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液体。生:水。师:对,你们猜得没错,就是水。(师板书:水)如果老师在“水”的前面加上一个词(将板书填充为“神奇的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水有哪些神奇之处’生:水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水有没有神奇之处,好吗’[评析:看似普普通通的水会有什么样的神奇?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并带着问题投入研究,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师:看,现在我的手中拿着什么?一是杯子,二是硬币,通常我们会…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教师引导,品读拟人句师:作者给大家展现了一幅温晴绝妙的山水画,老师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去体味这其中的妙趣。(大屏幕展示: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师:初读课文时,老师觉得这句话十分美妙,但却又说不出它如何美,谁能为我指点一下吗?  相似文献   

3.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4.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5.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6.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录像     
周东军 《山东教育》2003,(16):32-32
课案:《第一场雪》在引导学生读讲课文,学生初识雪景之后。师:“大家觉得这‘第一场雪’美不美?”生:“美!”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生:“想!”师:(展示一盘普通的录像带)“看,老师拿来了一盘录像带。”生:(欢呼起来)“噢,看录像了!”师:“我这盘录像带可不是一盘普通的录像带。它只能用心看,不能用眼看。而且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请合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朗诵描写雪前、雪中、雪后的几段话。学生闭眼想像雪景。(读完后,让学生睁开眼。)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生:“我看到了雪后大…  相似文献   

8.
【教例】二年级《公鸡的脸红了》(出示句子 :有一天深夜 ,又刮大风 ,又下大雨。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范读指导。)师 :小朋友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吗 ?生 :想。(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学生给予掌声 ,并说 :“你真行 !”)(让学生继续找喜欢的句子。学生找的句子是 :这时候 ,兔子、鸭子、松鼠赶来了 ,帮助公鸡一起抢修屋顶。)师 :老师也喜欢这句话 ,老师来读读怎么样 ?生 :好。(教师朗读时故意将“赶”、“抢”两字漏读。)师 :怎么 ,这回没掌声啦 ?生 :你把“赶”、“抢”两字给漏了。师 :有没有这两个字不也一样吗 ?(生热烈讨论这两个字所蕴…  相似文献   

9.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做游戏、玩电脑、饲养小动物、打篮球、踢足球、弹钢琴……)师:课堂上玩过吗?生:没有。(大部分学生答)生:玩过,在活动课上我们玩过纸飞机,还玩过……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生1:我想玩10分钟,行吗?(教师没有表态)生2:20分钟?(教师还没有表态)生3:玩一节课!师:(竖大拇指)赞同他的观点吗﹖生(齐):赞同!评析:“玩一节课”这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为什么学生一开始不敢这样说?因为我们的课堂还受多少年来…  相似文献   

10.
【问题呈现】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乡戏》(苏教版第8册)的片段: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村的戏。师:在你眼前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描述描述吗?(生沉默)师:比如说,看戏的人怎样?舞台怎样?演戏的人怎样?生:老师,乡戏与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戏有什么不同吗?师:那当然不同了。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乡戏。生:老师,乡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 :师 :同学们 ,昨晚老师欣赏了一首钢琴曲 ,听着 ,听着 ,情不自禁地被那优美动人的琴声深深地陶醉了。今天 ,老师把它带来了 ,同学们想一起来欣赏一下吗 ?生 :(齐 )想 !师 :那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优美动人的琴声吧 !(播放音乐 )师 :(听完曲子后 )同学们 ,欣赏了这优美动人的琴声 ,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 :听着这美妙的琴声 ,我深深地被它陶醉了。师 :你的感受和老师一样 ,我们是知音。来 ,握个手。 (笑声 )生 :听完这优美的琴声 ,我有一种想再听一次的冲动。师 :等会儿老师就满足你的愿望 ,好吗 ?(生点头 )师 :同学们 ,这样美…  相似文献   

12.
有机会欣赏到市级骨干教师李晓萍老师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课堂上那种“感受快乐,享受成功”的教学风格尤为吸引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选择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一:师:请小朋友们再次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带“。”的句子。(教师通过形体语言对要找的句子进行比划,使学生对要找的句子一目了然。)生:老师,我找到的是:“下雪啦,下雪啦。”师:你找得又快又准。带“。”的句子是个感叹句,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把它读出来呢?(学生都有点疑惑)师:当爸爸妈妈带你到了美丽的公园里,你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水,绿绿的草,欢快的小鱼,你不由地…  相似文献   

