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析蒙元支配对高丽王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元朝统一中国事业的结束,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高丽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随之受到元朝的干涉和控制。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干涉、经济盘剥、军事高压,严重损害了高丽的独立自主。但另一方面,双方的人员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和增强。双方通过人员交往、通婚、杂居也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蒙古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王朝被纳入元之藩属体系. 高丽通过政治联姻、贡献方物、提供军事援助等方式,缓解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压力. 元朝对高丽进行封赐,双方宗藩关系逐渐成为定式. 元末,双方宗藩关系破裂,高丽王权得到强化,并趁机控制鸭绿江东岸的缓冲地带及占领双城、婆娑府一带女真族活动地区. 明初,高丽与辽东各方势力存在着复杂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 本文以高丽随元南征( 1354年)至恭愍王被弑(1374年)为时间段限,梳理这20年间在辽东地区高丽与元廷、明政府及辽东故元势力之间的交往事件,分析中朝关系变化对辽东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日间的海路交往最初是经由朝鲜半岛间接进行的。自两汉至南北朝,中日邦交实际上是一种宗主与“藩属”的关系。约自公元5世纪起,直接交往日渐频繁,致使隋唐时期的中日邦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蜜月”状态。日本通过大量派遣使团和留学生来华,使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进一步传人日本,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宋元时期,中日海路交往和邦交关系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尤其是民间贸易上。中古后期的明清两朝,一方面,中日邦交关系因倭寇为患、丰臣秀吉侵朝、西方殖民者东来及中国的“禁海”和日本的“锁国”等因素而渐趋疏远,另方面,中日双方的民间外贸活动却更加发达。近代以来,由于日本不断对外扩张侵略,中日之间长期的、以友好为主线条的邦交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一度几无邦交可言。1972年复交后,中日关系虽有新的发展,却不无隐患。  相似文献   

4.
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中国和朝鲜半岛上的封建王朝都处于革故鼎新时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重新组合直接影响到国家关系的矛盾与平衡。本文仅就高丽与北元关系对明与高丽关系的影响作些探讨。历史上,朝鲜半岛和中原有着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918年,新罗贵族王建统一朝鲜半岛,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和中国的辽朝、金朝、元朝都有着政治上的藩属关系。特别在元朝,这种关系超过以往任何朝代。高丽国王是元朝征东省左丞相。自忠烈王以后,历代国王都娶元朝公主为妃,成为元朝皇帝的附马,“来往于元首都就像蒙古的地方官…  相似文献   

5.
伴随元朝与高丽王国宗属关系的确立而形成的高丽贡女制度,在近百年间,促使大量丽女性流入中土,成为中外交流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社会和化现象。这些入元的高丽贡女,大部分进入了元朝皇宫。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她们不仅适应了元朝的生活环境,也把高丽化带入中国,并通过自身地位的改变,对元朝与高丽王国的国家关系以及两国国内的政治、化等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望海埚之战     
明朝永乐年间,在金州东南七十里的望海埚,取得了一场全歼倭寇入侵的重大胜利。它不但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而且在中国人民保卫祖国边疆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从元朝末年起,日本九州一带失意的封建诸侯纠集武士、商人、海盗千百成群,携带武器,经常到我沿海地区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当时,旅大地区也是倭寇骚扰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元世祖朝东宁路的立废是元朝与高丽特殊政治关系的产物,同时又与高丽政局的变动、元朝对高丽统治策略的转变等密切相关。隶属于元朝的东宁路最初统辖着六十故城的领地。东宁路主要由归附元朝的高丽人进行统治,元朝则派达鲁花赤进行监临控制。倚元立国的高丽王不愿在东宁路的归属问题上与元朝产生冲突,而只是竭力维持现有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李齐贤是高丽末叶著名文臣,曾奉忠宣王之召于1314年来大都,在华生活多年,与元朝文人学士元复初、赵子昂等辈交往,受其熏陶,学问一日千里,诸人称叹不置。他多次往返于中国与高丽间,所到之处,作有大量诗词,皆脍炙人口。在中韩文学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有学者认为,李齐贤与钟嗣成存在着同学关系,笔者持不同意见,做文考证。  相似文献   

9.
“倭寇”,原是对日本海盗的称呼,但这种“顾名思义”式的理解却显得有些表面化,有悖历史真相,实际上,“倭寇”的构成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明清时期,我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军入关时,…  相似文献   

11.
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忠烈王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在位期间曾同蒙古公主、世子以及所携带的高丽官员频繁如元。忠烈王的如元活动,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为高丽自身发展赢得了空间,同时也改善了双方关系,推动了双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蒙元时期的中日关系主要体现在元日之间的战争冲突、贸易交流和文化往来等几个方面,国家交往之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基于战略考量,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日战争,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但两国在贸易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并未因战争冲突而中断,对两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琉球王国与中国有着长期交往和密切联系。到明代,前后持续长达300余年的倭寇之惠对中琉关系影响巨大。倭患使明政府的册封和琉球使团在华朝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并影响到中琉之间封贡贸易的进行。琉球政府协助明朝驱逐、抗击倭寇,促进了中琉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付婧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22-124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在晚唐五代还未定型。到了苏轼手中达到成熟定型,繁盛于北宋。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整个宋代留下了将近二百首《江城子》词。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总的说来,《江城子》这一词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声情特征,可用来写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此词调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唐代妇女的家庭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妇女的家庭地位较之其他朝代要高,这可以从唐代妇女的经济来源、家庭财务管理、婆媳关系、婚姻观念与夫妇关系等诸方面的考察中得出结论,其原因有唐法律的宽松、妇女参政的风气、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6.
考订金末元初著名作家麻革家世、生平、交游和撰述,探讨其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地位。试图通过个案研究,从特定角度反映当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元代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对元代科技交流从宏观上进行探讨 :( 1)交流的一般情况 ;( 2 )交流发展的原因 ;( 3)上都在交流中的作用 ;( 4)交流的特点 ;( 5 )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辽朝的汉族文人是辽境内高水平文化的负载者,其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对本朝文学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他们的社会心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辽朝汉族文人的政治态度在前期呈离心趋势,至中期则表现为向心趋势,辽亡前后则以灵活性、变通性为主要特征。民族关系的变动是影响汉族文人心态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纳质是蒙古的一种传统。此政策经成吉思汗及后继者的发展,逐步成为一套独具特色的制度,它给蒙古国和元朝在政治、军事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末明初的吴中学近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相关的述不断出现。本从综合性研究、学思想研究、社会化研究等宏观方面,以及作家作品、诗社研究等微观方面入手,对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此类论述进行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