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的作用与价值带来了较大冲击。就电视健康类节目来说,想要在融媒体时代仍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那么则需要寻找适合电视健康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探索协同化创新、实施定位差异化,保障节目的品质,坚持规范化底线,节目整合化传播,以促进电视健康类节目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视健康类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本文分析了电视健康类节目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电视健康类节目民生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严自珍 《今传媒》2013,(2):30-31
健康传播的提出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属于应用传播学的范畴,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03年"SARS"事件的爆发,成为我国健康传播研究发展的一个契机,从此以后健康传播研究得到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关注,加上近年来的禽流感、基因安全、食品安全和各种医患纠纷,无不牵涉到健康传播,电视媒体加重健康报道的比例和投入,本文主要以电视媒体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为例,来分析我国电视媒体的健康传播的主要特征、优势、不足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健康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帮忙类节目非常火爆,成为各电台、电视台在新一轮媒介竞争过程中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重要节目类型,但是帮忙类节目内容中媒体超越自己的职能与角色界限的现象日益凸显:在角色上无视媒体客观记录者、信息传递者的基本定位,大力介入新闻事件甚至有意识制造媒体事件;在职能上僭越各类社会部门,甚至以执法者与审判者自居;在伦理规范上,刻意以暴露隐私作为节目卖点,无视媒体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规约.帮忙类节目的这种媒介越位不仅伤害事件当事人的各种权益,而且从长远看损害的则是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的传播随新媒体技术迭代升级呈现出巨大变革,打破了健康传播倚重传统媒体的格局,健康信息传播由以精英主导的单向度线性传播模式转向双向交互模式。传统媒体中健康传播日渐式微,社交媒体获知健康信息趋向常态化。社交媒体语境下,健康信息传播中数字代际鸿沟、健康信息谣言频发、严肃议题软化等现存问题不容忽视。规范社交媒体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无疑是亟须回应的重要现实议题。本文旨在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的梳理,找寻社交媒体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利用社交媒体传递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6.
新传播技术不仅改变了媒介生态,也重塑了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本文从社交媒体在疫情预测、公共沟通和传播干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社交媒体如何介入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首先,基于事件与症状,社交媒体可以对公共卫生事件及疾病的发病率、规模进行预测;其次,通过推进公共参与,社交媒体可以弥合公共卫生资源获取上的不平等,促进疫情中的公共沟通;第三,社交媒体还能有效地参与健康传播干预,实现公众从认知到行为的改变。最后,文章探讨了社交媒体参与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隐私问题及理性对话如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时下,在广播媒体新闻类节目中,现场报道已成为众人喜闻乐听的报道形式。这种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现场感的报道体裁,不仅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赞赏,而且也为各家广播媒体所推崇。广播媒体的决策者都在积极倡导鼓励编采人员深入生活,多采制鲜活的现场报道,积极有效地报道传播新闻事件,满足广大听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综艺娱乐类节目大行其道的形势下,以汉字和成语等为载体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却异军突起,引发了传统文化热播浪潮,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媒体传播拓展了空间和思路。本文以《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为例,对当前电视媒体传统文化热播的经验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佳 《视听界》2011,(5):60-63
健康传播指借助各种媒介渠道,结合多种传播手段,为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作、传播、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包括医患间的沟通传播、政府健康传播、社区健康传播、媒体健康传播。本文从健康传播学的视角浅析健康类节目的传播要点。  相似文献   

10.
杨松  綦琨 《记者摇篮》2009,(10):40-40
2005年开始,以《传奇故事》和《财富故事会》为代表的讲述类节目悄然兴起。由于讲述类栏目表现方式的独特性与戏剧性,以及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和令人满意的收视率,受到越来越多电视台的青睐,颇有方兴未艾之势。具有戏剧化和故事化特点的讲述类节目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体声画合一的传播特质。  相似文献   

11.
周玉静 《大观周刊》2012,(32):19-19,2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仉热爱生命的意识逐步增强,健康养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媒体传播的发达环境下,健康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它主要是以普及健康知识、介绍诊疗保健方法、倡导健康饮食及生活理念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日形态。当前比较著名的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中华医药》等,各地方台也开办了不少此类节日,竞争力越来越大.服务质量以及创新形式是实现健康类节目新突破的最重要两点.本文从目前健康类节目现状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实现健康类节目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朋飞 《新闻世界》2008,(12):86-87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传播是实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何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成为众多媒体与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传播者、传播技巧、健康传播的特点等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利用网络进行意见和诉求表达,因此对网络舆情传播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媒体联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个案研究,分析媒体联动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媒体联动促使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扩散、媒体联动引导网络舆情方向,并指出了媒体联动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郭冬阳 《东南传播》2016,(5):105-106
近年来健康传播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随着2016年3月中下旬的"疫苗事件"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点话题,我们看到了争论,感受到理性、科学分析的重要性,更亲身感受到健康信息传播通畅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而在这次讨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建构健康信息更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拟通过对健康类公众号所发布信息的分析,探讨微信公众号在传播健康信息时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15.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两次提到建设"健康中国",要在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主流媒体提高健康信息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健康危机,健康信息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传递给大众,传播效果明显。但是在一些突发的情况下,健康信息传递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与受众存在信息壁垒以及传播信息同质化的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传播优势勇担使命,对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甘玉锋  汪莉 《新闻世界》2014,(12):26-27
近年来各种危机事件以空前的速度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在危机事件中,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对化解危机至关重要。本文从危机传播的内涵、我国媒体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媒体如何做好危机传播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危机传播的现状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爆炸式流行,信息传播越来越碎片化,传播效率也越来越高。广播媒体在面对信息碎片化浪潮时,媒体从业者们从提高新闻节目的密度、提高内容丰富度、加快播报节奏等方面,抢时效、抢信息量、抢受众。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闻价值缺失、工作态度随意、新闻权威性下滑等诸多问题,为此广播媒体在应对新闻传播碎片化趋势时,要有责任意识,从理论高度解释新闻背后的意义,从而让受众了解事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卢新亮  赵蓓  于海洋 《传媒》2021,(21):80-81,83
2021年3月,海星大量入侵青岛胶州湾,对近海养殖业带来灾难性影响.事件暴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媒体共同发力,通过记者调查、短视频、深度集纳等传播形式,全媒体、全方位持续关注这一事件.本文通过回顾该事件的传播和演变发酵过程,探析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剖析了央视财经等新型主流媒体全面更新表达方式、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做法,使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网民传播政治或社会公共事件等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次研究基于全国103所高校3036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传播行为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卷入状态;性别、城市等级、学校类型、民族和政治面貌可以影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媒介信任和媒介素养也会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除此之外,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还受到政治信任、政府满意度和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媒体行业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文明传播作用越来越大。舆论监督类节目,是被当代社会大众普遍认可与喜爱的深度报道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通过分析最热点的新闻事件,报道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人们的舆论导向进行规范与正确的引导。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内容选择与播出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位与舆论监督类节目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要根据这些规定办事,从而加强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深度性,促进节目播出效果的明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