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快乐晨会     
许多教师对晨会课认识不够,甚至认为“短短的十分钟可有可无”,把晨会课上成道德说教课,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把晨会课上成“批评课”,批评成绩差、习惯差、作业不完成的学生:把晨会课上成“布置课”,布置今天要准备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上学期末,我们对学校的1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晨会课感兴趣的不足10%,学生畏惧“晨会课”,因为怕“批评”:学生不爱上晨会课,因为讨厌教师婆婆妈妈讲琐事。晨会课究竟该上什么,怎么上,  相似文献   

2.
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肩负着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政治课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办法加以改进,即树立政治课教师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爱上政治课,使学生正确认识政治课,进而想上政治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愿上政治课。  相似文献   

3.
怎样的课是好课?简而言之,学生喜欢的课就是好课;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好课;让大多数甚至是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反之就是不好的课。  相似文献   

4.
顾晓飞 《江西教育》2023,(11):60-61
微课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导学,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新知识,借助微课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高效。应用微课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深度地发生。  相似文献   

5.
英语精读课是学生学习英语最根本的中心课程,对精读材料的引进及精读材料的讲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Real English切实可行的重要教学手段。精读课的作用是多重的。既是听说课、阅读课,又是语法课、写作课。精读课教学过程中兼顾多样性、多重性,无疑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全面训练,最终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理解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理解课。如学习《鹿和狼的故事》,在学生熟读课后,可设计如下习作练习,指导学生理解课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目前高师声乐课的具体情况,认为高师声乐课的教学应采用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一是根据学生的共性上集体课,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上个别课。  相似文献   

8.
我校开展了“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课题,并设计了四种基本课型:资料研析课、讨论辩论课、人物赏析课、影视品评课,其中“我眼中的武则天”一课就是按讨论辩论课的模式设计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功过是非历来评说不断,在课前老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和过程。课堂辩论的主体是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在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乏精彩的观点,反映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而学生观点的稚嫩,恰恰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自然进程。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才会欣赏到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收课”即课的结尾,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参与收课就是让学生在收课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会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高明的“收课”可使教学内容在归纳中得以巩固,在释疑中得到启迪,在信息交流中得到收获,就象一首名曲的结尾,  相似文献   

10.
包冉 《辽宁高职学报》2004,6(3):116-117
汉字输入课,侧重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计算机程序教学类课,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网络、网页制作课,增强就业竞争力,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最近,执教了苏教版第十册的《三亚落日》一课。课中,在学生初读课、整体了解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深层领悟课所描绘的意境时出现了以下情境:  相似文献   

12.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启迪学生对课进行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课进行通灵感悟,让课语言把学生生命中的灵气点燃。  相似文献   

13.
期刊杂志上所发表的课例大多完美无缺,不成功的课例很少见到.好多课例都是以学生没有预习为前提设计的,教师怎么启发,学生怎样回答,写得井然有序.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已预习过,学生的回答就可能打乱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谁都愿意发表成功的课例,但在教学实际中不成功的课例大量存在.笔者有幸听了不少进城考核课,优质评比课,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在复习课上单纯的“炒冷饭”,帮助学生突破初中几何综合问题,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通过对“一图一题一课”的初中几何复习课例实践探究,得到“一图一题一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是: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类比迁移,发展学生“四能”;通过构建模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戴强 《教学随笔》2007,(5):20-21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选修课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依据兴趣选的课。如何让不同专业背景下的,不喜欢上这门课的学生在入门课,即第一次课就能由衷喜欢上这门课,并且能维系对这门课长久的兴趣,既是为学生喜欢选修课奠定基础,又是检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如何运用初中思德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策略:①利用思德课教学,培养学生乐观稳定情绪;②利用思德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入际交往;③利用思德课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④利用思德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⑤利用思德课教学,引导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课是“两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实践课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和实践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王祥 《天津教育》2006,(7):46-47
自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师通过讲读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自读课上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去印证和实践讲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去。可以说,自读课是“教”与“不教”之间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激示教提──谈绪论课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示教提──谈绪论课的结构杨景忱绪论课上得如何,它关系到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关系到学生的立志与成才。因而决不可将绪论课上成普通课,更不应该视为可有可无课。有的学校将激、示、教、提作为上好绪论课的结构模式,值得提倡。激─—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除...  相似文献   

20.
谈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徐爱军在教学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使学生在一课书教学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质疑问难的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中,也可以在课后。在课前,要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并指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但不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