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2.
丁秋燕 《辅导员》2011,(12):36-37
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督导作用。教如何能达到不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学会预习是学生走向自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预习是指学生对要讲的课作事先自学的准备,在上课之前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预先的了解。众多教育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扫除课堂知识障碍,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对老  相似文献   

3.
<正>"预习"的英文为:preview[(Of students)Prepare lessons before class.]。《现代汉语词典》中"预习"的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对学生而言预习好了,上课时就能掌握主动权,能听懂老师课上讲的知识,自然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历经三年级的英语预习能力培养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预习能力技巧。在四年级这个阶段,也就是预习能力跟踪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称之为备课,学生上课之前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预习"的:"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由此得知,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为。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课堂学习时就会非常吃力,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做得好.学习自然更离不开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谈谈预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习是课前自学的简称。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己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学过程就叫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一、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重要性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四点。1.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还会手忙脚乱,课堂效率也不高,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费时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需要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指的就是预习。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预习是学生求知的一个良好开端,同时也是一种自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经过几年的教改实验,我采用了符合儿童特点的“学、讲、议、问”四段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秦始皇》一课为例,谈谈“学、讲、议、问”四段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自学预习阶段 在老师导言引出了新的课题后,紧接着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的内容自学课文。自学的程序是先通读一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杨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旧式教法,改变阅读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老三段教学程式,以学生的“学”为主,在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结合上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给学习方法。下面主要结合中、高年级的教学,谈几点做法。1.预习纳入课堂,按一定步骤自学。把预习纳入课堂,学生边预习,教师边检查,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生到三年级就训练在预习中按一定的步骤自学课文:①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  相似文献   

12.
预习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先自学一遍。它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就数学学科谈谈预习的利与弊。一、预习的利1.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  相似文献   

13.
陈惠芳 《江西教育》2012,(35):27-28
《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关于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学生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不管哪种学习,教师应该对预习提出具体要求,并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教师指导好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数学学习经验,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本文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拼图,"自学互教"模式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教学模式。"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由自学预习、互教讨论、总结引导、巩固练习四个环节构成。一、自学预习:奠基教学高楼自学预习是"自学互教"模式的基础环节。学生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掌握课程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互教"。为保证学生自学预习的效果,教师需要:进行方向引领。在学生自学预习前,教师应当提炼课程大纲,标注重难点,并向学生提供互教讨论的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做得好。学习自然更离不开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春秋·孔丘)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一、预习的习惯预习,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预习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准备工作。它是学生们对有关内容的自学,通过这样的自学可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并拉近学生们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将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而且小学英语的课时量不多,这就要求课堂必须容量大、密度高。因此,让学生们学会预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不少教师对预习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预习也有不妥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推器。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通常指课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我在学生间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课前不善于预习,或者说是不会预习,因此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讨论和提问的环节无从下手,课堂听课的效率不高。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我认为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结合小组进行预习预习并非只是个人的事,"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为增加学生预习的兴  相似文献   

19.
一、有效预习——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陈惠芳 《江西教育》2012,(12):27-28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关于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学生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不管哪种学习,教师应该对预习提出具体要求,并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教师指导好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数学学习经验,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本文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