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丝绸古道上的艺术奇葩——甘肃石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宗教艺术的重要形式是佛教石窟,甘肃境内的佛教石窟,主要分布在丝绸古道黄金地带,总数达50余座,内容丰富,绚丽多姿,以其特有的艺术造型展示了从苻秦逮及宋元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情趣,凝聚着我们祖先吸收外来文化的艺术智慧。这座宏伟而美丽的佛教美术博物馆从地域上可以大致划分为河西走廊石窟、黄河流域石窟、渭河流域石窟、陇东石窟等四大群体。 河西走廊石窟除闻名国内外的敦煌莫高窟外,尚有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马蹄寺、武威木梯寺等。久负盛名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洞窟由南向北分三、四层排列,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据武则天圣历元年(698)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第一个洞窟系乐僔和尚在苻秦建元二年(366)开凿,嗣后历代营造,至唐代而极盛,多达1000余窟,由于人为和自然损毁,现仅存492窟。其中十六国晚期7窟、北魏15窟、北周15窟、隋70窟、  相似文献   

2.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长治市沁源县韩家窑摩崖造像、社科摩崖造像、马刨泉摩崖造像、康家庄摩崖造像、渣滩摩崖造像五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这些摩崖造像中,主要题材为一佛二弟子,另有两龛立佛和两龛菩萨造像。摩崖造像共留存有题记十二处,其中纪年题记有北齐“武平五年”三处、“天保七年”“天保九年”各一处,隋“大业三年”两处,唐“中和三年”纪年一处。根据造像风格与题记,可知五处摩崖造像主要开凿于北齐至隋代,唐代续凿两龛。这些摩崖造像为研究晋东南地区沁河流域北朝晚期至隋代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川渝地区除北方入川的古金牛道广元至绵阳段沿线有少量南北朝时期造像外,其它区域没有发现过更早的窟龛造像。从佛像袈裟、菩萨璎珞等特征来看,位于四川中部的乐至县睏佛寺第19、20号龛,应该开凿于北周时期。19号龛旁边一组小龛则开凿于隋至唐代贞观时期。它们证明了北朝时期在道教发源地四川,远离地方政治文化中心的成都,且非交通大道旁的丘林地区,已经有佛教摩崖造像的开凿。这是四川地区佛教传播深入乡村最早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印刷术的产生,曾受到中国石窟造像活动的启发和影响;印刷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石窟造像之功德活动.中国佛教石窟造像题记启发了初期雕版形式,中国佛教石窟造像之衰退,正与印刷术的发展完全同步.龙门石窟北朝刻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洛州灵岩寺沙门僧祭造石像记>是法藏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父本".武则天当皇后,政治中心东迁洛阳,龙门石窟在初唐出现造像高潮.这是法藏刻经取法龙门石刻格式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安阳石窟群大约建造于南北朝时北齐晚期,其地理位置位于古代邺城地区,是当时北齐等前后六个政权的都城所在。安阳石窟中的建筑、雕像、绘画等艺术图像创作,无论是功能、立意、内涵或形式,均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鲁班窑石窟位于武周川水西岸,东距云冈石窟约700米。据其洞窟形制及造像风格判断,为云冈石窟早、中期作品,是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重修该窟,明代窟顶曾筑有烽火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该石窟的地理环境及岩石特性与云冈石窟相似,其病害调查及保护研究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5年以来,相关专业团队曾两次对该石窟展开实地调研。经调查发现,由于长期暴露于外,且无人看管,石窟处于半坍塌状态,尤以第3窟最为严重,窟顶塌陷,洞窟内存在废土及石块堆积问题。鲁班窑石窟整体病害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存在风化、危岩体、窟顶砌体堆积及岩体破碎等问题。基于实地调查及已有的工程实验结果,建议在"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采用裂隙灌浆、预应力锚杆加固、钢梁支顶防护、混凝土浇铸及窟檐搭建等措施治理病害。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角度而言,新疆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枢纽,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繁衍的重要场地,尤其是佛教艺术在新疆历史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以体现佛教禅悟和参拜之丰富内容的石窟壁画,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龟兹风格,在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起到了引领和感召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的崖壁上,这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反映的佛教思想、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更对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和表现形式的形成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克孜尔后山区第205窟是一座典型的中心柱窟,窟内壁画精美,内容丰富。其中主室前壁的供养人壁画及上方榜题的婆罗迷字母题记尤为重要。经前人释读可知,题记内容为龟兹国王及王后的名字,结合史料,可判定该窟大致修建年代为公元6至7世纪,从而使得该窟成为克孜尔石窟中为数不多的标形窟之一。该窟所呈现的壁画风格、题材内容、洞窟形制,都为克孜尔石窟的年代分期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本文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及资料搜集,阐明克孜尔第205窟洞窟和壁画保存现状等相关问题,并为学术界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成都及周边地区遗存的南朝佛教造像背光,题材与内容丰富。造像背光中说法场景、涅槃图像、化佛、飞天、折枝莲花等题材集中出现在齐梁时期,具体表现在三个时间段:永明年间至天监初年、天监初年至中大同年间、太清至太平年间。这一地域的佛教造像背光内容与佛教经典紧密结合,运用直观化的图像阐释佛经、阐明义理。说法、涅槃等图像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这与南朝盛行经典,帝王权贵与僧众对信仰的推行有紧密联系。依据佛经,说法图像表现"弥勒三会",涅槃图像出自涅槃系列经典。背光中化佛与禅观经有紧密联系,飞天直接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这些题材与内容形成南朝造像背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依塔格山上。始凿于公元3世纪,公元8世纪下半叶以后逐渐废弃。克孜尔石窟洞窟类型多样,壁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在东亚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佛教东渐的重要一站。克孜尔石窟第38至40窟是一组洞窟,包括中心柱窟、僧房窟和方形窟。其中38窟是中心柱窟,是礼拜活动场所。主室正壁有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洞窟其它壁面则绘制有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以及天相图、弥勒说法图等,体现了小乘说一切有部"惟礼释迦"的观念。第39窟为方形窟,穹窿顶,窟内没有绘制壁画,可能是用于讲经的。40窟为僧房窟,窟内有生活设施,如壁炉和床,壁炉用于取暖,床用于禅修和休息。这三种洞窟的组合,共同服务于信徒观像和禅修功能。根据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这组洞窟应当开凿于公元5世纪。  相似文献   

