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近代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善会善堂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些大型慈善组织。这些大型慈善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从组织结构、慈善活动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慈善网络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而使得即使在政局变动不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民间社会仍然发挥出了巨大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出适应社会变迁需要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系统,而并非全是"一盘散沙"式的无序与混乱格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前上海民间慈善事业发展史的梳理,发现在近代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善会善堂不断整合,并形成了一些大型慈善组织。这些大型慈善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从组织结构、慈善活动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慈善网络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而使得即使在政局变动不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民间社会仍然发挥出了巨大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出适应社会变迁需要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系统,而并非全是“一盘散沙”式的无序与混乱格局。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民间慈善组织的典型代表,善堂在近代武汉地方慈善事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清末民初政府治理能力削弱的环境下,善堂承担了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与此同时,善堂还超越了不预他事的规条,涉足了地方公事,在近代社会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愈益受到中外学者的注意,曾就历史上各时期的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过广泛的探讨,各抒己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对于明清时期的民间慈善组织——善会善堂的形成、发展、作用及其经营实态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看到有两部力作问世,即日本学者夫马进的《中国善会善堂史》和台湾学者梁其姿的《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然而,除明清两朝之外,学术界系统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特别是较为全面的断代史性质的慈善史研究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5.
奉天同善堂,近代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至东北沦陷前,已然成为近代东北地区善堂之首。综观其各项慈善事业,奉天同善堂的慈善救助事业广泛,主要由恤贫济困、妇孺养济、施医给药以及工艺教养四个方面构成,同时,在善堂执行其救助职能的过程中,救济体制、善源筹集以及救济模式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和时代属性。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宁波的慈善事业也开始逐步恢复重建。原有的善会善堂、儿童福利救济组织、教会慈善组织等传统慈善团体陆续恢复重建。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一批新兴的社会公益慈善团体和国际援助型慈善团体也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张謇对慈善事业提出许多改革主张,并投身于慈善活动。他主张拓展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改革救助贫民的方式,转变筹集慈善资金的观念。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他采用西方慈善机构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的善堂,设立贫民工厂等慈善机构以教授贫民生存技能,并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张謇的慈善思想与活动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潮汕善堂,是卓具潮汕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它存恤孤苦、救灾赈灾,修桥补路、服务公益,收尸埋骨、恤死善后,祀神祈福、慰祭孤魂,在潮汕地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社会功能。但从管理的现代视角看,大多数善堂在人员管理、资金来源、服务内容、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不足,制约着其慈善影响力的发挥。要促进潮汕善堂与现代慈善接轨,需要从善堂自身建设和政府引导支持两方面下功夫,以更好弘扬这一民间慈善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上海仁济善堂在近代上海的民间慈善事业中具有典型意义。上海仁济善堂善款多由热心慈善的绅商捐赠,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有比较完备的救助机制。其完备的运行组织体系和重视道德伦理的人事规范值得现代慈善事业借鉴。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清代扬州地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善会和善堂,其中以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等善堂的发展最为突出。善会和善堂不但分布地域极为广泛,其管理和运作也日益完善。在善会和善堂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慈善组织由于没有确立独立的法人地位而影响了其自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慈善法律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了慈善组织建设滞后,慈善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民众捐赠的积极性。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政府与慈善机构的分离,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加强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以发挥慈善事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福州慈善事业极其发达,有育婴、保节、济贫、丧葬等类型的救济机构,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官绅合作色彩浓厚等特点,正是因为社会力量雄厚,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对慈善机构建立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才使得福州善风浩荡,成为东南慈善之都.  相似文献   

13.
美国慈善法人制度较为完善,运行效率高.美国慈善组织的设立和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自我监督机制,对完善我国慈善组织制度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应借鉴美国慈善法人制度的经验,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负责人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及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慈善事业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尤其是温州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借鉴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科学地引导慈善组织的发展,增强慈善组织独立性,宣传和弘扬社会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温州慈善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对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归纳了其五个主要功能:扩大宗教慈善文化的社会影响;积极融入泰国社会;凝聚族群社会和扩大社会网络;畅新社会改革,追求先进;与"文化原乡"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推动中泰一家亲。同时从报德堂的案例,提出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的四个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基督教义下的慈善捐赠重视人的价值,经历了由传统的物质捐赠到服务捐赠再到以组织为依托的专业捐赠的过程,构建了捐赠者与受赠者互为主体的捐赠格局和理念。主体间性的慈善捐赠尊重捐赠者与受赠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互为主体。在全民慈善总动员的时代背景下,对主体间性慈善捐赠的研究,既能够促进慈善理论的丰富和慈善文化的发展,又能够在实践上用来指导慈善事业运作,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制的新历史时期,慈善事业逐渐成为当代中国以公民互助为内涵的社会公益事业。居于主导地位的党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监督和保障的功能,用政策和法规等手段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募捐是是慈善组织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以华洋义赈会为例,它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唤醒大众的公共意识,并通过多种募捐形式来刺激民众经年募捐产生的厌烦心理,收到较好效果。但是,近代中国的国贫民穷和社会公共意识缺乏,成为制约募捐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美慈善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