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说人物论的“传神”论发端于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下的“物”则是低下的),庄子哲学的中心是讲“自然之道”,他认为道存在于一切物中,但如果执著于物,则不能得道。道是形而上的,是无形的,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神和形的关系。而庄子的观点则是重神不重形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从这种形神关系出发,比庄子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美不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了,神乃“君形  相似文献   

2.
古代语言崇拜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人类对自己的语言充满了神秘的推想 ,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禁忌、迷信巫术、神话传说中都可找到“语言崇拜”的踪影。至今 ,“语言崇拜”现象仍在许多民族及部落的语言文化生活中留存着。1 语言崇拜的缘起———神的属性、神的代码。人类对语言的崇拜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文化。原始时期 ,人类对自然神及拟人神的崇拜 ,实际上都是人类外化自我的表现。“万物有灵论”的迷信文化心理特征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 ,人们推己及物 ,想象宇宙万物也像人一样有灵魂、情志、语言 ,能与人交互沟通。由于远古初民分不清人与自然的不同 ,分…  相似文献   

3.
对《墨子》中的三个主要宗教概念——“天”“鬼”“帝”进行探析.以李绍崑英译本为例,指出将三者分别翻译为“Heaven”“Ghost”与“God”是对原作概念的变异,并从译者的文化身份、中英两种语言差异及其《墨子》译介的短缺等方面分析其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道德经》中“道”的论著很多,分歧也很大,“道”的本义究竟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探讨.《道德经》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把恒常的道和具体可言说的道区别开来,”“虽然老子也讲‘天之道’‘人之道’,但都属于可道之道,而非恒常之道”.恒常的道就是永远存在的、独立不变的、不可言说的那个道;非常道是可以言说的天地万物的道.这是常道和非常道的第一种看法或观点;对常道和非常道的另一种看法是:道生万物,万物顺行产生出来的过程称为常道,万物逆行回复到道的过程,称为非常道.第一种观点可取,本人即从这个意义上阐明道之含义.我们探讨“道”的本义,就是探讨恒常之道的涵义,而把非恒常之道看作是恒常道的一种展现.万物皆道的观点,除了要作非常道的理解也要作常道的理解:万物依赖于道而生,它们中有常道作主宰;万物在常道之中,它们自己表现非常道,而非常道要回到常道.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万物皆道.如果一般地说万物皆道就会模糊非常道和常道的区别,不利于把握道的本义.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这段话指出,“神思”的实质,乃是作家的精神从胸臆中逸出而与物象相遨游(“神与物游”),这是刘勰用自己的语言对创作过程中思维想象的心理机制的描述。刘勰告诉我们,“志气”是“神思”的关键。这个关键如果不开通,精神就隐遁于心中,“神与物游”的妙境就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的男性语言。英语中的“Man”和汉语中“他”都说明了同样的事实:这是一个男性为中心的世界,这个世界为男性把持。  相似文献   

7.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的语言,而我的学生们却自豪地说:“中国语言才是最美的语言。”的确,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宝藏极其丰富,它表达情意的准确程度、细腻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只有怀着热爱它的深情,孜孜不倦地探求、挖掘,才能体味其中的奥妙,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有的尽管只是一字,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8.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至今还难归纳出一个完整的“诸神世系”.在最初的神话中,一般都是多神分治,神们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互相之间很少发生联系.也不存在所谓的主从关系,大家都是受万民崇拜的上帝.《山海经》中常提到的“众帝”、“群帝” 即指此.后来,不知因何发生纠纷,继而引起战争,这一来,神国分而治之的秩序被打乱了,胜利者一跃而为统治者,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主神”.在我国,对于何人为主神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为黄帝(见冯天瑜《上古神话纵横谈》第192页):一说为  相似文献   

9.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后记》中写道,其小说的“技巧和价值”“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五大卷1400多万字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在金先生心目里自然是最好的。我国近年来出版的金庸小说评论集子中也不乏这样的观点:“《鹿鼎记》是金庸的最独特、最深刻也最成功的史诗性作品,是他的炉火纯青的集大成之作”;“《鹿鼎记》就是金庸的《堂·吉诃德》”等等。另外,金先生在回答“《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这一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时,还明确地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记。”  相似文献   

