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认知隐喻作为认知活动,从思维的角度强调了两类不同事体之间的映射,而修辞隐喻则是修辞格中的暗喻。二者都建立在相似联想的基础上,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功能不同。修辞隐喻的应用范围更具有文学倾向性,而认知隐喻的产生则填补了词语的空缺,扩大了人类认知的范围。对两类隐喻进行分析和比较,能丰富人们对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周阳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20-123
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探讨静态书面语谐音修辞的认知机制,指出在谐音修辞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受到本体的激发而找到匹配谐体,并将其作为认知参照点达到对本体在特定语境中隐含意义的理解。研究表明不同的谐音类型存在不同的认知参照点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入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观察语言现象的认知内涵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修辞现象作全面、深入的认知考察,揭示汉语修辞现象在感知、记忆、注意、表象、范畴原型、意象图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以及言语产出和理解等等认知结构、认知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因而各种修辞现象如词语的选用,句式的调整、辞格的设置以及修辞语言的表达和理解,都成为认知考察和分析的对象.本文的这种考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修辞的本质及其运用,对传统的和现代的修辞学研究从认知角度作出新的、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诞生后,不少学者从认知心理角度来解释修辞现象,成果基本集中在用认知心理理论解释某个辞格产生的心理机制或取得良好交际效果的可能性方面,但系统性不强.本文试图用认知心理理论解释修辞现象,尤其是积极修辞现象,认为积极修辞是把图示和背景调试到最佳角度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和认知科学都是人类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学科,对人类其他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功不可没的建设性作用.尽管二者历史渊源差别很大,但大量资料证明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修辞活动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借助认知能力才能为人们接受并发挥效用;修辞反过来又影响人的认知,参与认知的构建过程.因此应从二者的关联性和契合点两个方面来论证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描述了西方英语写作学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并勾勒出其具有代表性的写作模式:线形模式、认知模式、社会互动模式(或社会认知模式),然后探讨了这些模式折射出的不同的哲学观、语言观和修辞观,并提出了有关写作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转义修辞在话语活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构造观念的过程中,以转义修辞的方式加以审美地把握,并由此建构了我们的认知.转义修辞建构认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人的主观观念,首先通过语言以感性的、形象的、情感的力量影响或改变人的判断、理智甚至思维.新诞生的话语欣喜地以审美击破旧的认知、构建新的认知,这体现了审美与认知的统一,转义修辞通过确立审美认知解构了概念认知.  相似文献   

8.
仿拟修辞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认知模式.联想是仿拟生成的心理基础.仿拟的表现特征是在联想的作用下形成的.求新求异、求美求雅、求简求便是仿拟生成和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倾向.概念合成理论为深入认识仿拟意义构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认知的角度观察、分析仿拟将有助于揭示其言语修辞行为的内在规律,深化修辞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修辞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是语言动物”观念的折射,它更多地体现了狭义修辞学的特征。这使人们普遍将修辞与修饰等量齐观、混为一谈,以至于修辞长期行使着工具和手段的职能。而广义修辞学的修辞认知则将修辞提升至思维和认知的高度上.这为人们看待修辞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步触及修辞的行为内核,并深化了对“人是修辞动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先秦通感分为早期形态和完整形态。本文从认知语义角度抽象出通感的认知要素、语义框架,并列出其母体结构式。相对于母体结构式而言,先秦完整形态的通感变式居多。考察认为先秦对通感心理的认知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而这种对感官联通正谬交叉的认知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通感的完整形态为何初现在文人作品中,并且与早期形态相比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认知是认识和理解对象,图式是认知方面的一种方式或途径,是达到目的一种手段。科技英语修辞和功能翻译均为达到不同语言互相交流的主要手段。从科技英语修辞和功能翻译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来看,从认知图式来理解翻译与修辞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探究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关于修辞学在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它探索在建立和维护一个社会时修辞学的特殊功能,探讨人类是否依靠修辞创造和谐,达到一个理性社会所需要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协作、最终取得同一性以及共同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文将修辞置于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人际互动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规律与目的,探讨修辞的本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感修辞是人类感官互通现象的语言表现形式。从传统修辞学、神经生理学、认知语言学三个层面解释这一语言现象,并抽象出通感的认知要素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李贺诗歌色彩词的修辞进行分析.不仅从传统辞格的角度入手,而且借鉴认知科学对色彩词的研究成果,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探讨.最后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作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离散和连续这两个语言学概念出发,探究了人类的趋同、趋异和联结的三个认知方式在语言修辞中的表征;尝试性地提出了修辞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具有美学功能,而且它们当中有很多同时也具备不可忽视的认知语用功能,修辞方式实际上是人类认知和表征世界的手段.通过对英汉语辞格的分析,在修辞维度探究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的离散、连续认知方式以及常见修辞手段背后的深层的认知语用理据,旨在对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段有一个全面多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词的语用意义的修辞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语用意义是对语言材料表达可能的充分发挥,它包含着言语者的情感、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认知主体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产生新的认知体验,并重新思索它内在的思想含义.因此,语用词义的价值说到底就是广义上的修辞功能,即在特定的语境下用恰当的词语所延伸的特殊内涵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功能的语义基础体现在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上.而语用词义的生成和修辞活动基于共同的思维、心理机制,二者具有相通性,即基于"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相通上.  相似文献   

17.
话题是语篇语义成分和作者修辞意图的集中体现,话题统一和连贯是影响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因而实现语篇话题连贯很重要。本文以某高校102名英专学生的英译汉作品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话题连贯视角探究:1.译者如何建立对原文话题连贯性的理解;2.译者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连贯性;3.译文话题不连贯的原因。研究发现实现话题连贯需通过外在形式和心理认知,以期能促进译者在译文中实现话题连贯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聚焦于读者对叙事语篇的认知识解过程.修辞表征、心理表征和审美体验是诗词语篇认知叙事识解过程的重要三部曲.基于认知叙事视角,以三种基本语义关系(相似、相邻和相异)作为参照,重点探究诗词语篇的三个动态识解过程,以期剖析认知叙事情感升华的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修辞学是否以诚信为原则,也即是否纳入道德评价、价值评判,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修辞观,即“主诚”和“辞巧”。人们一般认为西方修辞学更重视方法与技巧,其实主诚派和辞巧派两种修辞观贯穿于东西方修辞学史。两种修辞观分歧的焦点在于对修辞学的性质、目的及用途的认识不同,同时也就必然涉及对表达得体性的界定问题。东西方主诚派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深刻原因就在于重视修辞学的崇高目的,注重于修辞学的认知功能、沟通功能。诚信原则并非外加于修辞学的道德要求而是修辞学功能得以实现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汉字修辞、标点修辞和辞趣,有的属于形貌修辞,有的则不是形貌修辞.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研究材料或研究角度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