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每读<史记·魏公子列传>,至侯生"北乡自刭"时,胸中总有一股热血在沸腾,仿佛弥足珍贵事物的失去与获得.高中课文有此篇章,历届总有学生在问:"侯生根本不必死,他究竟为何而死?"  相似文献   

2.
狱中上母书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类.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青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相似文献   

3.
考试之前,想得太多:读书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头疼死!   读书?不读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踌躇死.   想明白了,读书是好事,可是考试实在让人痛苦死.……  相似文献   

4.
考试之前,想得太多:读书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头疼死!   读书?不读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踌躇死.   想明白了,读书是好事,可是考试实在让人痛苦死.……  相似文献   

5.
狱中上母书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  相似文献   

6.
人类这一种物种在演化的历程中产生了反观能力之后.就见到一切生物的生.与一切生物的死;同时也见到人的生.人的死.包括自己的生,自己的死。由于有了这种反观.遂以一个有生之生.面对着必死的命运.于是正视一切人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每读《史记·魏公予列传》,至侯生“北乡自刭”时,胸中总有一股热血在沸腾,仿佛弥足珍贵事物的失去与获得。高中课有此篇章,历届总有学生在问:“侯生根本不必死.他究竟为何而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越巫》时,与学生一同疏通文意后便有笑声不绝于耳。于是我便乘机问学生文章中哪里值得笑。学生答曰:越巫“善驱鬼”,结果却被假鬼吓得胆裂而死。于是把“越巫该不该死”的问题抛给学生,教室里一下子热闹非凡。“越巫该死。因为他装神弄鬼,蛊惑百姓,骗取钱财,而且‘至死不知其非鬼矣’。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越巫不该死。孟子不是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吗,教训教训他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致人于死地。”“越巫该死。因为他用迷信骗人,他不死,他的行为将被仿效,泛滥以后很难控制。”“越巫确实罪不可恕,但并没有到必死的地步。因为骗人…  相似文献   

9.
一、设疑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授课开讲的头几分钟最佳时机,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把学生导入问题情境中去。如有一位教师在开讲《死海不死》一文时,先板书并带点课题:死海不死,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死海’在什么地方?地理课学到过吗?这个‘海’为什么叫‘死海’呢?既然是‘死海’,可为什么又说‘不死’呢?‘不死’是指什么?课文最后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篇说明文,仔细阅读,看作者是怎么说明‘死海’的死——不死——死,这样一些奇特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三) “果真如此?”她机械地问着,“飞艇不可能有更多的燃料吗?” “是的.” “或者我一个人死,或者连累大家一起死,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 “没有人希望我死?” “没有人.” “你确信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嗯!呼唤地面中心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可以帮助我吗?”她向前挪了挪,期望巴顿能沉思一下再回答.人有时候明明知道完了,却总巴望希望之火能再闪动一下.  相似文献   

11.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如果真的人人都长生不老,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不死之旅” 2016年5月,美国谷歌公司的首席未来学家,口出惊人之语:2029年,人类将开始“不死之旅”,到2045年实现永生!谁不想长命百岁呢?但十几年之后人类就将开始永生?这可能吗?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家,作此预言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无数的事实说明,人们越不安于死之必至的命运,其承受的内心痛苦也就越大,因为,死亡的降临决不会因为人们的不愿意而改变。在说服人们安于必死之“命”的方面,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者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其基本观念是:人们超越生死、获得临终前心安坦荡的关键,在觉解生死之本质,从根本上意识到自我之生死皆由“命”而定,非人力所能改变。  相似文献   

13.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裴徊呜。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旧!  相似文献   

14.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 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15.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生与死     
何谓生?何谓死? 没有生哪有死?没有死又何从生? 生,并不是生命的起始;死,也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轮回,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轮回! 生,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死,产生了对生命的珍惜。只有生,死亡才如此可怕;也只有死,生才如此珍贵! 谁不想长生?谁又能长生?谁愿意逝去?而又有谁能不逝去?  相似文献   

17.
脑筋急转弯     
1.一只白猫和一只黑猫一起出去散步,白猫不小心掉进阴沟里了,黑猫对白猫说了一句话。问:黑猫说了什么?2.为什么蚕宝宝很有钱?3.伸四个指头,是four,弯曲四个指头,是几?4.一个猎人去山上打猎,看到一只猩猩。射的第一支箭被猩猩拿手抓住了,射的第二支箭又被猩猩拿手抓住了。而这时猎人已经没有箭了,但是猩猩却死了。请问猩猩是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18.
这真是一篇奇文,一篇诗化的随笔,一篇惊心动魄的倡导安乐死的宣言!然而,如此惊心动魄的文字,竟出自一位甜蜜、温柔、高智商的女性之手! 你愿意死吗?愿意在不到死的时候,在可以还不死的时候自愿请死,而且是心满意足地死吗?著  相似文献   

19.
"人在世界中"是张爱玲持之以恒的文学主题。张爱玲洞悉了时间不断过去和人必有一死的生存本相,并选择了"向诗而在"与"向死而在"。她以"生命向空间的敞开"超越人的有限与必死,在"现在"的时间与"上海———中国"的空间选位中,与这个世界中的其他存在者展开"爱的交往",建立了人与世界和谐的一种现代范式,指出了在日常世界人的诗意栖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匈牙利旁边的亚德里亚海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