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两节车厢脱轨坠落桥下.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我国媒体反应迅速,跟踪新闻动态,探寻事故原因,揭露不良行为,受到群众好评.  相似文献   

2.
7月23日晚,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站之间,北京南站至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至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举世震惊。  相似文献   

3.
7月23日20时38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之间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这次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可以说这是我国自高铁通车以来发生的第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温州当地群众在第一时间纷纷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23日,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于温甬线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华商报》从事故发生之日起到7月30日,连续7天对该事件进行了多角度报道、多层面分析和深度延展,体现了该报对重大公共事件的高度关怀及社会责任感。本文试从公民社会这一角度分析,对《华商报》"7.23"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进行新解读,探讨其通过评论如何促进公民社会的建构,及在建构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丁青 《传媒观察》2011,(9):11-12
7月23日20点38分,这是让所有人都心痛的时刻,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D3115次列车追尾。对这次事故的报道,各种媒体不遗余力,然而,在第一时间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报道优势的,却是自媒体,即发自列车上旅客之手的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23日晚,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追尾,几十条鲜活的生命被夺走,200多人受伤.获悉这一重大消息,中国图片总汇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向当地签约摄影师组稿、监控微博并通联稿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即时在线联系等多种应急组稿机制同时运转.22时19分,总汇签约摄影师、浙江温州市消防支队宣传干事余根铃拍摄的手机图片《D301次动车在浙江脱轨》经由新华社卫星线路发送,画面中掉落的D301次第四节车厢宛如一个硕大的惊叹号,警示世人:安全无小事,生命最宝贵!该图片即刻间被各大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密集转载、广泛刊登,截至26日累计采用达381家次,头版采用52家次.  相似文献   

7.
李鸿建 《声屏世界》2011,(12):15-16
2011年7月23日20时38分.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在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时47分,网友“羊圈圈羊”从翻转坠地的车厢内发出一条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这条微博被迅速转发,引爆了一场可以说在中国史无前例的以网络为主阵地的新媒体现场直播活动。  相似文献   

8.
生死甬温线     
一段寻常的旅途,一场出乎意料的追尾事故。当人们正在列车上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看着书的时候,一场灾难忽然降临"快到温州了,大概晚点了半个小时,到福州估计要晚上十点多了。"7月23日晚8点过,高振华在福州接到妻子的最后一个电话。寻常的旅行时值暑期,老家济南的妻子宋华要带着一儿一女到福州去看打工的老公高振华。除了过年,一家人一年难得聚在一起,暑期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D301次和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造成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初步调查表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暴露出诸多问题,这是一起不该发生、且可以避免和防范的责任事故。面对这次事故,媒体及时报道事件进展,大胆质疑事故处理,充分表达批评意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D301次和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造成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初步调查表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暴露出诸多问题,这是一起不该发生、且可以避免和防范的责任事故。面对这次事故,媒体及时报道事件进展,大胆质疑事故处理,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胶济铁路4·28事故的原因是T195次列车超速行驶。而这背后其实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和背景4月28日凌晨,山东胶济铁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中午济南铁路局局长、书记即被免职,并对外发布。在随后几天内新华社透露的事故调查初步结论,认定这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至5月3日,济南铁路局的路局运输处、调度所和淄博车务段5名有直接关系的干部被追究责任。据新华社报道,这次事故原因为T195次列车超速行驶,当时速度为131公  相似文献   

