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30-37
机器人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有助于图书馆开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格局重整,构建融合互通、泛在共赢的发展布局,全面提升智慧服务质量。此文在文献计量学分析基础上,梳理国内图书馆机器人领域研究成果,将其总结归纳为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的革新、机器人的体力替代型服务、机器人的智力替代服务、智慧馆员与智慧创新服务4个主题。机器人技术可以部分替代图书馆的体力服务,提升咨询服务的质量,衍生出各类优质智慧创新服务,实现各类异构数据的整合与深度解读,提升图书馆的资源揭示力度,优化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增加用户服务效能,建立自助智能、数据导向、动态泛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2.
王金雪 《青年记者》2020,(12):90-91
AIoT是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不断深度融合的产物,物联网的智能硬件产生并收集海量数据,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呈现,使万物之间、万物与人之间智能连接,最终为人提供实时、便捷、智能和精准的服务,人类由“互联”进入“智联”时代。随着5G大规模商用,这一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AI)写作新闻的报道此起彼伏,据称AI写作可用于财经、体育比赛、地震测报、交通监控、社交网络等项目的新闻写作①。有人预言未来机器人将替代记者85%的工作。其实,所谓AI写作不过是模板加数据生成的格式文本而已,新闻事实与人的思想不是机器能够自动生成的。智能媒体时代AI写作不过是噱头,写作还是离不开人,写作人才需求不减反增,专业加写作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②。然而,在一些高校一提起写作教学就让人摇头不已。  相似文献   

4.
元宇宙大潮渐起,有四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第一个问题.稍微通俗一点而言,元宇宙是三维化的下一代互联网,其交互接口主要通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技术实现.虚实共生的时空建构使得虚拟人和机器人的运转变得非常必要,这需要依靠AI引擎实现.在元宇宙发展过程中,数字身份...  相似文献   

5.
构建AI大模型驱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文章在探讨AI大模型驱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变革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图书馆服务需求,构建包括图书馆数据管理、图书馆AI大模型调度、图书馆平台管理、图书馆交互服务、制度标准和安全保障等服务体系,建立人员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和服务管理等管理机制,同时指出AI大模型驱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的信息安全、版权、隐私和伦理等问题,以推动图书馆发展。  相似文献   

6.
计算新闻这一概念自本世纪初被提出以来,其理论和内涵伴随新技术的出现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丰富之中.如今它涵盖了从聊天机器人和推荐系统,到人工智能(AI)和原子化新闻等一系列应用在新闻业中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已被业界广泛应用于新闻的采编、制作和分发.数据、算法和软件正在成为当代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们统称它们为机器.毫无...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机器人作为服务型机器人的一种重要类型,能够替代人工提供搬运、盘点、讲解、咨询、展示、教学等服务,使图书借还、排架、分类更加快捷精确。目前机器人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融合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方向定位、核心技术、产业发展、伦理规约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需要通过技术升级、设计创新、用户聚焦、系统优化等方式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能实现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转型+AI环境下,我们正处于知识生态环境和知识技术体系的交汇重塑中,对知识、智慧和智能基础设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几率。知识对象已内在地结构化、语义化、可定制、可关联,已涵盖从内容对象到知识关系网络到知识创造与利用流程,成为可交互、可计算的智能体。在智慧化的各类知识对象支持下,通过场景驱动的创新机制,可在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和交互来支持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通过泛在智能机制(智联网),利用边缘智能、智能集成感知体、智慧知识内容对象、智慧化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等,可积极推动智慧知识对象生态体系的构建与管理、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问题分析与决策推理、多源资源环境下AI赋能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动态构建,以有效推动智慧知识服务的普惠可及。为实现上述愿景,重要的是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推动新形势下的服务逻辑和业务机制的范式转变。图2。参考文献67。  相似文献   

9.
Chat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AI产品在产学研界掀起了讨论热潮,其在众多任务上表现出的优势性能将给图书馆领域带来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颇具挑战。探索生成式AI与智慧图书馆融合路径,对智慧图书馆更好地拥抱生成式AI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以及网络调查法,梳理生成式AI概况以及与智慧图书馆之间的关联,探索生成式AI赋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外首例图书馆(扎耶德大学图书馆)生成式聊天机器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应用方式、成效以及问题。最后,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础,将优势应用方式与问题解决方案相结合,提出生成式AI与智慧图书馆融合的四大路径,以期赋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智能客服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并逐步开始在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等行业形成产业规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公司已经从2010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关于在线客服智能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和业务规范。目前看来,智能机器人的商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服务性企业,不过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智能交互服务理念的全面提升以及智能机器人相关产品及服务平台的标准化程度提高并通过技术不断推动新的应用,为数众多中小企业或机构也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智能机器人来提升他们的服务品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黄合水  静思宇 《现代传播》2023,(1):124-132+142
基于5W传播模式,通过逐一分析广告传播中五个要素在原始吆喝、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四个广告分期的演变规律,进而指出未来智能媒介时期五个要素的可能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即传者和受者角色将由比供给者和需求者更了解自己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机器人担任;媒介则会在数字媒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AI机器人互联网平台;讯息主要将由AI机器人组织和呈现,因而更有针对性、更加充分、更具创意;广告效果将不再仅仅考虑传者目的实现与否,也会越来越重视受者需求满足与否。在未来广告传播中,消费者的愿望会最大程度地实现,但其作用将最大程度地弱化,AI机器人的作用则会最大程度的凸显。  相似文献   

