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对此,要解决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即针对性与适应性关系,亦即就业竞争力与人力发展后劲关系问题,必须着力于解决两大关键性问题:实行“订单培养”是有效途径;全面准确地把握就业能力是根本基础,同时要倾力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对此,要解决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即针对性与适应性关系,亦即就业竞争力与人力发展后劲关系问题,必须着力于两大关键性问题:实行“订单培养”是有效途径;全面准确把握就业能力是根本基础。同时要倾力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就业”相关概念的不同解释,导致职业教育研究者在实施“就业导向”这一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当就业导向被狭义理解时,与之对立的“一般素质导向”即被用来指斥其功利性。而事实上,就业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就业导向可以表示职业教育对个人的功能。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用来规范人才培养的应是建立在重视个人教育需求基础之上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功能的实现又是有条件的。学校职业教育更是作用有限,必须要和用人单位建立起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教育过度强调适应性,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障碍。"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根本是人的转型发展,核心是价值导向的转型发展,即从过度强调适应性向凸显超越性转型,从唯"就业导向"向重视"导向就业"转型。确立"导向就业"的价值导向,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在路径选择上,可以通过树立适度超前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重视学校的文化引领功能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黄家梅 《教师》2012,(20):49-49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坚持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强化学生就业能力,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适应期,是每个中职计算机教师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与外延,阐述高职图书馆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工作现状,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图书馆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就业导向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职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就业导向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职教育必须处理好“上手快”与“后劲足”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价值取向问题。要立足当前并放眼长远,实现“学历本位”-“经历本位”-“发展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熊惠平 《职教论坛》2006,(7S):29-31
基于就业导向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职教育必须处理好“上手快”与“后劲足”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价值取向问题。要立足当前并放眼长远,实现“学历本位”-“经历本位”-“发展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文章首先论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背景,然后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包括明确自身职责定位,突出就业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就业指导;贯彻就业服务理念,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0.
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是提高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对策。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应引起重视。发展高职教育 ,核心是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职业技术专门人才 ,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要一手把握市场规律 ,一手把握教育规律 ,敢于创新 ,打造品牌 ,培育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名师、名生、名课程、名专业。要以教育关怀为重点加强观念革新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 ;以“双师型”为重点加强师资建设 ;以适应就业为重点加强能力培养 ;以质量监控为重点加强教学管理 ;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加强德育教育 ;以班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学风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职"核心+岗位"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崇本 《职教论坛》2008,(10):18-20
在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实践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岗位”课程体系的结构,并分析了该课程体系的特征。“核心课程”体现“高职”中的“高”和就业适应性教学,“岗位课程”体现“高职”中的“职”和就业针对性教学,“核心+岗位”课程体系能比较好地解决目前高职教育既要考虑适应性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岗位针对性能力培训的矛盾。该课程体系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证明是比较符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能比较好地实现“既能上岗又能转岗”高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就业为导向中的"学生为本"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认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中的“学生为本”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就业是学生的根本利益;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既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需要;三是要面向终身就业而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3.
“第一学历”歧视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老问题。文章分析了“第一学历”歧视的本质、危害与根源,指出治理“第一学历”歧视必须扭转用人单位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消除大学的身份标签,引导大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协调和处理好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要使受教育者实现从“终身职业”到“终身就业机会”的转变。其实施和推行“订单培养”的中心内容就是“工”、“学”的交替和结合问题。必须在着眼当前需要并兼及长远目标的前提下,踏踏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格本位”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当前急需深入思考研究和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多维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产学”结合的“实践型”学科与课程体系;建立多途径、多形式,畅通无阻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本体功能。现代高职教育应树立“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素质与人格是根本”的课程观和“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课程理念,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能力,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构建兼顾岗位针对性与职业适应性要求的课程结构,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舒立辉 《文教资料》2014,(3):23-24,30
以就业为导向正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爱贤  孟亮  刘桂英 《教育探索》2008,(11):132-13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人才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二是高等教育专业改革相对滞后,三是就业教育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大学生的就业观点陈旧。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其次,要深化专业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再次,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第四,大学生要更新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19.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就业教育是只“教”学生“技能(知识)”,只负责学生“就业”,只需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拓展“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内容是序化的工作项目组成的学习领域.教育过程是将就业目标和教学目标融为一体,教育目标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从诞生起就凸显了鲜明的就业特色,国家有明确的针对市场办学的政策,职业技术学院也多以“以就业为导向”为办学理念,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实践中,应谨防三种倾向:即人才素质上谨防一次性倾向;学校定位上谨防应声虫倾向;教育实质上谨防急惊风倾向。高职与就业的联系也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人才,面向就业市场,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出服务,与就业市场相结合,成为地方高新技术的孵化站和传统技术改造的服务站。服务就业,也创造就业;立足就业,又指导就业,这才是高职教育应有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