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波  袁琰 《文教资料》2012,(3):219-220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其理想信念直接关乎国家前途与命运的走势。但在非主流价值观的渗透、腐蚀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作用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迷失和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现实状况状和价值意义的基础上,从加强高校党建、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注重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探索做好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新时期,部分"95后"大学生出现了理想弱化、信仰迷失、价值观扭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充分认识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多元文化冲突导致的理想弱化、功利主义至上导致的信仰迷失和理想教育缺位导致价值观扭曲,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95后"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沈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辽宁中医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的厌学程度高,高年级比低年级的厌学程度高,沈阳大学学生较其他大学的厌学程度相对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运用整体协调、有机关联与动态平衡的生态学观点,剖析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态因子,在高校、政府、社会、家庭、社区等层面,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以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5.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本文总结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指出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而且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德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知止”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迷失的问题,并且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大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也是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指导书,文中关于"知止"思想的阐释对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仰的迷失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厌学问题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与实践领域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理论界对大学生厌学的归因主要集中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分析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因素。本文从价值学视角入手,结合大学生所处的教育阶段,以高等教育个人价值及高深知识个人价值的异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大学生厌学问题背后的价值学成因,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总体特征具有向上性、健康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但在不同社会价值观和实用性文化的碰撞和影响下,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迷失性、扭曲性、功利性等灰色特点,针对这种理想信念迷失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对之策必然为以“人本理念”课堂教育为主体,以党团和社团教育为辅翼的实践性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厌学行为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厌学程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厌学程度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拒绝对大学生厌学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较为普遍的厌学情绪和行为,产生厌学的原因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由身心型和外因型原因导致的厌学尤显突出。在不同学校学习、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有差异,其中男生比女生的厌学程度要高,来自于城镇比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厌学程度要高,高年级比低年级大学生厌学程度要高。身心型原因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大学生厌学行为的主要是动力型、学障型、身心型原因。  相似文献   

11.
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是应该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缺乏诚信已成为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然而在当代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信仰教育处于迷失的状态,倾向于功利化、理性化和形式化,信仰的迷失最终导致了人的异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握教育中信仰的特质,认识到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它的形成依赖于人的整体发展,它是一种人的自主追求。并据此反省教育自身,进行旨在实现培养学生信仰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3.
“深度信念”是怀特海文稿中的关键概念。在怀特海有机哲学看来,动机、方法和意义是一个整体。他懂得要在深层次上探查人类追求意义及理解的倾向,进而揭示“追求”行为中的创造张力。深度信念就是这种深层次的动力。深度信念不同于各种各样起源于文化传统的信仰或偶发的信念,它不像后者那样可能失去。怀特海认为,在个人经验中,某一个信念的失去更可能是“无限性激励下的有限性”,是某种“超越的内在性”,“朝向更精美细致的结果”。深度信念促成了精神的冒险,是人类固化成就中不可抹去的最富锐气的因素,是人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和债权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债权人撤销权诉讼中自然有适用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债权人撤销权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派生物。债权人撤销权诉讼所涉各方当事人应该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法官适用它时应遵循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银广厦"、"琼民源"这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震撼了中国的证券市场和会计市场,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走出诚信危机,重塑会计信用,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文义上没有区分受让人主观善意;逻辑上存在概念不周延和矛盾的问题;制度功能上并没有真正平衡原权利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交易安全保护的目的也没有彻底实现。结合国外立法的经验,我国立法应承认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等过程中的诫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高校应通过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工作和完善制度建设来促进学生诚信观念的养成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理解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追求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求来看,关注当前大学生群体信仰的多元化、感性化以及政治信仰缺失等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上一个具有长久学术魅力的制度,其存在应当服务于最大限度地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当遗失物在流转过程中满足了善意取得四个要件之情形时,各国立法在选择保护动态利益还是静态利益上呈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采用折中性规定的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更能平衡当事人利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在人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个体道德的基石,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是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的缺失将是一种社会灾难,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进行诚信建设要从多方面着手,最重要的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查询的公民个体、单位集体和公司法人的信用记录档案,并附之以相应的配套奖励措施,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机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