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何辉波 《新体育》2023,(20):82-84
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中体育课堂“技能+专项体能”教学模式,首先明确指导思想和学习目标,依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构建运动技能模块学习内容,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系。根据运动技能特点构建“专项体能处方资源库”,然后结合每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确定二或三个体能要素,从资源库中选取专项体能练习内容约2~5个,匹配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设置多种练习方式,形成“技能+专项体能”教学方案。以灵活多样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结合学习效果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健康行为养成和体育品德塑造,培育拥有强健体魄、运动专长、健全人格的合格高中生。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探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制约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了上海交大学生体育社团学分制管理的实验研究,设计了以选修学分为杠杆、以专项运动为依托、以专项体育教师群体为主导、以爱好专项运动学生群体为主体的课内外一体化单项体育俱乐部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1+X"模式,能够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体现"健康第一"思想,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的比例,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能够更好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有利于合理使用运动场地与设施,更好发挥教师的专项特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要重点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立足“线上线下+导学互动”的教学思维模式,以高校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为例,运用文献、教学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基于导学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将导学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对学生运动动机、技能学习、课余锻炼、体育关注度四个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21,(3):17-20
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视角,提出"1+2+2"体育教学模式:"1"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2"是以课外体育专项俱乐部(运动技能之翼)和校园健康跑(身体素质之翼)为两翼,"2"是以"学分银行"理念引领的体育学习评价(弹性驱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硬性要求)为双轮驱动。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1+2+2"体育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认为:"1+2+2"体育教学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更有效,主要体现在BMI、肺活量、速度和耐力的改善和提高;该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消除学生因运动基础差异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建议按照"主体引领、两翼促力、双轮驱动"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体育、艺术2+1 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 1项目"为实证材料,运用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各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交互效应进行矩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的天津市市区部分中小学校"体育、艺术2 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各目标权重的专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并优化出体育技能类项目、开设顺序以及对学习领域目标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度。  相似文献   

7.
对湖南省汨罗市现行的普通高中体育大课堂——分项选班式小班化专项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和研究,发现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时又受到场地器材、学生兴趣和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文章以期通过研究,深化对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完善和发展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专学校体育专选课可增设"错项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大多采用专选课的教学形式进行。很多中专学校由于学制的缩短。体育教学时数普遍减少。专选教学大都如体校般的专项训练,专业有余,全面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有些偏离一专多能的教学要求和中专学生的生理特点。此外,有些学校因师资专业和场地不足而开设专选项目不多,(尤其是规  相似文献   

9.
大学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锻炼项目、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上,在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它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生理卫生、保健知识都能得以提高和丰富,符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李新锋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26-29,34
通过专家访谈法、抽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体育院系网球专选学生竞技能力结构及其训练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院系网球专选学生竞技能力结构包括7项形态指标、6项机能指标、5项专项素质指标、7项专项技战术指标和4项心理指标。该模型的建立对体育院系网球专项教学与训练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就体育院校传统的专选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而设计并实践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讲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成都体院体育系1993级、1994级、1996级、1997级田径专选理论课的实践研究,证明了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效地改变体育院系学生普遍存在的重视专项技术学习,而忽视专选理论学习的状况,使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与实施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 ,体育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从总体上看 ,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普遍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未摆脱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课程体系 ,教材内容的选择仍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教学方法仍以竞技运动训练为依据 ,教学目的仍旧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日渐显露 ,培养的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差 ,体育健身知识匮乏 ,大多数学生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锻炼 ,走上工作岗位后 ,就中断了体育锻炼。这充分说明 ,学校体育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1.新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观,以及体育课程自身动态的教学特点,拓展了课程学习内容领域,构建了学习领域不同水平段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新要求。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多种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步发展和提高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水平。2.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单元计划,其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14.
沈建云 《体育师友》2009,32(4):12-13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到了高中(水平五)阶段,学生要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1-2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较为熟练地掌握1—2套有难度的武术套路和对练、较为熟练地掌握1—2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较为熟练地掌握1-2套舞蹈或健美操、较为熟练地掌握1-2项田径运动技能、较为熟练地掌握1—2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学习1—2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等”。实践证明淡化技能教学是不可取的。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或度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弊端1.教学内容因教师的个性差异受限制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而言学习到一个新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专业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专业运动专项开展的种类、学生对运动专项的学习现状、运动专项就业前途认识等方面入手,对湖北文理学院近五年来体育运动专项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使学生明确专项学习目标,摆正学习态度,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升趋势;学生(尤其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经验可总结为:形成专项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共识;从社会获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素养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重视专项化体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有待提升;体育品德培育价值有待展现;学生积极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未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探究学练方式与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专项体育课程的体育品德培育价值,动态监测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构建成熟有效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中体育选项模块教学是一种崭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和教学效果的实现。结合该校教学实际,就高中开展模块教学的必要性和对该校开展体育选项模块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思考,探讨高效实施体育选课模块教学的新思路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法、实验法与统计法,对基于"项群理论"的高校体育"双项目"课程模式进行实验与分析。教学实验表明:"双项目"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体育课教学课堂只进行一个运动项目教学的状况,增大了学生"三自主"选课空间,增强了学生、教师之间的多元互动;"双项目"课程模式有利于学生技术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和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双项目"课程模式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最大受益者,真正实现1+1>2。  相似文献   

20.
庄宏远 《中华武术》2022,(11):29-31
<正>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运动爱好和运动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班级、年级、性别等局限,主要根据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水平来进行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活动。专项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核心理念,以逐步完善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为目标,使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应用等方面得到质的提升。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终身体育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带着优化教育的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予以理性思考,笔者认为,需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