12.
佛教艺术的传播过程中,乙方对甲方的借鉴,或者是图式,或者是造型,又或是细节构成,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技术背景,决定取舍。不过图式的接受与观念的接受并不成正比,而观念被改变的可能性更大,乃至有时只有图式,而观念竟是缺席。本文举出的净瓶与授水布施,可以算作一例。由象舆之例则可见图式自印度而中亚,而新疆,而东传到了敦煌,象背所设之舆,在借鉴与演变的过程中大致形成的三种样制,即中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邓县出土南朝舞蹈画像砖上的胡人形象表现的是《荆楚岁时记》中戴胡头的驱傩人。胡头受流寓南朝荆楚地区的粟特人的影响。梁武帝及其近臣在都城建康创作"上云乐歌舞伎"采用其所熟悉的南朝荆楚地区的歌舞与风俗,此伎乐中的角色多以假面形式表现,其中老胡文康就来源于荆楚地区的胡头。该伎乐原本在宫廷元会上演出,稍后也作为佛教供养伎乐演出。支持此推论的文物证据有川博2号造像碑正面伎乐浮雕。它以实物证明,"上云乐歌舞伎"在萧梁时伴随着佛教,由都城建康传播到了成都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之后,百济人味摩之在长江下游地区学习此类假面戏弄,于公元612年传入日本,演变为佛寺内作为供养演出的日本《伎乐》。这些古代丝路上相关联的假面艺术具有胡、佛结合的共通性,体现了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或可追溯至佛教自贵霜帝国治下的犍陀罗、中亚传入中国的两汉之际。  相似文献   

