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城市间相互作用水平有助于构建等级有序、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推动区域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快速转化和流动,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文章通过引力模型计算出云南省24个市区之间的空间相互引力值,并辅助断裂点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对云南省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水平和城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之间的引力值整体偏低,城市之间空间联系不够紧密;昆明市中心地位突出,高首位度特征显著;城市间空间引力值网络形态呈现出放射状,以昆明市为核心的滇中城市群形成高度联系区域.最后从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强云南省城市间相互作用水平的优化策略,以期给云南省城镇化建设和空间优化布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光良 《教学月刊》2003,(12):40-43
空间分析,就是分析地球表面各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关系。地表的任何一个地理要素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地理要素之间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构成了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地理要素结合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基于路网的江苏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的通达性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前提,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对江苏省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潜力和场强模型对13个地级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城市潜力值和城市的辐射场强进行定量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域市间相互作用较强,城市对外相互作用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度高;最后对影响江苏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地理空间组织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地理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认为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的地理空间组织模式应该包括宏观层次上和微观层次上的两种形式,在微观层次上主要以旅游目的地地域内部要素为视点,在宏观层次上反映各要素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要素系统内部表现出空间作用和秩序层次,要素系统之间反映相互作用关系,其主要地理空间要素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交通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视角看,家庭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家庭教育具有不可逆性.家庭成员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家庭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原理——断裂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计算出河北省主要城市及京津的空间吸引范围,得出河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城市群的动力因素,提出地形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背景,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原生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是空间发展的直接动力;区域交通条件确定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导路径,城市外部空间相互作用确定了城市空间扩展的主导方向,最后提出促进乌鲁木齐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关键措施,包括"双核心"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和"乌昌大都市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应,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通过研究连云港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和总结连云港城市化发展特征与措施,并从战略高度提出连云港未来的城市形态结构模式和功能定位,从而为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军海  张丽 《教育导刊》2006,(10):14-16
作为一种物质形式的办学条件,幼儿园建筑空间是指人们按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求,采用一定的建筑手段和组合方式创造出来的界面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场域”。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功能载体,对教育活动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回头审视当前的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不免发人深思。一、同质性的空间造型幼儿园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幼儿园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接感知的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它是通过各种造型相关的要素,如体量的组合、虚实的排列、色彩的处理、光影的变化及材料、质地效果等来创造幼儿园建筑…  相似文献   

10.
城市门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单元,是城市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和城市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以延安市高坡—三十里铺地段城市门户空间为例,运用城市设计理论、方法,对山地城市门户空间的设计目标、原则、理念、方法等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分析方法,以为其他山地城市门户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空间的生产”理论,阐述了教育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1.在社会维上,教育空间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经“再空间化”而塑造,即教育空间的社会塑造;2.业经“再空间化”而形成的,作为社会空间核心要素之一的教育空间,对社会空间的再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即教育空间的社会空间生产。具有要素和地域层级关系的教育空间在实体层面上形成“教育综合体”,“教育综合体”与社会要素的关系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可以表现为事物之间的“无缝之网”关系,即聚焦于教育活动的“消除教育”与社会二元界限的“教育—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物理学层面的"场"理论 提到"场"人们首先会想到电磁场、重力场等物理学的概念."场"(field)是一个来自物理学的概念,被用来描述物体周围传递重力或电磁力的空间,是与实物相对应的另一类以空间连续状态存在的物质形式或能量状态,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相应的场传递的,场是物体相互作用中介.  相似文献   

13.
一、磁感强度 从静电场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止电荷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电场,静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传递的.电流间(包话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场来传递的,这种场称为.磁场是存在于运动电荷周围空间除电场以外的一种特殊物质,磁场对位于其中的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因此,运动电荷与运动的电荷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电流(或运动电荷)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物质的两种表现形式,明确了两个能各自产生场的、未相互接触的实物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真正产生相互作用的是一个实物产生的场与另外一个实物。场与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而没有相互接触的实物之间因为没有相互作用而无从谈起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空间概念是物理学的最基础概念之一,对空间性质的认识随科学发展逐渐清晰,而对空间内在本质的认识却一直是争论与模糊的。对宇宙膨胀、卡西米尔效应、量子场论的真空能量,以及星系的核聚变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空间是由物质转化而来,空间与物质是同质的;物质与空间之间存在相互转换关系,物质可转化成空间,空间可转化为物质;空间不是物质的属性,而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殊形态;空间是客观实在、独立存在的,但其性质不是牛顿绝对空间的几何不变,而是与物质或运动相互作用,与广义相对论的空间几何特性一致。同时又结合宇宙背景辐射光子数密度、核聚变反应的光子产生比率,计算出了物质与空间转换关系的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是城市的名片,也是现代城市的魅力所在.文章分别从城市空间的五个构成要素:标志、结点、道路、边界、区域,论述了对城市视觉形象的影响,并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建城实例给予分析与辅证.最后论述了五种城市空间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方式,从不同层面阐释了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城市视觉形象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小芬 《文教资料》2008,(24):66-67
城市空间环境构成具有物质和精神二种表现形式,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物质是构成空间创造的基础.人、建筑、水体、绿化、小品五大构成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一、磁场1.磁场的存在在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人们却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研究它.如用条形磁体靠近原来静止的小磁针(不与小磁针接触),看到小磁针受力而发生转动,静止后不再指南北.可见,在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能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就是磁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如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中时,有了固定的新指向,这正是磁场的基本性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日益重视,我国高校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全新时期.高校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但是两者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突显.这种情况下,高校与城市连接的最重要的部位,将两者能量、物质和信息关联的高校入口空间区域将会如何发展?如何营造入口积极空间,减少负效应和消极空间呢?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中必须认真面对.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环境对处在其中的人有重要的影响。当然,学校的环境绝不仅仅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和空间,还包括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心理气候。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电场"、"磁场"的理论,提出了人的行为方向决定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力场"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为我们认识学校环境和空间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