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曾记得我们刚到成都时,宋光正经理悄悄告诉蔡总:“郑州的老朱说您承诺过,这次走访客户第一站就到他那里,您食言了他心里不爽……”蔡总电告老朱,要到郑州作总结,划句号。蔡总这次未食言,将此次出访的最后一站放在郑州。11月25日晚7时40分,走出郑州机场,风雨交加,寒气袭人,可老朱已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深感歉意。蔡总曾多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的一个大会上,一位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振振有词,号召大家要“迎接WT挑战”,大庭广众之下闹了笑话。后来才知道,他把秘书写的WTO的那个“O”认作了句号  相似文献   

3.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4.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5.
吴群立告别足坛 12月12日,现年33岁、为广大球迷所喜爱的广东运动员吴群立以一场[吴群立告别中国足坛表演赛]为他20年的足球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吴群立退役后,打算成立一个[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选择一批10岁左右、有一定潜质的足  相似文献   

6.
数年前修完硕士,走上图书编辑工作岗位,已经通过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某年轻编辑,在处理稿件中的图表时,产生了一个疑问:有些表格的一栏或几栏里文字较多,是由一段较长的文字组成的,中间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甚至有几个句号,末尾要不要加句号  相似文献   

7.
冯小刚接下了春晚,然后陷入了舂晚。他历经过犹豫、坚定和踌躇满志,当他一个一个把所有节目磨合完毕,最终才明白“众口难调”背后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7,(44):15-15
虽然比中国和韩国启动贸易谈判的时间晚,但日本却于11月21日率先与东盟达成了全面贸易协定,给历时近两年的谈判划上了句号。 据称,该协议将于2008年春天由各国签署,力争在秋季前后生效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33):72-72
黛安娜:永远的王妃 1997年8月31日,法国阿尔玛隧道的那个午夜, 威尔士王妃黛安娜香消玉殒。但七年来,关于这起 车祸的一种谜团,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8月12日,法国一家法院颁布调查令,要求重 新检查为戴安娜驾车的司机亨利·保罗的血液样 本。而负责调查戴妃死因的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局 长约翰·史蒂文斯表示,他的调查将会给有关戴妃 之死的争议,画上一个“句号”,但戴妃之死的争议不会就此停止。 王菲:回家放歌 , 8月28日晚,在北京工人起 体育场的两个多小时的“菲 比寻常”北京演唱会,再次证 重 …  相似文献   

10.
一个先进典型报道和宣传到什么时候划句号?经验告诉我们:见好收。什么都往典型身上贴,不管这个典型有否承受力,等到人家不信这个典型了,典型宣传才划句号,结果连典型本身也被糟蹋了。  相似文献   

11.
句号辨误     
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或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1] ,是最常见、用途最广的句末点号。句号用法看似简单 ,但误用现象却非常普遍。句号误用的原因 ,主要是对标点符号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和不能准确断句。句号误用主要有 3种情况 :漏用、滥用和错位。一、句号漏用句号漏用是指在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 ,使文章结构和层次不清 ,读起来没有节奏感 ,体现不出句子的语气和情感。从目前情况看 ,不少来稿句号用得太少 ,逗号用得太多 ,甚至“一逗到底” ,报刊上也常常可见到句号漏用的现象。句号漏用与不能很好地断句有关。连接在一起的几…  相似文献   

12.
马红 《档案天地》2011,(8):28-32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点,攻打天津的战役随着前线总指挥刘亚楼一声令下.枪炮声在天津响了整整一天。29小时后.天津战役胜利结束.守敌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战役是刘亚楼从苏联回国后独立指挥的精彩一仗、巅峰之作,给他在陆地纵横驰骋的军事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13.
科技书刊中几组标点符号的区别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书刊中既有用中文表述的内容 ,也有用外文(主要是英文 )符号或公式表述的内容 ,因此既要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 ,还要使用外文的标点符号。下面讨论科技书刊中由于语言背景不同而出现的几组易混的标点符号的区别及其使用。1 “。”与“ .”“。”为中文的句号 ,“ .”为英文中的句号 ,它们都用来表达一个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在科技书刊中后者用得比较多。一方面在科技书刊中常用外文字符加下标的形式来表示一个量 ,这时如果用“。”作句号就很容易与作为下标的“0”或“o”相混淆 ,而用“ .”作句号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另一方面在手写稿…  相似文献   

14.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外交官,被视为我国第一个有史可载自学英语的人,丰富的英语知识使他能熟读西方英文书籍,开拓了他的视野,奠定了他作为职业外交官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毛同志走了,走得实在太匆匆。2月21日,获悉他已病危,翌日上午,我又一次赶到华山医院探望。没有想到,仅仅过了7个小时,一毛竟画上了他人生的最后句号。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王朔和他的作品如一股狂涛巨浪,浩浩荡荡地开进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得不能再热的热点话题。然而1993年年初王朔的《爱你没商量》的播放完毕,却使这股热浪戛然而止,尽管平素不怎么直接露面发表宣言的王朔,忍不住跳出来大声为自己辩护,然而人们的冷淡的反应却毫不客气地给所谓“王朔热”重重地划上了一个句号。热也罢,冷  相似文献   

17.
他的死也许给一个时代划了句号。马海德,这位祖籍黎巴嫩,生于美国,死于中国的78岁老人,在中国为救治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病人,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55年。昨天上午10时,已有51年中共党龄的马海德享用了“中国老干部”的最后殊荣:躺在北京医院满布鲜花的殡仪室里,安详地接受人们对他最后的瞻仰。55年前,刚从日内瓦医科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的23岁的热血青年马海德,从美国赶赴中国参加革命。他与中国无产者们一起历经艰难困苦,以精湛医  相似文献   

18.
标点和数字     
王乾荣 《传媒》2002,(1):50-51
我读过舒芜先生一篇文章——《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他说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易,发现与他打交道的一些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时各有特色:陈迩冬爱用破折号,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张友鸾好用句号,周汝昌“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舒芜喜欢分  相似文献   

19.
艰辛与磨炼     
当我们“红色之旅”一行五人结束老区采风活动,于8月18日晚9点15分步出常州火车站,和在雨幕下等候良久为我们接站致贺的有关领导、同志们双手紧握在一起时,这项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采风活动”似乎已划上了句号,但它带给我们的巨大收获和启迪却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0.
奋发图强:一个老板的创业观1966年,谢文生出生在耒水河畔一个名叫泥湾村的小山村里。在他的家乡,有一个观山坳煤矿,是一个乡镇企业,曾经红极一时。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管理不善等种种因素,观山坳煤矿以10多万元的债务和几十名矿工下岗回家的结局,划上了心酸的句号。对此,谢文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么好的一个企业,怎么能说倒闭就倒闭。”不久,他凭着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与乡政府签订了合同,接管了这个充满诱惑却又暗藏诸多风险的煤矿,奏响了如歌人生中激越奔放的第一个音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