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遭遇的困境与科学技术研究(STS)的特殊性为契机,巴黎学派提出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它既是一套分析科学与技术的有效工具,又包含了全新的世界观与社会理论:用广义对称性原则消解本体论的主客二分;用跟随行动者的灵活方法取代宏观理论框架说明微观现象的模式;用联结的社会学取代社会的社会学.在突破SSK困境的同时,ANT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中心的广泛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当今和未来的科学技术在微观层面加速分化的同时 ,在宏观层面上呈现更大的综合趋势。本文从历史、哲学、社会的多维视角 ,指出与STS关系密切的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 ,都是理解和反思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 ,仅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与社会研究 ,将顺理成章地发展为以整个现代科技为对象的科学技术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关于科学社会学的推介以默顿学派的理论为主,但对默顿之后科学社会学的发展没有进一步的追踪,而是转而关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仿佛默顿科学社会学彻底消亡了.事实上,默顿科学社会学虽然在STS领域被彻底否定,在社会学内部也属于边缘化方向,但其学术价值在公共政策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应用,近年来可见度正在逐步提高.本文试图对科学分层方向、科学合作方向、科学对经济的影响及衍生研究方向做一梳理,以促进后默顿时代的科学社会学在其本源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社会学     
卜新 《百科知识》1994,(1):15-16
环境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学与环境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①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德习俗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学的兴起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战争与社会民主的力量交织成为科学社会学思想萌发的时代背景;科学时代特征的转变为科学社会学理论奠定了特殊的科学背景,而以研究科学技术系统为对象的诸学科群的嬗变成为科学社会学形成的理论背景。这些背景为默顿建构其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STS研究兴起过程中多元化的知识储备,在发展过程中开放性的理念融合,使其成为内涵丰富而独特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回溯了STS兴起的社会历史情境与思想理论渊源,系统地整理了STS研究理念和经验视角的演进脉络,试图以此建构起STS研究领域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基本规律问题的研究。但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学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弄清社会学的规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社会学的三条基本规律:社会结构合理化规律、社会控制适度化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化规律。同时还指出了这三条规律是社会良性运转、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饶水林 《科教文汇》2007,(8Z):170-172
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基本规律问题的研究。但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学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弄清社会学的规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社会学的三条基本规律:社会结构合理化规律、社会控制适度化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化规律。同时还指出了这三条规律是社会良性运转、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基本规律问题的研究.但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学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弄清社会学的规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社会学的三条基本规律:社会结构合理化规律、社会控制适度化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化规律.同时还指出了这三条规律是社会良性运转、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情报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目前情报学领域中各种理论学派的理论基础后,指出了情报学理论的形成机制是由一般社会学向情报学的渗透和扩散,形成情报学的分支——情报社会学,并研究了情报社会学急待研究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技术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系统整体为对象、以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扣规律为目的,并采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应用技术四个层面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维度研究的一个新学科群.这些研究构成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学科体系.走向科学技术学,要尽量继承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学和技术学等现有学科的成果,并尽快实现组织化和建制化.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今天,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安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志。系统研究了国家科技安全战略管理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国家科技安全战略、科技安全规划与计划、科技安全政策与法规、科技安全战略实施与评估等。  相似文献   

13.
李淑敏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8,36(7):1170-1179
通过对贝尔纳奖获得者进行作者共被引分析,采取多元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绘制STS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存在七个学术子群,并确定了各子群的主题,按因子分析方差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SK微观进路”、“科学技术的女性主义研究”、“科学体制社会学”、“技术论”、“争论与风险研究”、“SSK宏观进路”、“科技史”;获奖者在研究内容上存在大量交集,研究主题渗透交叉、依赖较紧密;尽管Thomas Kuhn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影响最大的STS学者,但在STS学术共同体中,Bruno Latour影响力却是最大。  相似文献   

14.
台湾STS研究的建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勤 《科学学研究》2009,27(6):818-825
 近十几年来,台湾在STS领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东亚STS研究共同体中的重要角色,并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台湾STS关注日常生活与科技,并与学校通识教育相结合,在研究中重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对台湾STS研究发展与现状的介绍,能够对大陆STS研究有所启示,有利于开拓有自身特色的STS道路。  相似文献   

15.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can be misleadingly drawn, to the detriment of both fields. This essay stresses their commonalities and potential for valuable synergy. 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field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lively interchange and boundary crossing, with leading scholars functioning easily on both sides of the past/present divide. Disciplines, it is argued, are best regarded as training grounds for asking particular kinds of questions, using particular clusters of methods. Viewed in this way, history of science and STS are notable for their shared approaches to disciplining. The essay concludes with a concrete example--regulatory science--showing how a topic such as this can be productively studied with methods that contradict any alleged disciplinary divide betwee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6.
技术规则理论评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丽 《科学学研究》2002,20(2):118-122
技术规则理论依托于现代西方行动者结构动力学 (agency -structuredynamics)社会学理论 ,它认为 :伴随技术地位的擢升 ,技术被用以评价行动的效率、优化选择 ,技术的需要和发展可以控制决策制定和组织结构 ,技术因而内化为理性社会行动的准则。现代知识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技术成为社会运转的潜在规则 ,它已演变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影响能力的优先、首要规则  相似文献   

17.
宋兆杰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52-1056
 苏联科学社会学是在科学学的框架下产生和发展的。受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被禁止研究。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重新开始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是科学的黄金时期,也是科学社会学的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18.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9.
《Endeavour》2022,46(3):100837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Israel has attracted much scholarly attention. Historians of sci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scholars, and Middle East/Israel studies experts have focused on specific scientific disciplines or periods, analyzing the unique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sra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at characterized Israel’s scientific activity precisely at the time of the state’s birth, and examine how the perception of science as key to Israel’s survival was constructed and reinforced in that formative phase. The focus here is on the natural sciences, as the perception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importance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building the state and its security differed essentially from that of other disciplines. A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natural sciences faced during Israel’s War of Independence were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those faced by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This study analyzes scientific activity that took place in one single year, beginni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ience Corps in March 1948, two months before Israel’s declaring independence, until the end of its War of Independence in February 1949. As this study shows, both the war effort and the civilian activities strongly influe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nascent state.  相似文献   

20.
Neither traditional philosophy nor current applied ethics seem able to cope adequately with the highly dynamic character of our modern technological culture. This is because they have insufficient insight into the moral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ical artifacts and systems. Here, much can be learned from rec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They have opened up the black box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have revealed the intimate intertwin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minute detail. However, while applied ethics is characterized by a certain "technology blindness," the most influential approaches within STS show a "normative deficit" and display on agnostic or even antagonistic attitude toward ethics. To repair the blind spots of both applied ethics and STS, the authors sketch the contours of a pragmatist approach. They will explore the tasks and tools of a pragmatist ethics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xploration of future worlds disclosed and shaped by technology and the management of deep value conflicts inherent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