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师课程文化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过程等方面。高职教师课程文化的构建可以通过学习高职课程理论知识、参加基地实践活动和课程建设以及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恩活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都需要随之做出改变。应将当前的关注点集中在高中英语的评价制度、课程方案、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主要应对高考评价制度进行改革,使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能有效实施;同时就能对课程方案加以修订,使课程目标更加多维化,使课程内容更具有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教师支持系统与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5.
在园本“超市课程”实施过程中,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发了课程评价工具——“小护照”。“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贯穿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实施“小护照”评价,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成长和课程的生发。  相似文献   

6.
在园本"超市课程"实施过程中,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发了课程评价工具——"小护照"。"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贯穿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实施"小护照"评价,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成长和课程的生发。  相似文献   

7.
"教研活动课程化"是指教研员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基于教师发展需求,与教师合作开发的具有明确目标、适切内容、有序实施和恰当评价的教研活动课程行动。"教研活动课程化"作为课程的一种形态,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各有其特点,促进了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营造了合作共生的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程只是少数权威人士的活动,教师成为被动的参与者或评价的对象。但从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教师都应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而且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都为教师成为课程评价主体提供了可能的条件。通过增强认识、提出要求、赋权增能的策略,教师可参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评价。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提高课程评价本身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课程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评价对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标体系、目的功能、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进步的评价体系。评价在课程改革中没有现成的模式与方法,只有在实施中,发挥参与实施课改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问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教师是实施民族文化课程的主要人物之一,目前教师在实施民族文化课程时存在价值认识游离、目标迷失、评价缺位与专业失范等问题。教师实施民族文化课程应在立足提高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完善教育评价的支持下,提升专业发展,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search into two teachers' views and practices about assessment at the classroom level. Emphasis was given to practical work and its assessment. Findings suggest it is unhelpful to define practical work as distinct from other activitie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Various methods used for assessing activity within the participant teachers' classrooms are described. The participant teachers were found to be primarily concerned about issues of ‘fairness’: task validity, reliability of assessment based on co-operative work and assessment of the affective domain. The place of teacher intuition in assessment is raised and briefly discussed. Directions for the ongoing research are foreshadowed. Specializations: science educ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工作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部分。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要求重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科学、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本文就建立学生对班主任进行客观评价的机制,开辟班主任评价新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班主任学生评价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以期实现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民主科学化管理,推进班主任队伍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抽样调查薄弱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新课程实施不利因素的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困难、教师获得新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等情况,结果表明,薄弱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清晰,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不足,投入感不强;学生基础差,难以适应新课程;课程资源匮乏,评价改革滞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态度,教师的知识、技能,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two high school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the 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components of a reform-orient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lthough the teachers appreciated the themes of 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eory,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se them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implementations of the curriculum differed. One teacher viewed the curriculum's problems as open-ended and challenging for students, whereas the other teacher claimed that the problems were overly structured. Each teacher attributed difficulties with students' cooperative work to the amount of structure and direction (too little or too much) offered by the problems. Discussion of suc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ers' conceptions emphasizes the dynamic, humanistic natur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gives rise to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refor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反思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训方式。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暴露出教学过程空泛化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展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7.
论高师办学与课程实践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高素质师资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共同责任。实施新课程六年来,中小学教师存在诸多矛盾和困惑,既有教师在职专业持续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前教育中高师院校办学方面的原因。互动新课程中,基于教师专业化理念,高师院校重审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实施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策略,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既是坚定教师专业情意态度的职责使然,也是提升教师教育理性价值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方式等角度介绍海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自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的“3DR”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案,重点讨论该方案中“描述课堂观察”、“设计课堂任务”、“演示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实践”等专业实践活动及训练策略对促进师范生综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使之适应英语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课程改革能够带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从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和教师的自主发展等方面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