10.
论时刻     
有人类社会,自然就需要计时。作为计时的单位,日当是最基本的。比日大的,有月,有年;比日小的,有时,有刻,近代更有分秒。 有的概念古今是不一致的。《说文》云:“时,四时也。”指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古籍中的“时”,多指季节。《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不违农时”就是。文史学家将计时单位排列为  相似文献   

11.
《史记·屈原列传》结尾的太史公赞语已指出《招魂》的作者就是屈原。这是屈原作《招魂》的“铁证”。王逸《招魂章句》序内容与史料和《招魂》内容不吻合,因此“《招魂》为宋玉作”一说不可信据。后代一些学者对王逸说的修正是徒劳的。第一人称用“朕”并非宋玉的语言习惯,而是屈原的语言习惯。这进一步证明《招魂》的作者是屈原而非宋玉。  相似文献   

12.
庄周直觉思维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文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最难辨识的恐怕是老庄哲学。这是因为他们第一次从宇宙论的形上学高度提出并论述了“道”的哲学范畴。庄周作为老“道”的正宗,承继了老子“虚静”、“无为”的“道”学传统,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把它发展到“忘物”、“丧我”而致“天和”的绝地。他“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以下引《庄子》只注篇名),是以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至人”、“神人”、“真人”(《逍遥游》)之理想人格境界。他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的严谨人生态度,“判天地之美,析万  相似文献   

13.
A Foolish Cat     
A cat caught a mouse.He wanted to eatit.The mouse said to him,“Every one always washes his hands and face before he eats.Why don’t you wash yourself first?”The cat thought that was right.So he went to wash himself.But the mouse ranaway.The cat was so angry tha the told hiss tory to all theo ther cats.Hes aid,“From then on,let’sea t first and then wash ourselves.”故事梗概:猫捉住了老鼠,可老鼠说:“你应当吃饭前洗手呀。”猫觉得有理,就去洗了。结果老鼠趁机逃走了。于是,猫生气地告诉所有的伙伴:…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和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东西方两大著名史诗,是人类文明早期的思想结晶,其中蕴含了文明初期人类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早期人类无法解释生死和自然现象,因此,他们运用想象来解释这些现象,比如用风神、雷电神等来解释自然现象。至于生死,东西方早期人类都在不断问一个问题:我们死后会怎样?由此,东西方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观,而东方的《吉尔伽美什》和西方的《荷马史诗》中的生死观又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5.
张鹭  宋佳玲  管芸芸 《阅读》2006,(10):48-48
假如我是地球我想对人类说让千年裸露的荒山结束烈日的煎熬假如我是地球我想对人类说让松鼠有美丽的家园让小鸟来这搭窝筑巢If I were the earth,I would say to the mankind, “Let the bare and deserted mountains not bear the suffering from the burning sun.”If I were the earth, I would say to the mankind, “Let the squirrel own its beautiful home; Let the bird build its nest on my chest.”难度系数:☆☆假如我是地球$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五(1)班@张鹭 $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五(1)班@宋佳玲 $海门实验学校@管芸芸…  相似文献   

16.
金色花     
许多批评家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善良的。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印度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能感到和平,感到安慰。他的散文诗《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相似文献   

17.
陈俊早 《美育学刊》2021,(5):98-104
基于魏晋六朝时期社会环境和精神世界的动荡和改变,宗教信仰和思想对以“神”为重要范畴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以重“神”为核心的人物品藻和艺术品评系统;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形神关系”为主线的审美理论;在民间信仰的背景下,产生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神怪小说和文人神话。从这几个方面看,“神”这一概念中的审美自觉性、超越性、个体性、民间性、世俗化等特点日益显著,也进一步影响了魏晋六朝时期社会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文化的泰斗,马克思曾把他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47页),他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8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他恢宏的哲学体系中,孕育了以后几千年欧洲哲学思想的诸多果实,本文述评的“四因说”,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这个  相似文献   

19.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花大量的时间来选择恰当的词义。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在翻译思维中,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语言单位。二、不同语言的语义差异很大,尤其是不同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一词的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能看得清楚的,而是要通过上下文才能确定。英国哲学家Wittgen-stein说过“The meanimg of a word is its use in the lan-guage”(单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运用的意义),而现代语言学说的创始人Firth更清楚地阐述了这个道理:“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