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政治文明的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自由人格和主体权利等意识,我国德育在培养人的德性、开发人的潜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管理》2001,(4):18-19
三、如何进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㈠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教学思想①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②德育为核心——抓住学习内容的德育成分,坚持寓德于教。③面向全体——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④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词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展;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建构发展性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性的德育是指由传统的限制性和规范性的德育转化为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以培养现代德性主体促使主体的德性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发展性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发展。完整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应包括知识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在内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理智方面,制度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实践方面,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构成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已应用于德育领域。主体发展性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性的德育是指由传统的限制性和规范性的德育转化为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 ,以培养现代德性主体促使主体的德性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发展性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发展。完整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应包括知识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在内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理智方面 ,制度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物质基础 ,社会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实践方面 ,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构成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要构建和确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突出人的发展;必须创新德育内容,把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积极探索德育载体,创新德育途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正>主体发展性德育,是发展性教育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构建和实施新型德育体系的核心价值,对学生的道德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行为习惯养成,学生的自主发展,起到了深层次内化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对学生主体发展的理解和看法。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主体发展性德育1.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内涵。所谓主体发展性德育,是指教师与受学生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德育环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工作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核心是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健全人格,要在高校德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全人教育理念,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在德育过程中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已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应用于德育领域。主体发展性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一、内化德育目标,变“外求、他塑”为“内求、自塑”外…  相似文献   

11.
创新的实质是突破,是超越,是新颖。我们的德育需要创新,需要超越,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增强现实德育实效的根本出路。中着重分析了德育必须实现的三个重大超越——超越灌输压服的德育、超越功利主义的德育、超越政治教育内容为重的德育,针对性地强调了实施教会学生选择的民主德育、实施以人为本的陶冶德育、实施生活化的广义德育的必要性和做法,并揭示出德育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德性主体,提升德性主体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德育文化是人类在德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德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总和.先进德育文化是代表社会发展方向、推动社会进步的德育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先进德育文化是在对传统德育文化的继承和外来德育文化的借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先进德育文化的建构,应遵循继承、借鉴与创新三位一体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牵手教育不同于中小学,它是主体多元的良性互动,是发展本位和爱生如子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是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管理、德育、教学思想的体系。大学实施牵手教育要遵循差异性、教育性、发展性等若干原则,其实践载体广泛,形式多样,贯穿于大学生在校生活始终。  相似文献   

14.
主体发展性德育实践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阐述主体发展性德育实践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人格教育,德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今学校德育存在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同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等方面的缺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人格教育呼唤德育的创新,教育要树立以培养创新人格为主线的德育观,根据学生主体因素的不同特点,制定可行的德育规划,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科举的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评价更多的是强调为社会服务轻视个人需要、评价主体单一、价值取向单一.这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现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建立多层面评价德育评价方法,即:确立立体化德育评价内容,运用多层面德育评价方法和实现多样化德育评价主体,以及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学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实施主体性德育教育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符合学生主体需求的德育理念的确立、德育目标的设置、德育内容的设定和德育评价的实施等正面引导,列出相应的负面清单,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走向主体自律,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构建和确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突出人的发展;必须创新德育内容,把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积极探索德育载体,创新德育途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教育艺术》2006,(5):23-2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现代德育体系的核心。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和强化不断创新的观念,网络德育正是基于德育创新要求而提出的。网络德育是以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的。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在作用空间、过程、目的、主体、内容、德育手段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变革,体现了对传统德育的突破。德育实践活动从空间封闭走向开放;德育过程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德育目的从显性明确走向隐性潜在;德育体验从单调乏味走向生动有趣;道德主体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德育资源从单一匮乏走向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道德主体地位的缺失。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道德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起来,这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因此确立道德主体地位在我国目前的德育构建的过程中显得极为紧迫,是当代德育构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