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环境法具有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新特点。环境法教学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的问题,因而环境法教学改革的重心在于增强师资力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教学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孕育生态大学的需要,是高校开设环境通识教育的需要。目前环境法教学中存在环境法教材不能满足环境法教学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凸显的问题,改进和完善环境法教学要做到"五好"工程:挑一位好教师、选一本好教材、探几种好教法、带一拨"好"学生、塑一个好理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作者近几年对环境科学专业中的环境法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环境法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以及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过程,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理工类院校院校的发展定位、环境法学科及课程的自身特点、我国环境司法实践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当前理工类院校环境法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就业需求;针对环境法学科特性及理工类院校的特点,确立环境法课程设置原则,调整环境法课程教学内容,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理工类院校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泛道德化现象由来已久,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致使环境法逐渐偏离法的轨道。环境法表象虽然很繁荣,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专业性不强的危机,法律味不浓是环境法突出的特点。现今的环境法正在逐渐演变为如何保护环境的道德呼吁,难以体现环境法中的法律因子,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法治实践。走出环境法泛道德化的阴影,实现环境法“法”的回归是当代环境法学者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学是法学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结合综合性大学环境法的教育目的,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来兰州大学环境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本着今后申请省级精品课程的新目标,针对现实和理想所存在的差距,对环境法学的教学改革提出设想:即尽快建设和运行网络平台,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多层次多手段地设立教学实习基地和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分析环境法的价值和功能,指出环境法的功能对于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对环境法功能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法的目的与实施手段。近年来,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对环保的要求提高,环境法的价值就愈发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中国 ,带给中国环境法的第一个冲击是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环境法的概念和范畴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可持续环境立法的认识疑障。中国环境法的概念应当回复到以整体环境观为指导的、国际通行的广义环境法概念 ,即把狭隘环境法的调整内容扩展到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社会活动 ,并重新启用“环境法”术语。复元的中国环境法范畴应当重新界定为三个平行子法 ,即 :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环境保护法 (狭义的自然保护法 )。中国环境法融合自然资源法合乎法理 ,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与资源立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林专业环境法教学的困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民族院校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的探索与思考,如优化教材和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以及组织参观实践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了被动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积极性,为环境法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强化复合型的农林人才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对于保护林业资源,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法律调整机制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环境法在实现其调整功能的系统过程中,既受到自身法律机制的约束,又受到社会条件、法律意识、社会成员心理状况的影响。完善我国环境法的调整机制,可提高我国环境法的调整效率,最终实现我国环境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也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公众参与的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尽完善,致使公众参与制度在现实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探讨我国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在实体和程序方面的不足并加以完善,进而实现公众参与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之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立法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突发环保事件的应急处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结构制定由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相关规定、《环境保护法》的专门章节规定、《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法》及其实施细则或条例以及其他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组成的应急立法目标模式。由于目标模式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的立法积累和创新、完善,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制定其实施战略。由于现在急需具有可操作的全局性和综合性法律规定,因此有必要在宪法的框架内首先制定过渡性的《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条例》。  相似文献   

13.
由于立法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突发环保事件的应急处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结构制定由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相关规定、《环境保护法》的专门章节规定、《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法》及其实施细则或条例以及其他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组成的应急立法目标模式。由于目标模式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的立法积累和创新、完善,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制定其实施战略。由于现在急需具有可操作的全局性和综合性法律规定,因此有必要在宪法的框架内首先制定过渡性的《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条例》。  相似文献   

14.
囿于主权国家各自为政的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环境法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制约:其内容无法全面、真实体现维护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理念,其执行也因诸多原因遭遇障碍。"治理"及"全球环境治理"通过扩大参与主体、改变调整手段、增加规则范围等方式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弥补了国际环境法及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不足。而国际环境法也应顺应现实需求,适时完善其制度。  相似文献   

15.
学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素质较差与学习功利化、教师素质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认识“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端正对“基础”课的学习态度,加强对“基础”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基础”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手段、考评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6.
方向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应当与专业核心课相区别。国际法方向课程的教学应当在明确方向课定位的基础上,从国际法学科特点出发,确定其教学目标,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采用多主体教学的形式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7.
Executive Summary Foreword Over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Framework Impact on Core Academic Functions Organization of the Monograph The Law of Copyrights Copyright Law Copyrights and Faculty, Students, and Staff Chapter Summary Copyright and Fair Use Fair Use Fair Use Challenge to Course Materials: Course Packs Fair Use and Online Instruction Implications About the Debate on Fair Use Chapter Summary The Law of Patents Patent Law The Research Exemption Copyrights and Patents: Computer Software Institutional Patent Policies Questions of Ownership: Faculty Versus Administrators Questions of Ownership: Academe Versus Industry Chapter Summary Patents and Higher Education's Entry into the Market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Patent Activities Debates About University Patent Activities Chapter Summary Shared and Related Concerns Ab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emarks and Trade Secrets The International Setting Sovereign Immunity Chapter Summary Conclusion Notes References Name Index Subject Index About the Author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参与式教学方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严格的教学环节设计,通过环境营造、利用教学道具来激发主体参与,引导团队合作与分享,建立一套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体现教与学的民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公众参与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