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自康德以来,人们,特别是康德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等总以为“先验的”就等同于“必然的”,“后验的”就等同于“偶然的”,也就是说,“先验命题一定是必然命题,后验命题一定是偶然命题”。但是,克里普克却提出了“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也就是说,“先验的”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后验的”也并不一定是“偶然的”。显然,克里普克的这个理论是与传统经验论观点相矛盾的,是对传统经验论的彻底打破,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克里普克关于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观点,是对蒯因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观点的进一步推进和具体化,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是在特定语言系统之内做出的关于语言系统之外的陈述,这从逻辑上说是不恰当的,他对后验必然命题的论证立足于某一语言系统,但得出了超越该语言系统的结论,这在逻辑上也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克里普克提出的后验必然命题,指的是那些不能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经验而得知其不可能不为真,且在形式上一般由两个严格指示词所组成的命题。克里普克对于这类命题的论证,可以重构为"同一对象的必然性"、"后验必然命题的必然性"、"后验必然命题的后验性"、"后验必然命题的偶然性幻觉之缘由"四个步骤。克里普克的严格指示词理论是其后验必然命题的核心和依托。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关于后验必然命题的论证基于“专名是严格指示词”这样一个前提,而“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只是一种模态直觉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前提是先验的。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克里普克的后验必然命题具有了先验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克里普克论证了“巴黎的标准米尺”是一个先验偶然命题。以语词和世界的关系为切入点,张海澎驳斥了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陈波分析论证了克里普克所举证的命题都不是先验偶然命题的适当例证。龙小平深入分析了先验偶然命题成立的两条理由,对“巴黎标准尺是一米长”既不是偶然命题也不是先验命题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刘叶涛分析了“巴黎米尺”在什么情况下是先验命题,并指出虽然“巴黎米尺”作为先验偶然命题的例证是不合适的,但是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克里普克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先验的偶然命题。因为,这是一个确定“一米”指称的定义,因而是一个先验命题;克里普克还从两个方面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偶然命题,其一是这只是通过确定指称给出一个定义,所以该命题不是必然的;其二是通过指出“一米”是严格指示词,而“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非严格指示词,所以该命题是偶然命题。  相似文献   

7.
克里普克就必然/偶然、先验/后验、分析/综合这几对范畴作了三重划分,提出了先验偶然真理和后验必然真理理论。由于以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理论为分析工具,这两种新型真理理论构成对康德所代表的传统思想的重要发展。从可能世界视角看,克氏三重划分可以得到其严格指示词理论与本质主义的有力支持,但他论证先验偶然真理的"标准米尺"一例不恰当,而且也没有将其三重划分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8.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其先验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康德前两大批判中康德直接从主观的普遍必然性出发为其寻求先验原理从而建构了他的先验哲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鉴赏问题纳入到反思判断力中,进而为反思判断力寻求先天原理.康德通过分析反思判断力的先天问题,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与人类愉快的情感结合起来,为愉快去寻求普遍必然性,而愉快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于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和谐的游戏,从而为趣味判断寻求到普遍必然性,最终论证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先天原理与美学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引入先验综合命题是康德哲学的标志性成果,论证  相似文献   

10.
“水是H2O”是克里普克提出的后验必然命题的例证。一些国外学者对“水是H2O”作为一个后验必然命题提出了质疑。HelenSteward认为,“H2O”不是严格指示词。MarkJohnston认为,水是H2O不应该被看作同一性命题,而只是其构成的命题。实际上,这些看法是错误的,而且论证也不合理。“水是H2O”作为一个后验必然命题的示倒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美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代德国哲学家卡尔—奥托·阿佩尔力图在 2 0世纪语言哲学的背景下改造康德的先验哲学,建构沟通解释学和分析哲学的另一种先验哲学———先验符号学。先验符号学的内核在于语言的先验性,语言交流共同体为这种先验性提供了保障。因此,阿佩尔的先验哲学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符号化,为沟通解释和说明路径提供了辩证的中介  相似文献   

13.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主要论证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这缘于康德确信逻辑、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应对"休谟问题"。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并不存在,因为他没有正确理解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和可靠性,他所依赖的亚里士多德逻辑自身是存在缺陷的,他对"休谟问题"的所谓解决其实是回避。  相似文献   

14.
科学哲学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实在的知识。但这一结论本身只有在先验的视域中才能显示出清晰的含义,一般关于实在论的讨论也只有在先验视域中才能有逻辑的结果。然而在这一视域中的考察也表明,科学哲学的“超验性”问题又是与其实在本质直接相关的,先验哲学在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承认这一点。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进程都表明了一个科学的经验实在(论)的性质,同时这一进程也证实了先验哲学关于先天知识(先验逻辑)的普遍有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命题的认知意义是指其有无真假可言;判断一个命题是否具有认知意义,有五个不同的标准:可想象性原则,描述性原则,真值条件原则,可证实性原则和印证原则。命题的认知意义共有三个层次:抽象意义,态度意义和话语意义,它们是层层递进关系,后一层包括了前一层的内容,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和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逻辑学工作者对传统逻辑中的特称否定命题不能换位提出质疑。有的认为在赋予若干条件后SOP能换位为POS;有的认为通过欧拉图可以证明O命题是能够进行同质等值换位的;有的认为以全称命题为前提的换质位法推理中O命题是能够进行换位的。通过对他们的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发现他们的看法偏离了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有悖于演绎推理的逻辑特性,存在误解特称量词"有"、"有的"的逻辑含义等问题。特称否定命题是不能换位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截断投影方法,构造了求解半正定病态积分方程的Lavrentiev截断快速算法,给出了先验误差估计,并提出了新的后验参数选择准则,与传统投影方法相比得到了相同的最优收敛率,但内积的计算个数少于传统投影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