜想、研究和实验论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新的《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也多次听到教师运用猜想的教学策略来养成学生的假设意识,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可见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是十分有效的。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策略1.巧妙地提出可引发猜想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能提出问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的程序之一"猜想"对"探究"起着导向作用。本文介绍了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敢于猜想,合理有效的猜想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刘芳 《科学课》2009,(5):36-38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让小电珠亮起来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在引导学生对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猜想和推测时,还要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珠亮起来,并设法控制小电珠的亮与灭,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交流等活动来反思和评价自己的猜想。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结果与他们的猜想之间的区别,为他们区分猜想和事实作铺垫,从而使学生经历一次比较开放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探究是学习数学的生命,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发现,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使他们达到会合作,会创新呢?一、鼓励大胆猜想,促使主动探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一个多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萌芽的好办法。教学中,鼓励学生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验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猜想与假设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探究实验需要围绕提出问题后的猜想去进行,猜想是完成探究性实验的重要一环。基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在全体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猜想,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必然会产生猜想的差异。正确处理猜想差异的方法有:通过现象或事实进行引导;课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逻辑推理;检索信息等。这些做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探究实验需要围绕提出问题后的猜想去进行,猜想是完成探究性实验的重要一环。基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在全体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猜想,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必然会产生猜想的差异。正确处理猜想差异的方法有:通过现象或事实进行引导;课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逻辑推理;检索信息等。这些做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良根 《四川教育》2010,(12):37-38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上,探究式教学常常流于这样一种形式:教师引导学生遵循课本上正确的推理逻辑、预定的探究方向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来验证书本上科学知识的正确性。这样的探究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形成这样的科学观与探究观:探究学习、科学实验只不过是在证明一个已知结论的假设而已。相反,真正的探究在于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设计与验证,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里明确指出了“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的要求”。科学探究分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在目前的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环节还比较薄弱,学生大多只是遵循教师预设好的方案,探究教师想要猜想与假设。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课堂与四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问题依然顽固地存在于日常的科学课堂中,特别是探究课,存在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与教师在情境设置时目标指向产生偏差有关,与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猜",却没问学生这样猜的根据是什么有关,也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等有关。因此,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教师提供的情境应该有明确的问题指向;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同时,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猜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概括,从而得到他们认为比较合理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猜想结果;在汇报探究成果时,多提供小组之间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