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多年来,各地区的教研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学校围着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讲座、评课、发言大多是教研员“一锤定音”,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教研员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深入推进课改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渔场”背后“,渔翁”告白。《今日教育》:有人说,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中,教师教育科研,具体来说校本教研已然困境重重,教育科研探索沦陷在简单的话语生产的泥泞中。在你看来,这种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突围?苏武银:这种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制,当然也包括自上而下的教研管理体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教练式”的教研方式。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研员就像“教练”,手把手地帮助教师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指导教师设计教案,选择教学方式,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严格规范。至于鞭长莫及的学校,教研往往就流于形式或根本就没有教研。对此,我的做法是:一是课题引领,区域推进。就是说,教研员要深入到学校,一个片一个片地帮助校长、教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成课题,将教育教学问题课题化,让教师生活在一种研究的状态中,通过课题研究开展行动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二是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也就是说,教研员要自下而上地帮助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渔场教育”是话语,更是实践。《今日教育》:有人质疑,“渔场教育”体系宏大,头绪...  相似文献   

3.
课改十年来,作为基础教研室,我们根据形势要求,教研员的角色由课改理念的言传者向课改实践的身教者转变,由学科性的线型教研员向教研文化重建的复合型教研员转变,做教师专业成长的铺垫者,做教研组文化重建的引领者,做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者,做片区教研的组织者,活化教研员工作的方式,深化基层教研的内涵,与一线教师同生共长,支撑着农村课改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和平区是天津市中心区,也是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进入课改四年以来,我区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建设出发,按照“分级负责、校际合作、上下联动、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把创新教研机制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以区级教研为枢纽、以协作组教研为桥梁、以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为主体,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明确区教研室的责任主体地位,引领课改实验课程改革赋予教研工作全新的历史使命,我们深感教研部门在课改实验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此,我区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充分发挥区教研室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教研工作新机制。1.充实和培训教研员队伍。为了有效发挥教研员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我区首先充实、调整了区专职、兼职教研员队伍。区教研室确保每一学科都配有专职教研员,改变一人身兼数科教研、开展工作分身乏术、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聘请了一批教学骨干、名师担任兼职教研员或学科咨询委员,协助教研员工作。在充实队伍的同时,我区加大了培训工作的力度,培训工作“一竿子插到底”,让广大教研员在思想上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我们组织了多层次的教研员培训,聘请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5.
课改使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同时给教研工作方式的创新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过去,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一言堂”的倾向较为严重,在多数教师的眼里,教研员是权威,是专家, 说话有相当的分量,甚至有的教师习惯了被动地听教研员的。因此,现在有人担心教研员做不好,就会成为改革的绊脚石。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因为,在  相似文献   

6.
教研员的职责是服务一线教师,进行研究和指导。但近些年教研员对教师需求不甚了解,教研活动效果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研员服务意识的淡化。此时,不少意识到问题所在的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和众多教研员抓住“二期课改”的契机,实现着——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既有别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完全的行为研究。这种改进后的教学制度,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形成三位一体来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实施专业引领的一支重要力量,教研员如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对一线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研员又如何进行自身储备以进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这是当前教研室建设和教研员发展急需研究的问题。一、教研…  相似文献   

8.
转变角色,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鉴于职业优势,曾被基层校长、教师视为“领导”、“检查者”、“专家”,一度被尊重、推崇而高高在上。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前“俯视基层”的姿态和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研工作的需求。转变角色与观念,树立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是新时期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因此,教研员要深入基层,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  相似文献   

9.
“蹲点教研”是在传统教研工作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实施“蹲点教研”,要求全体教研员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一起走进学校,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等方式,达到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背景下教研员如何进行专家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既有别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完全的行为研究。这种改进后的教学制度,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形成三位一体来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实施专业引领的一支重要力量,教研员如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对一线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研员又如何进行自身储备以进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这是当前教研室建设和教研员发展急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研员必须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或调查研究,开展教改实验;或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工作;或举办专题讲座,普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传递先进教改信息。这一切,都要求教研员和学校的领导、教师经常相处,相互支持、相互砌磋。如果教研员与所接触的人关系融洽、协调,教研效果会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是事倍功半。 教研员到教学第一线去开展教研活动,常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从进行业务指导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俯视感”是必要的。如果把这种“俯视感”延展到人际关系上,动辄教训“下级”,那后果是极坏的。因为在学校的广大教师中,老教师自有含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室的功能定位是“研究、指导、服务、管理”, 随之而来的是教研员角色受到挑战、发生变化。教研员如何适应课改,与教师在研究中共成长呢? 先学一步.做平等中的首席所谓“终身学习为人师”,教研  相似文献   

13.
刘秋敏 《辽宁教育》2003,(11):24-25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对教研员有两句话最引人注意:一是课程改革的全新观念使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二是教研员队伍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这两句话说明课程改革对教研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表明教研员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责任重大。通过两年的课改实验,我认为教研员在课改中不但要转变教研观念,更要承担好各自角色,并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研工作。 一、教研员要做课改的同行人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研员已和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教研员如何在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中,课改专家强调应重视"校本教研"。有位专家说得好:课程改革成败在学校的领导决策和教师的作用,关键在教研员。事实上区域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指导机会是有限的,如果在学校的骨干教师中发展兼职教研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葆春 《教师》2011,(31):65-66
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研”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笔者是基层小学语文教研员,在参与学校语文组教研活动中发现,虽然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却没有期望的那么好。究其原因.没有明确地研究问题,缺少扎实的研究过程是导致教研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所以.学校语文组要开展有效的教研,必须思考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金 《甘肃教育》2006,(10A):17-17
转变角色。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鉴于职业优势,曾被基层校长、教师视为“领导”、“检查者”、“专家”,一度被尊重、推崇而高高在上。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前“俯视基层”的姿态和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研工作的需求。转变角色与观念,树立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是新时期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因此,教研员要深入基层,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应当结合听课、评课,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是在“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基础上,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通过教师的观察、反思、行动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教师自身行为的改善。“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动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在此”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一、“校本教研”主题的选择与设计(一)抓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校本教研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校本教研中 ,教研员应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值得重新思考。一、调整思路 ,搞好角色定位1.教研员是协助者、促进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教研员更多地是以一种教学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广大教师面前 ,凭着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向广大教师发出一些带有行政指令性的意见。教研人员本身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而基层教师也有一种奉若神明的崇拜感。这种意识无疑同校本教研的要求不合节拍。所谓校本教研即以学校为教育场地、为教育主体的一种基于学校的教学研究。它所…  相似文献   

19.
席广涛 《广西教育》2006,(1A):48-48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再以“权威”的角色自居,必须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成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与教师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因此,采取观摩式教研、主题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自主式教研、互助式教研、随机式教研、网络式教研等教研方式,是适应新课程,实现教研员工作方式变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一说到教研,感觉那是教研室的工作,是上级行政推动的策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种教研机制对于解决学校自身遇到的、日常的、具体的和“点上”的教学问题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这时,需要教师人人都要成为教研员,以学校为本,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善于思考的教师。会思考,才会发现问题;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会思考,才能反思实践,以利于“再实践”。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我们逐步加强校本教研,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