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本文初步分析了近代目录学的历史分期;研究近代目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最后,探讨了近代目录学的一些有限显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家、启蒙思想家。他对目录学研究有着独特的贡献。本文着重分析梁启超的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目录学人物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多年来未被人们注意的许多近代目录学人物得到开创性的研究与介绍。但是对中国近代目录学有新的贡献,就其造诣而言远较梁启超和张之洞为深的康有为却研究甚少,令人遗憾。本文准备就康有为的书目实践活动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与我国目录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在整个目录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它是古代目录学衰亡,西洋目录学传入并影响我国近代目录学建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目录学思想在内容方面,从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禁锢下解放出来;在方法方面,完成了由经验描述到理论抽象这一重大转折,使目录学成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近代目录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社会文化的革命密切相关,经历了近代目录学研究的萌芽、变革和建立三个时期。从江人度对四部分类法的疑异,经“康、梁”的否定,到杜定友、姚名达批判的继承,其间经历了思想上的几次转折。从总结古典目录学开始到建立近代目录学思想体系终结,花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种目录  相似文献   

5.
来新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研究领域涉猎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多领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从历史学、目录学和图书馆学三个维度对中国近代的图书事业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括性论述,首开三史合一的先河,将中国近代书史、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三史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断代问题、进而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提出: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断代应为1840年至1949年,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其中,1840年至1895年为近代目录学的孕育时期,1896年至1917年为近代目录学的萌芽时期,1918年至1937年为近代目录学的构建时期,1938年至1949年为近代目录学的衰退时期。  相似文献   

7.
耿文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研究耿文光的目录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耿文光生平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目录学》等著作中蕴涵的丰富的目录学思想,对今天的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仍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中国近代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姚名达的生平,他系统整理我国古代目录学遗产,开展目录学前瞻性研究,在目录学定义、功用、内容以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创建性的见解;其所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集中体现其目录学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近代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伦明1937年在《讲坛月刊》第5-8期上连载的《目录学讲义》为基本资料,结合伦明的藏书实践活动,初步探讨了伦明重视目录学、强调目录学不等于版本学、目录学不等于目录的目录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目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认为目录学的演进动力是由目录学的内在动力与外在文化合力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系统 ,目录学的演进与文化的演进相一致。中国文化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大致可划分为独立文化圈期、文化冲突与交融期及文化综合期三个阶段 ,中国目录学也相应地经历了古典、近代与现代三种形态。在现代科学及文化的综合化趋势之下 ,目录学正在由古典期对文献的重视和近代对读者的重视转而将两者综合研究 ,并以书目情报传播将两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信息生态群落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信息生态群落的演化,综合运用系统论、协同论、信息论和突变论的相关原理对信息生态群落的演化机理进行探讨,总结出社会传播机理、支配机理、协同机理、互动机理、突变机理几种主要演化机理,以期为信息生态群落演化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跟踪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跟踪调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6所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旨在进一步了解其动态,分析其趋势,总结其特点,挖掘其价值,利用其资源,发挥其作用,为全揽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发展的眼光,从拨乱反正、蓬勃发展、馆员(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服务创新、现代化建设、资源共享7个层面回顾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论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实现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开启我国图书馆事业迅速繁荣发展的伟大历程,而且也为未来图馆事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在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以数字人文教育为试验点,开设"数字人文"课程,为数字人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对数字人文教育进行探索。[方法/过程] 介绍并总结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和特色等,以此探讨数字人文课程建设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以及本科教育改革的示范性作用。[结果/结论] 对数字人文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包括组建教师团队、打造应用场景和将数字人文课程作为基础素质教育课程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差距模型的图书馆服务质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图书馆服务质量综合差距模型,提出基于差距模型的11个研究假设,并结合问卷调查所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得出评估图书馆服务质量差距的简化模型,并发现图书馆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证明以读者感知为基础的差距评估模式是客观、科学的。最后以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改善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演进,社交媒体中各种数据变得可获取、可利用。据此,开展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社会化阅读内容计量研究。[方法/过程]首先,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文本挖掘技术对阅读推广类微信公众号基本信息和公众号推送文章内容进行采集。其次,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了各微信公众号在分类、地域、认证上的分布,以及各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数、阅读数、平均阅读数、点赞数、平均点赞数,并通过运用信息计量学相关理论及技术,利用自编脚本得到了单篇推文传播指数(Single Tweets Communication Index,STCI)、标题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基于推文重复次数的微信公众号耦合矩阵。同时,提出最高STCI微信推文发布延时指数(Publish Delay Index of Highest STCI Wechat Ariticle,HSPDI)算法来考察推文重复发布次数对推文传播效果的影响。最后,采用人工研读高STCI推文的方法对其内容特征进行归纳。[结果/结论]阅读推广类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平均阅读数与平均点赞数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许多微信公众号之间存在严重的推送相同文章现象;文章是否是微信公众号首次推送对其传播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对高STCI推文内容分析后得出高STCI推文特征主要包括: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满足读者的自我表达需要和满足"屏阅读"时代特征的写作法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调研网络知识服务平台中用户反馈服务的现状,针对当前反馈服务中的问题,提出网络知识服务平台用户反馈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为知识服务平台中反馈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过程]以构建的用户反馈效能测试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调查问卷从服务基础、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三方面对当前网络知识服务平台中的反馈服务状况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结论]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知识服务平台用户反馈体系的总体框架与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以内蒙古赤峰市图书馆为例,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实践问题,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如何更有效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结合内蒙古赤峰市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过程,总结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共性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结论]提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首先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并在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将其转化为图书馆价值观和理念的一部分,通过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合作来开辟新的模式,但要注意量力而为,择优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对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其服务特点和不足,并归纳出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框架和策略。[方法/过程]运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从空间类型设置、服务设施建设、空间预约管理和空间服务再造4个方面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从空间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服务评估4个方面构建服务框架。[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策略是:制定科学的空间服务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的服务空间;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空间服务;制定空间服务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ACRL奖励计划与中国图书馆界奖项,提出中国图书馆学会奖励体系构建设想,为我国图书馆界奖励计划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调查了ACRL设立的19个奖项,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等11个机构设立的奖项,深入分析ACRL奖项与中国图书馆界奖项的异同点。[结果/结论] 提出中国图书馆学会奖励体系构建的总体设计思路:成立奖项管理委员会,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组建奖项评审委员会,规范奖项评审工作;适时设立新奖项,完善奖项体系;建立奖项网站,做好奖项相关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