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数学课堂结尾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模式化,千篇一律的"谈收获"让学生对此索然无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导入的独具匠心、精彩纷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一节好课好比一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教学中,课的结尾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环节。通常,教师会在课的结尾进行课堂小结,往往习惯性地提出下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日复一日,面对千篇一律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总是波澜不惊。一位教师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的结尾,改变了我对这一环节教学的一贯认识。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赵程 《广西教育》2014,(25):68-68
正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无论在哪个环节我们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意蕴和无穷的魅力。一节精彩的数学课以其独特的结课方式令人难以释怀,给人无尽遐思。同样,也会促进学生把课内学习自觉地延伸到课外,把知识的学习自然拓展,给学生以激励、以召唤,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充满情趣、快乐的体验之旅,达到"课已尽意悠远"的神奇境界。一、余音绕梁,让课堂充满遐想好的课堂结尾,不只是梳理知识,而应更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学习的体验,让学习充满温馨,流淌着快乐。如果教师能关注课堂结尾的方式,让结尾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里程碑和新的学习动  相似文献   

4.
薛峰 《教学与管理》2007,(10):36-38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课堂结尾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如一首乐曲,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数学课堂结尾,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十分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练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是老师们千篇一律的提问,面对学生那波澜不惊的回答,老师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总结。也许,课堂结尾本来都是这样的。然而,如果我们能更加精心的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堂精彩的生物课在开始引入时需要精彩、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主体要有充实、丰富的内容,课堂小结要能有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很多教师对课堂的引入阶段和主体阶段都非常重视,但经常忽视对课堂结尾的设计.课堂结尾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提升,能帮助学生把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课堂结尾非常重要.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结尾的方法,谈谈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结尾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课堂上,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结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们都会运用了吗?请看这样一题,你会做吗?生: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计算一下就行了.  相似文献   

8.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数学课堂结尾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模式化,千篇一律的"谈收获"让学生对此索然无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导入的独具匠心、精彩纷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一节好课好比一场精彩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回味无穷的“尾...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课堂上,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结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们都会运用了吗?请看这样一题,你会做吗?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呢?最近有幸听了柳州市景行小学教师梁远征执教的《生活中的圆》一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现就这节课的两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1郾教师让八个学生上讲台排成长方形队形进行投沙包比赛,投掷目标(小桶)放在队形内右侧,结果离小桶最近的学生获胜,对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想法?生:老师,这样比赛不公平,…  相似文献   

11.
一、归纳总结,提纲挈领教师以准确简要的语言,把当堂课所讲的内容做一番梳理,把重点、难点之处再突出强调一下,把知识结构与脉络理清,促进学生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这是课堂结尾的常用形式。例如我们平常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在地理和历史内容的教学中,就时常让学生对照黑板中的板书,简述地理位置、物产、风俗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诸要素等。有时还可根据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编成短语、短句、顺口溜。例如“桂林山水”一课用“桂林山…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课堂上,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结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们都会运用了吗?请看这样一题,你会做吗?  相似文献   

13.
活跃小学电脑课堂的九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电脑教学这一引导学生起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的阶段,如果教学技艺不得法,课堂沉闷而枯燥,往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兴趣。如果能挖掘学生潜眠的意识,牵引他们的注意力与意志力,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盎然,使之学而有得,学之有味。如何活跃小学电脑课堂?在这里笔者概括平时的一些做法。一、务必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与能力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在电脑课堂中,完全有必要在课前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些什么东西及本节课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重点难点在哪、要达到怎样的程度等等,这样就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大概的了解。通…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数学课堂中,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数学作文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数学作文类型1、回顾旧知,反思型学生可以针对某节课或某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复述本节课、本次活动相关知识;总结哪部分知识学得较理想,或哪些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还存在什么疑虑;也可以对数学老师和某位同学的某种思路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等.通过数学作文,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  相似文献   

15.
张爱国 《成才之路》2014,(33):15-15
正以前我们学校教师上数学课,教学目标在教师心中有数,颇有意识,而学生却心中无数,意识模糊。这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课前一概不知,有时上完课,还是目标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去年我校数学教研组有计划地实施了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的课堂结构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明白了"教"与"学"的任务,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使学生愉快地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学习,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这样的做法,收  相似文献   

16.
奋进的一课     
学生的任务是什么?是学习喽!那么学习主要源自哪呢?当然是课堂啦!那你都上过一些什么课呢?语文、数学、音乐、历史……可是下面这几位同学说他们上过这样一些特别的课,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7.
正一节成功的化学课,不仅仅要开头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还要结尾精彩、耐人寻味。结束语就象一条绳子,能把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课堂的最后时刻,是教学的"收获季节",一个好的结尾,不仅仅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还能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下面是我作为一名教研员,结合多年的听课经验总结出结束语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总结重点,回应开头。总结一下本节课所教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几点或几条,重点是什么,强化理解、记忆。如一位教师用"屠狗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对整节课能起到“收口”“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新知识模块的建立和掌握、解题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提炼优化等。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小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频频出现“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流于形式的课堂小...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的灵动生成,让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轻松。一、精心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课堂伊始,如果有丰富的"预设生成",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老师备课时要"预设"好"生成",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就能促进"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往往是这样的:刚开始的一两节课,学生的头是抬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看到的乌黑的眼睛就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乌黑的头顶,即使有几个给你面子抬着头的,你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到的也是茫然.一个问题抛出去,没有人回应,没办法,教师总是自问自答,自导自演.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不说,学生从心底讨厌数学,讨厌数学课,连带也讨厌数学老师.数学实验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