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的创立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浩大工程,其创立贯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相互促进和整体推进的过程,同时也凸显其自身内在的历史与逻辑。马克思在现实当中遇到的“利益难题”,促使他在对黑格尔国家学说批判的基础上,从市民社会和利益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的对象从“私有财产”到“生产关系”,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其著作体系的不断发展成熟,最终发展到《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立的标志,不但为当时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也是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事业与人民幸福生活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他的一生是追寻、探索的一生。在短暂的一生中,他探索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尤以农民和知识分子问题为主。儿童问题他虽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但他针对当时的现实,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有些见解至今仍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怀疑方法和假设方法是古史辨派认识的起点和主要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近代实证主义。古史辨派的科学方法批判了经学方法的权威主义和信仰主义,以科学方法代替经学方法。他们批判地继承了朴学的优秀传统,又使之与西方科学方法相结合,并注重了方法论程序的建设,使传统思维走向科学化。这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和近代哲学思想革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一直被定位为对现实有着鞭辟入里的认识和批判的大师,他给社会开了一剂空洞幼稚的救世药方,尤以《复活》为典型.但他对万千生灵关怀早已超越了所谓宗教的境界,这种博爱其实是对人类终极理想的最高关怀.  相似文献   

5.
金泽 《职大学报》2004,(3):74-76
早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轨迹中,贯穿着一条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主线。他的关于思想解放的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大趋势;抨击旧思想,提倡个性解放、探索真理;主张中西文明平等相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彻底,全面,求实,创造。是他同时代的长者与同辈无法比的。  相似文献   

6.
《风雅颂》中农民出身的主人公杨科进城后处处碰壁,其身份变得非常混乱模糊,随之而来的身份分裂、身份焦虑始终伴随着他。他之所以陷入困境、走向堕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农民出身造成的自卑,也与他内在持守不坚定及在向外求同时屡屡受挫的外在环境有关。作者试图通过杨科来表达包括自己在内的,所谓农民知识分子进而包括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在当代社会所遭遇的现实困境、身份焦虑及内心迷惘,并表达了对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批判。作者在批判时采用了互文性反讽、荒诞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
批判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区别其他旧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按批判的对象不同,我们可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革命批判功能分为理论批判、现实批判和自身批判三种。认真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精神,有助我们领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相似文献   

8.
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终极价值,有关人的问题历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关注探索"现实的个人",这内涵丰富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马克思来说,他的起点源自于实践,他不认同费尔巴哈的观点,批判费尔巴哈从"真正的人"的角度来看哲学人本主义价值,正因为此,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提出了新的"新唯物主义"这个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达成离不开宗教批判这一重要环节,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则印证着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已经转向唯物主义视域的事实。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则高度体现了这一转向的开始,即马克思在宣告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环节已然结束的基础上,将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个产生了宗教的现实世界,同时以对宗教双重社会功能的肯定找到了哲学这个担负着改变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其不仅使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事业具有了彻底性与现实性的可能,更是马克思开启唯物史观视域转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论姜夔艺术化人生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化人生的关键是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姜夔一生在成就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努力成就艺术化人生。但是,他追求自由的理想因现实羁绊而总是失落,看似高蹈而终究不能,因而他的艺术化人生别具悲剧性,这可从怀归主题和恋情主题中窥见一斑。究其因,一是与宋学背景有关,二是与个人资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关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以美育代宗教”。在德国学习德国古典关学的学术背景和执掌北京大学的教育背景,让他有机会在现实中实施他的审美主义思想。这表现为进一步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主张。更为重要的是,蔡氏的美育思想里面也出现了对科学机械主义的批判,这使他的审美思想和西方的审美主义思潮完全取同一步伐,从而与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等美学家一起开启了中国二十世纪的汉语审美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2.
身处封建王朝日趋没落之衰世,晚清思想解放之先锋龚自珍从嫉妒问题入手,对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加以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政治批判,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并藉以治妒方略来阐述提倡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的进步要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龙是写作武侠小说的一代大家。他力主创新求变,一生都在创作新派武侠小说的道路上探索实践。其作品吸收了西洋小说的形式和特点,并带有现代人文主义气息,开创了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代新潮。无论从贯穿始终的浪子情结、侠义仁爱精神,还是从写作手法、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结构设置来看,都有其独到创新之处和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作为一代思想学术大家,在治学上表现出大胆的创造精神、鲜明的实践品格和强烈的批判意识。在治学态度上,他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在各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在治学内容上,他不局限于儒家经典,强调博览群书,目的正是为了积极用世,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在当时是思想史上的巨大进步,对当今我们进行学术研究也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作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一名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他澎湃激昂的报国热情最终化作了满腔壮志难酬的悲愤。他自首不衰的爱国热情和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使其豪放词在豪放雄杰之中蕴含了一份英雄失志的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近代辩证法思想是在利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吸收了古今中外各民族的辩证法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人物有裕谦、尹湛纳希、罗卜藏全丹等人.倭仁坚持“从来如此”的形而上学不变论,裕谦批判了上述不变论,论述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法,尹湛纳希批判黄教的“以空为本”的神创论,论述了在与空的辩证法,罗卜藏全丹批判了黄教的“虚空不实”的唯心论和“从来如此”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具有系统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虽然理论系统不够严密,内容肤浅,但对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对指导反帝反封建反黄教的斗争起过巨大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提供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质疑和反思体现的是批判意识的本质特征。未来的教师能否对传统教育进行质疑和反思,将影响到教育的创新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对现实中师范生批判意识难以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到培养师范生批判意识的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柳永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心作词的专业词人,在词史上地位很高。柳永的一生颇受争议,他有着强烈的政治理想,但因行为不羁,自恃清高,结果为统治者所恶,只在晚年才做些小官,在“游宦”中度过半生。他强烈的入仕愿望与失意的现实,使之产生了落差,之后他便深入到市井平民和青楼楚馆之所,接触到下层民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超前认识作为人类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能动反映,它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选择和批判的依据,它是保证人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画家和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成就非凡的诗人。他一生写作了三百多首抒情诗和十四行体诗,他的诗歌不仅动人,而且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奥的思想,他的诗歌是他一生心灵的写照。本文将通过分析他的爱情、友谊和有关人生探索的诗歌,试图去理解艺术家对这些问题的独特见解,同时展现米翁在诗歌领域的高超造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