12.
姚森  吴建彬 《报林求索》2009,(12):72-77
2009年9月28日上午7时44分,首趟时速250公里的D3102次"和谐号"动车组徐徐驶离福州站台,标志着福建省结束了只有单线和低速铁路的历史,温福铁路正式开通。自此,每天有13对动车组往返于这条新线之上。据介绍,温福铁路于2004年12月动工建设,自浙江省温州市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298.4公里,为铁道部、福建省和浙江省合资建设的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主通道沿海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福铁路通车后,从福州出发到温州,将由目前的中转换乘15个小时缩短至约100分钟,福州至杭州由目前的9个半小时缩短至4个半小时,福州至上海由11个小时缩短至约6小时。该条铁路还将与甬台温铁路以及在建的福州至厦门铁路和厦门至深圳铁路共同形成一条长三角经闽通往珠三角的快速通道,让中国三大经济圈联系更趋紧密。11月中旬,本刊记者带着向往与憧憬踏上了海西的沃土。此行我们的任务是用眼睛观察福建,用心灵感受福建,在动车开行之后,这个"福地"是否也在涌动着新一轮的经济大提速?一周的时间里,我们跑遍了福州、泉州、石狮、厦门以及浙南温州地区的苍南等地,深入到数十家企业体验交流,切身感受到温福高铁带来的包括物质与心灵两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中,微博图片再一次走上前台.在开始这场对话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有关图片是如何从"草根"摄影师手里挖出来的.7月23日晚20点34分,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事故.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图片签稿人任正来和他的团队迅速通联图片,至次日凌晨3点,抢到2组照片,合计17张.24日,这两组出自非摄影记者的照片采用率合计达418家.  相似文献   

14.
缪磊 《新闻实践》2003,(3):30-31
2003年春运开始的第一天,<温州都市报>与武汉<楚天都市报>同时在一版刊出了温州至武汉1586次列车部分司乘人员与"蛇头"勾结,大量"偷渡"民工,侵吞国家票款的长篇报道.铁道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刘志军迅速对"偷渡"报道作出批示,铁道部联合工作组连夜赶到武汉展开调查,一批乘警、铁路工作人员受到严肃处理;拥有35万职工的郑州铁路局将此事作为全局职工的反面教材,"偷渡民工"现象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23日,温州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面对这场罕见的重大突发事故,《钱江晚报》迅速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报道机制,第一时间投入重兵,全面、客观、深入地报道了事故进程.启动应急机制,整合全报之力事故发生后半小时内,以浙江新闻部为主,迅速成立了一支应急报道采访小分队.在温州驻地记者率先赶至现场的同时,迅速从距离温州相对较近的金华分社、宁波分社抽调记者赶赴现场,然后又从杭州总部由部门副主任率队赶赴温州,三个梯队先后抵达现场.会合后,由带队部门主任统一指挥,并与后方保持密切联系.7月23日-24日,《钱江晚报》在温州现场采访的记者达15人.  相似文献   

16.
地方媒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4月28日凌晨4时48分,胶济铁路发生一起事故,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列车下行到胶济线周村至王村区间时,客车尾部第9至第17节车厢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致使机车和五节车厢脱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72人,伤416人。  相似文献   

17.
"省钱又方便""现在有了动车组列车真方便,我早晨8点24分从合肥站上的车,仅59分钟就到南京了。"近日,合肥的刘先生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和侄子乘坐合肥开往上海方向的D477次列车到南京旅游,他打算带他们到商业街转转,下午到中山陵玩玩,再乘17点30分的南京开往合肥的D496次列车返回合肥,"这样18点半我们就可以到家,还省了住宿费,省钱又方便"。  相似文献   

18.
<正>在沈阳铁路局,曾有一列被称为"英雄列车"的12次特快列车。56年前,这列传奇列车因在辽西特大洪灾中保全旅客、抢救灾民而名扬全国。同时,年仅23岁的共产党员、列车长张敏媛也被授予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誉为"英雄列车长"。张敏嫒,1935年生人,原沈阳铁路局客运段第12次列车第一任列车长。1959年7月21日晚,由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特快列车驶出沈阳站,胃着蒙蒙细雨向北京方向行驶。担任列车长的张敏媛如往常一样细心地查看着旅客.丝毫没有预料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7月22日拂晓,当12次列车驶入锦州北部,大雨滂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湖南自然资源工作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加紧密,负面舆情的风险日益增加。本文将以近期较好处置"岳麓山景区旁挖山建机场""T179次列车侧翻事故"两个重大舆情事件为例,探讨如何积极应对、有效引导、科学处置,化危为机,力争将相关舆情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梳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入手,分析了这一事件中体现出的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列举了事故当事方应对网络舆情的误区,并对此提出了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