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的基础。那么,如何让幼儿从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从而使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呢?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临近了,孩子们哭哭啼啼的模样让教师们头疼、家长们揪心。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对于从未离家的孩子来说,到一个辑生的环境开始集体生活,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难免会有一些“分离焦虑”。其实,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有严重分离焦虑的幼儿不仅需要教师花很多的精力关照,更害怕就此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不利于班级常规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因此,如何减缓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幼儿尽快建立与老师、同伴间的信任,顺利实现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是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并使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在活动组织与进行中,《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本文从教师态度和情绪辅导两方面对幼儿的情绪问题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4.
郁春芳 《海南教育》2014,(20):61-6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并坚持执行。"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从出生之后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幼儿也开始接触各种集体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要求和规则。幼儿对班级常规的自觉遵守,对幼儿今后融入社会,自觉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国家法律法规打好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蒋秀 《新疆教育》2012,(11):169-170
小班新生入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事、物。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为了使这些孩子尽快地渡过这一适应期,顺利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尽快适应新环境,是摆在家庭和幼儿园面前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并要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幼儿园要想达成上述的目标,就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体育环境。良好的体育环境是完成“纲要”要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伴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有严重地限制.幼儿园教师在熟悉和掌握了自闭症幼儿的行为和性格特征之后,可以从温和的“消极”培养方式逐步过渡到主动的“积极”培养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扣生活环境,促进他们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认知,争取使他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以爱移情,让幼儿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新入园的幼儿没有集体生活的体验,对幼儿园的一切难免恐惧。孩子从以往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生疏的地方,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能否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幼儿园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根据3岁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等特点,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让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我们以微笑接待每一位幼儿,用亲切、温柔的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起点,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幼儿在最初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将一定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生活。而在入园初期,绝大多数的幼儿均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如入园哭闹、饮食困难、大小便失禁、难以入睡、拒绝活动、情绪不稳等。  相似文献   

11.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伴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如何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愉快渡过入园关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表明,要使品德培养切合实际确实有效,就应该教给幼儿一些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性行为,也就是人闪常说的“亲社会行为”,它是一种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它包括了帮助、友爱、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关心、援助、捐献、抚慰等等。心理学研究又告诉我们,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我认为与幼儿园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园人际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这三种人际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难免会焦虑、紧张、烦躁。如何化解这些消极情绪,使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亲切接待幼儿早上入园时往往特别紧张、害怕。此时,教师亲切友好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夸夸孩子,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自己走进来,真棒。”让幼儿感到教师喜欢他、爱他,从而使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借助游戏幼儿初上幼儿园,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胆怯,对一日生活不知所措。对此,教师可采用游戏方式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同伴。如,组织“旅游团”…  相似文献   

14.
入园适应,即未上过幼儿园的幼儿从家庭环境转移至幼儿园环境,通过自我调节,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新的人际交往需求,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集体生活的规则规范等。对于幼儿而言,这是一种发展性危机,且普遍存在于我国幼儿园中。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园适应不仅成为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的难题,也成为越来越多实践者与理论工  相似文献   

15.
张淑萍 《考试周刊》2013,(4):185-186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的压力。怎样让入园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作者对幼儿生活习惯、独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以共同做好新生入园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让新入园的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寿县寿春镇幼儿园薛晓梅新入园的幼儿没有集体生活的体验,对幼儿园的一切难免恐惧。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周围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这使一部分幼儿一下子很难适应。有的幼儿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17.
名称:我喜欢上幼儿园。时间:三周。要求: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学习遵守幼儿园常规,培养幼儿对老师、对幼儿园的感情,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第一周:“我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上幼儿园是幼儿一生中的第一次重要转折,他们从零散的家庭教育变成系统的机构教育,从几个人的家庭生活转变成为一群人的集体生活,从自由散漫的家庭环境进入秩序井然的校园氛围,这中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对于良性的情绪,我们要及时鼓励,而对于不良情绪,我们要巧妙应对,这不仅是正常、顺利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必须。本文主要从幼儿家长和教师两方面着手,谈谈如何帮助新入园幼儿适应学校的集体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小班开始集体生活,幼儿迈开了独立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第一步。营造适宜的情境,让小班幼儿习得一定的交往技能,增强同伴互动意识,可以支持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减少入园焦虑。为了发挥情境的教育作用,本次活动邀请了家长参与,这也让幼儿更有亲切感并获得与更多人交流的机会,更强烈地体验到与同伴和友善的成人(同伴的家长)互动所带来的快乐。相信此举有助于培养新入园幼儿的乐群性,促使其尽快适应小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20.
韩丹 《中国教师》2004,(8):47-48
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走向集体生活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是走向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虽然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其心理特征、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形式、要求等方面差异都比较大。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大班阶段,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幼儿了解未来的小学生活,并加以适当训练,对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很有好处。我们幼儿园做了一些尝试与准备,感触良多,在此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一、积极锻炼身体,以适应小学活动量的增加即将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