12.
梁艳玲 《出版广角》2021,(15):91-93
"场景五力"理论重视对用户行为、情感的分析和感知,以此为用户提供适应性服务.在数字图书馆智能阅读场景的构建中,需要应用移动设备、定位系统、大数据等技术,这几项技术也成为构建智能阅读场景的关键因素.在5G与AI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可以运用上述关键技术,构建智能阅读推荐、智能阅读导航、智能阅读咨询、智能阅读检索、智能阅读场景、智能预约座位等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服务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服务机器人的移动结构设计、定位与导航技术、路径与运动规划、人机交互、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并指出了此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服务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为服务机器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文论述图书馆从传统模式经历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如今进化到智能化时代,图书馆将信息科技注入传统图书馆服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为读者提供更智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以及阅读体验,已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作为台湾首座数字公共图书馆,公共资讯图书馆在智能服务、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极佳的经验和成果,并在智慧科技的应用上产生引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论文以公共资讯图书馆为例,分享在智慧服务的经验和成果,并述及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未来发展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智能推荐已经成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密切关注的研究问题。分析面向智能推荐的AI人机交互研究热点和未来机会,可更好地促进跨学科学者在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纵深和延展研究,了解用户视角下信息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采用扎根文献综述方法,通过定义与检索研究问题、遴选文献集合、提取合成编码和分析结果展示4个分析环节,对64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综述,并分析了面向智能推荐场景的AI人机交互研究热点及未来机会。综述发现,研究热点聚焦在面向智能推荐的AI人机交互行为及影响、AI人机交互感知与情感表达以及AI人机交互场景与服务应用。未来研究可以围绕面向智能推荐的新型AI人机交互关系、AI人机交互形式、AI人机交互影响和AI人机交互设备展开,相关学者可以在上述4个方面开展纵深化和跨学科的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1月16日,在机器人专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马尔科夫带着他的中文版新作《与机器人共舞》来到中国的第二天,本刊对其进行了专访。如三年前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巨浪,我们仿佛也已预见到这本人工智能史著作《与机器人共舞》将给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启迪,以及对塑造传媒业人工智能思维的意义。人工智能AI将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改变,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7.
创客空间服务、机器人存取服务、3D打印服务、无纸图书馆是美国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式。机器人存取和无纸图书馆,更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文章旨在研究和追踪美国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以期开阔国内同行的视野,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8.
陈阳  李宛真  张喆喆 《新闻记者》2023,(8):40-50+85
AI写作技术在数字新闻业中的运用,使得机器人新闻消费成为日常生活中人机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在线实验探究了外部信息接触、用户对AI新闻技术的态度、“机器启发式”认知机制和新奇感水平对其阅读机器人新闻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器启发式”的存在和对AI新闻技术的态度可以解释个体用户对机器人新闻认知和评价的差异;在实验中采用外部信息刺激可显著改变读者对AI新闻技术的态度,但无法改变“机器启发式”的触发水平。本研究发现,从提高公众对机器人新闻接受度的实践层面出发,强调机器人新闻具体技术带来的优势和便利,其说服效果优于强调AI技术的无个人情感和客观性;唤起公众的情感参与是提升公众对AI新闻接受度、喜爱度和互动行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编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由国家文化部提出并归口组织编制的国家标准.<规范>的框架结构由前言以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八个部分组成.本文介绍了<规范>编制的概况,分别从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球图书馆事业等不同视角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AI)正引发链式反应般的科学突破,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图书文献情报领域如何利用AI技术提供智慧知识服务与智能情报系统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方法/过程] 从图书情报行业内外综合分析AI技术与大数据为知识服务范式带来的新平台、新服务以及新机遇与新挑战,提出"AI技术+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知识服务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智慧数据、智慧中台与智慧服务3个层面共同构建"科情大脑",提供覆盖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社会学术信息环境的开放智慧知识服务生态环境。[结果/结论] 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文献情报数据湖、智能知识服务引擎、智慧知识发现、智慧知识管理、智能情报分析系统以及智能感知环境6个方面进行探索建设,取得有意义的成效。面向未来,阐明AI技术在面向大数据治理、细粒度知识识别、精准服务提供等方面,仍需要在数据、技术以及服务模式上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