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民工潮”现象在中国已出现多年。本文主要从“民工潮”的产生开始,辩证地分析“民工潮”对我国社会、经济等诸方面的影响。针对于“民工潮”所具有的正负效应,提出正确对待“民工潮”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以使“民工潮”能扬长避短地健康发展,发挥其积极效应,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文弱”现象由来己久,它是重文轻武的产物,其后果导致民族体魄的衰弱。“尚力”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觉醒和对振兴中华民族体魄的呐喊,德智体三位一体的教育观由此而得到了发展。“尚力”思想不仅对旧中国曾产生深远影响,对当今高度文明社会所产生的“文明病”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工潮“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种特殊社会现象。运用人口、家庭、生活方式等社会学研究的常态指标,分析“民工潮“给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一,加剧了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使人口结构、比例失调,体育人口日趋减少;第二,使民间体育文化日益失去传承载体,民族传统体育后继乏人;第三,导致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异化,使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减弱;第四,农民工在体育需求和现实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不能不触  相似文献   

5.
“兴会”说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艺创作构思活动中灵感现象的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由此,形成中国人重视直观感悟和直觉体悟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传统思想极为强调主体的道德学识方面的修养.而中国古代艺术灵感论——“兴会”说,则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化学“雅俗”理论审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结合古代体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具有创新性地探讨了古代体育文化“雅”“俗”之分的原因、现象、特点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为了确保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开发黄河三角洲,建立新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在环境保护和“高效生态经济”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当今世界,起步相对迟缓的黄河三角洲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先导,由此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全面起飞与振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明显的“中国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把握“中国风格”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中国古典哲学蕴含着一种共在论哲学,这种哲学观追求“天、地、人”共在、共存、共生的哲学理想,由此形成了包容、共赢、协调等理念。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并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关系等方面均有所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的共在论哲学高度契合,共同致力于建构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共在秩序”,实现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量化指标为特征的知识中心教育使体育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失去自我,成为数字表征的抽象人。在此“刺激-反应”话语下,学校武术表现出实践性本体教育缺失的“去中国”化异化现象。鉴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辩证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传承进行分析,认为:拳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话语的隐喻,传统武术以“拳种人-武术人-中国人”的教育模式,在生理身体、社会身体、心理身体教育方面实现对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而进行自我认同人化教育。当前学校武术要进行拳种的“内外、己人、身心”话语转换,以“己-人-己”路径进行精神培育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育人,服从“学武术,做中国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
何洋 《职大学报》2004,(1):15-18
在二十世纪《墨辩》研究过程中,存在一种既非常特殊又具有一般意义的文化现象——“墨辩现象”。“墨辩现象”关系到中国逻辑史研究和《墨辩》研究的方向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对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其所涉及的诸种问题、其实质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此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洋 《职大学报》2004,(3):15-17
在二十世纪《墨辩》研究过程中,存在一种既非常特殊又具有一般意义的文化现象——“墨辩现象”。“墨辩现象”关系到中国逻辑中研究和《墨辩》研究的方向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对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其所涉及的诸种问题、其实质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此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被快速发展的社会及其需求所彰显,教育界因此提出我们的普通教育不应是只针对少数尖子生的选拔教育,而应面向学生全体;不应只注重对学生应试知识、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由此吹响了“素质教育”的号角,学校教育进入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3.
佛教自传入中国,就以其丰富内容覆盖很多范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继而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饮食文明是文化根基的一部分,在“食”之内容和“品”之形式上,均汲取了佛教中的“实用”因素,并与时俱进地发展融合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饮食文化。佛教在传播的同时,也为中国饮食文明平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的成因、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剖析,认为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的形成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水平较高、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体育交流的结果,提出应理性看待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高原现象”的含义进行解读,其次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表现、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旅游是异质文化强大吸引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文化碰撞交流的催化剂.旅游文化是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由于双方各自不同经济社会及风俗习惯等背景差异而在旅游交往过程中催生出的一种特殊文化.中国作为旅游大国,作为东道主必然会和外国游客之间形成某种特殊的旅游文化现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及利用李克特量表分析工具,并借助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观点予以辅助,对目前存在的“中国式东道主慷慨与外国游客欣然接受”这一旅游文化现象进行深究其原因及外在表现,并据此得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因国家、民族、地域和历史传承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伴随着不同言语的交集,不同语言之间就会产生语言接触现象,由此导致语言发生演变。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被大量地使用,英语与使用者母语之间的语言接触现象也就随之广泛产生。英语在中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码借用和转换就是语言接触现象的具体展现,并将对英语的演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志华 《江汉学术》2023,(2):124-128
俄苏文论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俄苏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中俄比较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具体分析俄中文论关系中的“移植”“误读”“纠偏”“阐发”等四种现象及其主要表现,《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研究》对俄苏文论被中国现代文学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和机制展开重点考察,以探寻其中的思想碰撞、交汇的理路,可为当代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与方法。俄中文论关系主要构成在于:1920年代早期对“无产阶级文化派”、1930年代对“拉普”的移植接受及1949年前后中国文论的全盘苏化;对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和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误读;对俄苏文论的缺失进行纠正并结合中国具体社会历史语境加以“本土创造”。  相似文献   

20.
“错”既能作补语,也能作状语,但“V+错”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错+V”,这被称为“错”作补语和状语的使用不平衡现象。该现象的产生首先是历时原因,其次,还有共时原因。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阐释“V+错”比“错+V”更常用的共时原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形容词状补易位现象,并对状语和补语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