13.
在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被“沉默是金”的古今谏言所袭击的当今,你注意到了你的课堂用语了吗?请看课堂上的两组对话。(一)教师:小强同学,老师在问你哟!为什么和林丽同学窃窃私语?小强:我想,是因为林丽同学老是显得伤心的样子。教师:林丽同学显得伤心?老师不这么认为……(二)师:你觉得在孟郊的《游子吟》诗中,最能体现慈母爱的是哪一个句子?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对。就是这一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师生的对话。然而,在第一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是典型的以“老师”替代“我”的一种说法,这造成了“第一人称的丧失”。丧失了第一人称,就把自己等同于教师集体,是用教师这一公共形象与学生对话,使自己的言语权威化。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因为教师公共形象的确立,而使他们丧失了“我”这一主体和个性。这样,教师获得了控制的权力,而学生却被剥夺了控制权力而处于从属地位。师生间的个体关系就这样泛化为权力性的“师生关系”了。反思我们的口语“老师”与“陈老师”,一字之差,可谓境界迥然。前者是“普遍化的老师”,是一个作为职业的教师形象,是一个“没有差别”的老师;而后者则是一个个体,一个具有活生生的教育思想的主体,是与学生有平等关系的个体,能与学...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对“生成”本质的理解偏颇,引导缺乏智慧点化,致使一些语文课堂步入迷茫,甚至走向极端,这就需要寻求和把握课堂“生成”的平衡。举一个课堂现象来阐释生成性课堂的平衡。课堂现象: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的描写充分体味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我想,…  相似文献   

15.
《我们爱老师》(第一册)一课要理解的词有“辛勤”、“关心”等。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教师可带学生到公园参观。) 师:“辛勤”是什么意思? 生:“辛”就是辛苦。 师:那么“勤”呢?  相似文献   

16.
课堂回放:(播放大瀑布录像)师:有人还盯着它,是不是被这壮美的景象陶醉了?赞美它一下吧。生:太酷了。生:比天堂的玉池还美。师:我们来读读课文,课文是用哪些词来赞美的?(生默读)生:咆哮而下、一泻千里、从天而降……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生:我从“流连忘返”读懂了人们被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另一生补充:忘记了回家)生:从“从天而降”说明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落差很大,水帘巨大,很有气势。师:你能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吗?(生读)师:棒极了。我想他是全班最好的了,没有超过他的了吧?(生不同意,争着读)师:太棒了。大瀑布又再一次展现在老师面前。来,…  相似文献   

17.
【片断回放】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与讨论,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现在我们可以说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吗?生:可以的。教师自言自语,不断轻声地说“: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教师的自言自语中先是默默看,然后好像略有所思。这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手中这把尺子也是对边互相平行而且相等啊,不过,它是长方形,并不是平行四边形啊?”师:对啊,它确实是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长方形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生:老师,我知道这与正方…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 做个游戏:“说倒话”。我说“老师 爱同学们”。请你们倒过来说“同 学们爱老师。” 师:数学上也有这样的游 戏,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跃 跃欲试。) 生甲:3/8倒过来是8/3。(教师 相应板书3/8 8/3) 生乙:4/5倒过来是5/4。(教师 相应板书4/5 5/4) 生丙:老师,我感觉这样说 很别扭,是不是把倒过来换个 词?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段:(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人有两个宝》时,读完第一第二行后)师:小朋友,我们的双手呢?举起来,想把它画下来吗?老师先画。请小朋友也来画画。(教师示范画手,学生自由画)师:平时,你们的手会干些什么呢?生:我的手会画画。师:你一定画得很漂亮。生:我的手会洗衣服。师:你有一双勤劳的手。生:我的双手能帮老师扫地、擦窗台。师:你的确是个能干的孩子。是的,我们用手画画、洗衣、劳动,为大家服务,这就是“做工”。师:把“做工”藏在句子里头,你还会读吗?(出示“双手会做工”,指导朗读)师:今天呀,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拿出刚才画好…  相似文献   

20.
一、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老师适时指导、纠正。2.齐读。3.导入:《识字2》所有的词语都与什么相关?(桂林山水)二、创设情境,学习词串(一)学习词语“碧水、秀峰、倒影”1.出示漓江山水图。(配乐)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最美的地方是漓江。漓江到底美在哪儿呢?生:它的水特别绿,特别清,两边山也特别多。水里有山的倒影,青山绿水,美丽无比……2.出示词语:碧水。师:这么清、这么绿、这么美的水,我们就叫它——碧水。(师指名读)师:你读得真好,老师好像看到了清澈的漓江。(男女生比赛读)3.出示“碧水、秀峰、倒影”图文。师:水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