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惯用语是一种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丰富含义的语言。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惯用语已经被当成一种最熟悉和普遍的熟语,这种特殊交流方式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但它却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绊脚石,本文主要从形式结构、语用层面,以及语义层面探讨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让外国学生理解和使用惯用语。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英语修辞格基本都能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或者接近的汉语修辞格。英语中的ANTITHESIS与汉语中的对照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些许不同。笔者就《我们的尴尬》这篇文章及其译文所用的修辞进行比较,从而使外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并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3.
Giodano Bruno曾说过一切科学藉翻译而发展。从他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的作用。翻译二字解释最早出现在《隋书》,而在《义疏》中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在,我们都知道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有翻译特性对翻译产生的影响。本文将从翻译的社会学,文化学,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这五个特性出发,通过例证来具体阐释其对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积极影响。旨在为翻译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帮助。让他们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将汉语文化词语充分的翻译成英语,把先进的中国文明更好地介绍给世界。  相似文献   

4.
惯用语是概念流利度的重要体现之一。隐喻概念知识能促进惯用语的习得。隐喻能力与英语惯用语教学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了语境在惯用语含义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通过对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让其了解母语与第二语言使用语境上的差异,可提高惯用语表达的有效性,增强语言表达的概念流利度,为英语惯用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机器翻译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翻译质量突飞猛进,这对翻译学习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为了让机器翻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翻译教学和翻译学习,本文分别就教师的机器翻译技术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的机器翻译技术自主学习策略展开讨论.作为教师,应当首先为学习者选出优秀的机器翻译软件,然后借助该软件区分出翻译水平低于机器者和翻译水平高于机器者两个...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在大学日语课堂中实施的会话活动和翻译活动中母语(汉语)和日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汉语为基础语言的翻译活动比以日语为基础语言的会话活动更具有深度。基于这一结果,文章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母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已有能力,促进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汉语词语翻译时常常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理解错误,导致误入翻译陷阱。如何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并在翻译过程中使其更贴近或符合不同文化的习惯表达,是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感头疼的难题。在英语教学中,作者通过搜集和诠释最易引起中国人误解的英语词语,分析"母语干扰"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出发,分析了英语学习者翻译中常见的几类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在表达过程中,应怎样做到内容准确和完整?文章从传播学角度探讨这一话题,以供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翻译这门学科的尺度。  相似文献   

10.
汉语惯用语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词汇意义包含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对包含十二生肖的惯用语进行分析,从物质文化层可以看到的是先民们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存状态,同时还能发现畜牧业从驯化温顺牲畜开始的萌芽状态等文化现象;从制度文化层可以描摹出先民们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重实用的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层可以探究汉民族独特的具象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全球汉语热的升温使海内外汉语教师严重缺乏。针对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及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汉语教学做到"量体裁衣",使中国语言文化在海外得以更好地推广等问题,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内容: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设立管理中心、加大投入、宏观调控以及分步实施等是建设的途径;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建设的基本内容。最后强调了建设中不仅要考虑硬环境,更要考虑软环境,应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课程及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2.
从汉语、英语不同的构词特点出发,探讨词汇的构词和句法特征,帮助学习者了解两种语言的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型与句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专业英语翻译技巧的学习,摆脱原文词法和句法的束缚,使得译文在汉语语法上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以结构严谨为特点,而汉语以语言简洁为特点,文章就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偏正句中主句(正句)和从句(偏句)的联系,英语和汉语在语序安排上的不同,以及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偏正句句型范围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偏正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佛经翻译事业在中国延续千年以上,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佛经翻译对汉语语言的影响主要涉及到扩大了汉语的词汇量;促成了汉语四声的出现;使汉语文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来说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影响是积极的,给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5.
语素意识是指语言学习者对词内在语素结构的意识以及操作这种结构的能力。汉语属于语素语言,基本的构词法是复合。在汉语学习中,培养学习者根据语素意义猜测整词意义对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以非汉语成人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语素产生和语素判断两类任务,通过对汉语留学生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汉字命名以及阅读能力的测试,探讨语素意识对汉语留学生阅读能力是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从而证明对学习者语素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字词学习及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语音问题,由于受困于本民族发音系统和民族文化心理,他们在学习汉音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集体性或个体性的错误、偏误。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在华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找到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从而让这些在华留学生能更好地发出纯正的"汉音",成为一名合格的第二外语——汉语的学习者,使他们以后能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隐喻这一认知机制为工具,对汉语中"足"族词中以"足"为构词语素组成的词、惯用语以及成语进行初步的分类和解释,从而揭示其词义的隐喻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随处可见的“翻译腔”,往往是由不了解译入语的特点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呈链接式,英语呈散射式;汉语主题句多,英语主谓句多;汉语有语气助词系统,英语没有;英语常用无生命词施动,汉语则少用等等。只有对译入语的特点有理性的认识,才能在翻译实践中,有意识地体现这些特点,避免翻译腔。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吸纳了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本文从文化视角剖析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包括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得出汉语中英语外来词常用的翻译方法有异化法、归化法及归化与异化结合法,以期对跨文化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引用是旅游文本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由于旅游文本的实用性与交际功能性,文本中的诗歌翻译应立足于对其功能的传达。为了更好的实现旅游文本中诗歌引文的价值,翻译中,译者可以进行创造性叛逆,以增添旅游景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旅游文本中诗歌英译的创造性叛逆现象的解读,使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能更好地实现旅游文本的宣传劝说功能,传播中国的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