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报纸中的体育新闻,将群众体育新闻的数量和竞技体育新闻的数量进行比较,发现群众体育新闻在广州日报中的缺失。为正确的把握好体育报道的内容和方向,更好的利用体育新闻报道为广大的受众服务,推动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本论文以《广州日报》为例,研究群众体育在广州日报中所占的比例,群众体育新闻在广州日报中缺失的原因、缺失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育理论》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体育理论》课程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与事业心,提高体育业务水平与体育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改革《体育理论》课程,使之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符合高校体育专业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课程目标,为培 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素养,在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以适 应健康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慧 《体育科研》2016,(4):80-85
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对《良友》画报的体育新闻报道进行研究,总结其体育内容涉及的人群及特点,重点分析其对大型运动会和有关女性体育报道的内容,发现:《良友》画报体育报道涉及的人群分布比较均匀、广泛,政要名人报道频率高;《良友》共报道了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3届远东运动会、3届全国运动会,同时出现了注重对冠军的报道、排版风格不断变化等特点;《良友》杂志中还出现了很多有关女性体育的报道,并分析其特点和产生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6期刊登的《走进体育语言——对体育与竞技思想混乱问题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走》文),是近年来在讨论体育概念问题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有必要加以讨论、评说。 一、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走》文在最后一大段的开头说:“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体育观的争论。一种是以强身为目的、以运动为手段的体育观,另一种是以运动为目的、以强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观为研究主题,分别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的价值取向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方面探讨。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应着力践行核心价值观,纵向上体现在国家教育注重体育教学评价、社会法制公正、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横向上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健康第一的评价观和终身体育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体育法》的立法、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现行《体育法》的修改提供一些借鉴经验。《国民体育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育专门法,内容涉及青少年须参加体育的义务、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社团和体育管理等方面。《国民体育法》重视立法权威、法律条文从定性到定量、保障妇孺的体育权利和体制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体育观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观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全民健身中意义的论述,力图使社会成员对体育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努力地认识体育现象及其与自身生存发展的关系,建立科学正确的体育观,从而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变为自觉积极的行动,以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中发[2004]3号)(以下简称《意见》),对繁荣发展体育社会 科学,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有重要指导 作用。体育战线要切实贯彻中央《意见》精神,进一步做好体 育社会科学工作。 体育社会科学是研究体育社会现象、反映其客观规律的 知识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社会科学在探索体育发展 规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体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普及体育基本知识、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发展竞技体育、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十几年来,体育社会科学在研究机构建立、研究队伍培养、 新学科形成、研究领域拓展、研究经费投人等方面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与分类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上,“运动参与”目标不适合作为体育课程目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目标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体、社会的“身心健康”需要,需要通过课外补充才能满足社会期待的“身心健康”要求;“社会适应”目标在思想意识上先入为主地渗入社会预期性结果,抹杀了其结果产生的个性与首创性.并从学生的学习评价、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以及《纲要》对体育课程实践的作用现状等角度评析了体育课程目标.提出对《纲要》课程目标修订的建议,为体育课程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化传承的理念”,该文针对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强调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理念优化的重要性:体育舞蹈的“文化传承”,是中西方文化互促共进的发展需求,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必要要求。分析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优化应当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二是构建“四个课堂”的教学模式;三是建立“双向运行”的管理体系。建议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结构优化应当以“四个课堂”为切入点,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科学系统地整合教学与训练、课内与课外、普修与提高、校内与校外等方面,构建全面立体、供需平衡的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校园品牌文化建设是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价值的载体。为探究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育人价值,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文教育的视角对青岛唐山路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青岛唐山路小学通过长期教育实践形成“快乐排球”的育人理念、人本化的校园排球管理制度、一体化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及以“人”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特征,以校园排球文化建设践行“学校体育文化育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陈慧敏 《体育学刊》2002,9(4):142-144
知识经济给体育专业图书馆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使之面临严峻的挑战,体育专业图书馆只有建立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基础的体育信息创新服务、加强体育信息资源建设,建立网络化体育综合服务体系、转变观念,走产业化和公益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4.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西方体育准则为发展趋向的竞技武术成为当代武术运动的主体。对武术的定义、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提出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从文化的高度审视武术的价值,将大武术(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推向世界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对"体质论"和"技能论"两种观点的基础之上,论述了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师教学成就的不利影响,并剖析了由之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因素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技术健身的体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通识课程通过以人文性的教育理念,开设体育健康教育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内容,从公共体育或通识教育的维度,积极开发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理念的意义。根据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认为,开展体育艺术、体育美学与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是推动体育健康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的一条有着高效率的路径,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做出了切实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概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元问题。着重运用文献比较与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素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探讨。从词义比较出发分析素质、修养、涵养、素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推导出体育素质、体育修养、体育涵养与体育素养在词义上的差异与内在联系。借助形式逻辑学的相关理论推导出体育素养的内涵是"以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为基础,个体在运用身体运动以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文化素养。"为进一步从外延上明确体育素养概念,采取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的方法对体育素养概念的外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扩招后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高校扩招后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向“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转变,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对策,以适应我国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实践解释乏力、属概念混乱、内涵不明确、外延不清晰是目前体育概念定义的现实窘境。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再定义体育概念,以期丰富体育基础理论和纾解社会关切。研究发现,"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外延过窄(小),容易将是体育的东西排除在"体育"之外;"文化"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外延过宽(大),不符合逻辑学临近属概念要求且不利于析取"种差";"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是对体育属概念的一种不全面认识,体育是文化、财富,活动、运动是行为,场地、器材、技术、规则等非活动内容也是体育。遵循逻辑学对属概念的基本要求,运用社会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出"身体活动文化"(体力性劳动、狩猎、舞蹈、杂技、带有武打动作的戏剧/曲、斗牛/鸡、哑语、手语、体育等)应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析取体育的种差为"对人体自身进行干预以促进身心发展",得出体育概念的定义是"所谓体育,就是对人体自身进行干预以促进身心发展的身体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