14.
李春沐 《文化遗产》2017,(1):147-152
《开光》是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仪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丧葬度亡时履行驱邪纳吉的宗教内涵,成为整个仪式功能得以转换的中介仪式;而且在寺庙功德中用以张扬吉庆红火的民俗意象,是客家佛教民俗的礼仪表现。作为一套结合了器乐、声乐、舞蹈以及道具表演的仪式,《开光》分上、下水两派,其中上水派音乐独具特色,音乐中的羽调式、宫调式及徵调式色彩较突出,极能代表梅州客家佛教音乐的基本风格。由于地域流派的演绎,开光过程中所谓的"三开光",在梅州各地产生出多元的舞蹈形式,上水地区的男众表演,蕉岭地区的斋嫲表演,下水地区的铙钹表演,都显示出这段仪式独特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敦煌艺术中的南朝因素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敦煌艺术中图像与历史文献对比,从传播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敦煌艺术中南朝美术的来源问题。敦煌早期壁画受到河西地区的影响而多采用西域晕染法,并无南朝影响。南朝之风始自北魏中期的第251、257窟,西魏第249窟作为南朝风格持续进入的重要过渡,已经有了"秀骨清像"的韵致,至第285窟则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南朝样式,这种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敦煌壁画中的南朝风格已被时人普遍接受。敦煌与南朝虽相距甚远,但存在巨大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故而形成了密切的关联。最后,文章分析了南朝艺术因素进入敦煌的媒介,在外交使者、求法僧、中原委派的官吏、儒生阶层的共同努力下,南朝艺术风格进入敦煌,并对后世敦煌壁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宁  张焕君 《山西档案》2015,(2):146-149
北魏时期河东地区为晋南豫西、豫北通道两条干线的咽喉,这些路段易守难攻,在宇文氏与高氏争夺战中,战争的集结地主要集中在境内的四大交通动脉,即向东之王屋道、向西之蒲津道及汾水道、面南之虞坂道及各个渡口、面北之桐乡路及汾阴路。河东地区对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晋阳、邺城的政治军事局势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国营广播电视体制、商业广播电视体制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广播电视制度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在性质、节目内容、服务的对象、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有着更多的相似点。两者的定义比较模糊、趋同,或者说还不太准确。  相似文献   

18.
1980年是对艺术典型问题继续深入探讨的一年。就笔者所见,全国报刊发表的比较有分量的典型问题论文,有二十篇左右。其中,仅《文学评论》就在第1期、第3期、第4期上发表了三篇长文,许多大学学报和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也发表了一些有一定学术质量的文章。这些文章所探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调度,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管理并安排好生产任务和人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科学地、合理地完成单位的总体任务。校对调度既有一般调度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它确实是一门艺术。 一、校对调度要做优秀的“二传手” “二传手”是排球比赛中贯彻教练意图的灵魂人物,他在整个球赛中发挥得好或坏,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校对调度也要像“二传手”那样,做到:1.贯彻领导意图;2.了解书稿的性质、难易;3.了解每位校对人员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思想情绪以及他们的各自风格和特点。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我们上海科技出版社校对科共有二十几位校对人员,到底哪些校对属于理校型;哪些校对属于机械校型;哪些校对属于两者混合型?需要到实践中去摸索和了解清楚,才能合理地调配人员,保证校对质量。通过十几年实践的摸索和了解,我发现,我社的校对人员大致可分五种类型:(1)文化水平较高,知识面广,善于提出原稿疑问,理解力和“校是非”能力较强;(2)工作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善于扣住原稿,“校异同”比较出色;(3)外语水平较高,对外文抄写识别有特长,善于发现原稿外语方面的错漏;(4)虽能扣住文字、  相似文献   

20.
在谢晋电影中,一方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精神,其题材与人物塑造大多源于时代审美趋向,具有很强的社会印记.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戏剧性"特征.其"戏剧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设计的对比性、视听语言的象征性等三个层面.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外在创作环境的变化和时代文化观念的革新,谢晋电影中的现实精神和戏剧表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但两者紧密结合这一基本的艺术品格贯穿其艺术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