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色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1924),这位中年夭逝的奥地利小说家,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 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审判》、《城堡》  相似文献   

2.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命运抛弃的悲剧,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卡夫卡同样因杀父娶母的诅咒而与命运抗争。自《海边的卡夫卡》问世,两部作品的母题相似性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细读发现,两部作品中除母题嬗变外,还包括俄狄浦斯与卡夫卡的性格、与周边人物的关系、结局、作者或时代的干预几方面不同,并试图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探讨来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深层的不同,以对两部作品进行全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4.
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小说向来以晦涩著称,个别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针对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时有讨论文章发表。如朱前珍老师的《缘何骑桶——〈骑桶者)虚构艺术解析》(以下省称朱文)。细读该文,发现其论述到的一些具体描写,与我依据小说文本作出的理解有颇多差异,而这又涉及怎样理解该作品的一些核心问题,特撰文讨论。  相似文献   

5.
弗朗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生前默默无闻不被世人关注,他的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引起世界的轰动,并以"卡夫卡热"席卷全世界,经久不衰。卡夫卡小说的显著特点是隐藏作者思想的真实内涵,将荒诞作为一种特殊体验。荒诞,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核心思想。一、卡夫卡作品中"荒诞"意识的表现荒诞(absurd)的起源是拉丁文的(adsurdus),意为"难听的",它起源于悲剧美学,有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他是欧洲文坛的怪杰,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出现,小说才真正拥有了现代感。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却是默默无闻的,只有极少数的作品发表。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观察》第一版总共印了800册,可5年后还有一大半积压在仓库里。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他作为世界上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他是欧洲文坛的怪杰,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出现,小说才真正拥有了现代感。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却是默默无闻的,只有极少数的作品发表;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观察》第一版总共印了800册,可5年后还有一大半积压在仓库里。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他,否定他作为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8.
“变形”的生态解读——从奥维德到卡夫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与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同名作品《变形记》中,都有关于人类变形的描写。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两部作品所引发的生态思考,以及作家在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存在的关系中所揭示的人类走向非人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赵志 《文教资料》2014,(25):1-2
鲁迅与卡夫卡对于自己作品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鲁迅很注意整理和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生前的集子大部分是自己编辑,少量是经别人编辑自己校阅的。卡夫卡生前发表的作品不多,对于没有发表的大量作品,他曾在遗嘱中主张全部销毁。鲁迅的写作是功利性质的,致力于解放民族和启蒙大众,而卡夫卡的写作是非功利的。比较鲁迅与卡夫卡的写作态度,可以深入理解他们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其一生除小说作品外,还写了大量的书信和日记,这为我们研究其作品及创作心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由此出发,我们才有可能深入了解他的创作特质及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的相关评述及梦记录为读懂《乡村医生》提供了线索,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复杂联系由此可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理解这一作品的重要参照,《乡村医生》的若干场景可以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找到来源并得到解释,而这一作品反过来也可以看作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戏仿;语言学一精神分析的分析还可以切入到作品的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主义式的整合,呈现作品生成的机制;以文学、哲学和宗教传统为参照,作比较研究与寓意解读,可以揭示出这一作品深广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王小波作品的比较研究中,大多是将他与杜拉斯、卡尔维诺、罗素等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很少有人将其与卡夫卡的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比较文学的方法,对王小波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找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卡夫卡因素、作家在荒诞世界中的精神坚守,以及卡夫卡对王小波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均以“杀父娶母”这一伦理禁忌作为叙事的基点,但是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处理、主题设置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试图从预言承受者的形象、作家对预言实现过程的处理手段,以及作品设置伦理预言的意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相同禁忌下作家所表达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11,(2):58-58
作者简介 达尼埃尔·佩纳克(Daniel Pennac,1944-)至今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大多是为青少年写的小说、随笔。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鲍德温(JamesArthur Baldwin1924—1987)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非洲裔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一生著述颇为丰厚,共写有六部长篇小说、四部剧本和十几部散文集,其作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6.
田继云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86-87,102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17.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均以"杀父娶母"这一伦理禁忌作为叙事的基点,但是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处理、主题设置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试图从预言承受者的形象、作家对预言实现过程的处理手段,以及作品设置伦理预言的意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相同禁忌下作家所表达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0,(9):157-158
为盘点30年(1979年一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锺山》杂志邀约12位知名评论家,从纯粹的文学标准出发,投票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十部作品并简述理由。近日投票结果在《锺山》杂志刊出,根据得票情况前11部(因最后4部得票相同)作品为:陈忠实的《自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定》、张承志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人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