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西欧公共服务广播公共价值测试(PVT)的实践日益成为传播学界媒介治理(media governance)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英国、德国、挪威的公共服务广播价值测试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欧的价值测试呈现出多层次的治理结构,政府机构、独立机构、企业、社会团体与公民组织对新服务的申请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广播制度的结构大大改变了:一是新技术导致的频道容量的增加和视听边界的模糊;二是国家广播体制模式在东欧地区的消失;三是在西欧国家里,原先垄断性的公共服务广播衰落、商业广播蓬勃兴起和混合广播体制的实行,从而引起人们再次提问:什么是公共服务广播?作者认为,公共服务体制是区别于私营企业体制和国营广播体制的公共媒介。独立于政府、独立于市场,是“公共领域”的首要标准。公共服务目标和可靠经费来源是公共广播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档案资源整合对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构建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公共服务能力概念框架选取评价指标。与经典的“公共价值理论”相比,结合数字档案资源的特点,创新性地将“工作人员的素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和“档案管理机构协同”增加到“公共价值理论”的指标体系中,丰富了“公共价值理论”在此领域中的内涵。为了验证评价指标,本文采用面对面访谈和座谈会交流的形式对9个市级、3个省级的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展开调研活动,从档案管理机构的角度论证了本概念模型中各个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的“媒介化治理”,不单是媒介化社会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媒介化治理”的介入逻辑,主要包括通过设置议程型塑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和渠道、为多元主体提供可以协调沟通的平台、发挥媒介调节社会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等。与其他治理方式相比,“媒介化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万能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所进行的“媒介化治理”,应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媒介化治理”共同体立场,谨防“舆论偏好”引发治理风险,避免对“媒介化治理”产生依赖,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媒介系统的功能错位,找准应急治理的发力规律,以此全面提升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晓北 《青年记者》2021,(17):16-19
应急广播是面向突发事件核心区域内的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应急传播手段,应充分利用新的媒介环境为应急广播公共服务带来的机遇,同时要认识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加紧机制建设和研究,创新服务渠道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具有公共服务的一般属性,又因文化自身的特殊性而与一般性公共服务相区别。政府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从政府责任、保障基本以及管理文化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期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但结果并不理想。随着国家治理以及公共文化治理话语的不断兴起,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转向便成为化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下等顽疾的新思路。从服务到治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主体、机制和内容都将产生重要的变化,更加关注公民公共文化生活的实质改善。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命题,公共文化治理本身的合理性同样值得探讨与反思,仍然需要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的核心内涵强调“共治共建共享”价值观念,势必会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势态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社会治理背景下档案事业公共社会价值转变以及实践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治理内涵和价值的理论剖析,将档案事业在社会治理下的公共社会价值表述为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留存社会珍贵记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结果/结论]从公平正义、公共需求、参与协作和公民权利四个方面阐述了档案公共社会价值实现路径,包括建设档案治理体系、创新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变革档案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数字媒介已然下沉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并浸透在社会的结构之中,将一系列断裂的、分割的要素按照传播的逻辑和法则整合成新的组织体系和聚合性承载空间。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互联网发展、微粒化社会的涌现,从横向裂变到纵向聚变的价值新方式以及Web3.0的“确权”,都成为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现象。与此同时,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现代社会的风险互嵌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本文认为,在深度媒介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基于“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以“复杂性范式”“、去中心化自治”(DAO)和“游戏化范式”的治理机制进行社会治理,这既是当下以及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传统社会解构后通往未来“自组织”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易涛  廖艺航  叶文心 《档案》2023,(1):18-22
新公共服务理论“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对我国数字档案公共服务有着积极的借鉴、指导价值。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数字档案公共服务在服务意识的主动性、服务目标的公益性、服务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服务模式的协同性等方面有着诸多关联。提高数字档案公共服务水平,需要从确保公民档案权、丰富数字档案公共服务资源、加强数字档案公共服务安全、提升数字档案公共服务手段和建构数字档案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0.
校园广播,顾名思义就是校园内的广播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也把校园内的多媒体系统列入校园广播范畴,所以形成了校园广播的新概念。校园广播从其活动性质上来看,属于公共服务广播,对于公共服务广播,英国早期广播的核心人物(也是发展和解释公共服务广播的人)约翰·雷斯认为它意味着“广播不能仅仅用于娱乐”。  相似文献   

11.
积极推动媒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展现“两个先行”头雁风采,杭州在通过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们圆桌会》的个案剖析,探究了媒介化治理过程中媒体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调和方式以及媒体制造社会共识从而达成媒介化治理目标的具体方式,探索了基于《我们圆桌会》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即通过搭建多元社会主体交流沟通协商平台,形塑自身主体性。通过党政部门与媒体机构的“政媒联动”机制,规避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媒体的公共性实践,在广泛的多元社会主体中制造社会共识,实现媒介化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广播媒介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速的发展状态,而实践规模偏小、理论研究尚未起步、缺乏必要的平台支持则是其主要表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广播影响力的下降、对广播媒介社会功能的严重“误读”、媒介批评研究的自身缺陷以及广播媒介批评机制的缺失.其危害则表现为广播媒介规范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广播公信力持续走低并最终危及广播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要解决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低速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媒介批评的重视,加快广播媒介批评理论研究步伐,并积极建构起有效的广播媒介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在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中引入知识治理理论,使得复杂的服务质量优化问题获得更本质的理解和更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知识治理理论为支撑,对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进行分析与探讨,设计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机制。[结果/结论] 通过借鉴和探析知识治理机制,构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优化机制,主要包括优化的环境、优化的目标、优化内部动能(治理机制)、优化外部动力和优化过程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十四五”期间31个省级公共文化发展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目标、主体、内容、方式4个维度构建分析类目框架,揭示各地公共文化发展规划的建设共性与特色内容。基于此,从共性建设着重点和特色建设关键点两个维度分析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地区发展战略,提出致力于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基层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扩大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和活动品牌效应、形成跨区域常态化帮扶工作机制、探索公共文化机构“联盟-总分馆”省际服务模式等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统治"到"治理":管理图书馆范式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统治和治理是管理图书馆事业和机构的两种基本机制,促成管理图书馆范式从“统治型”向“治理型”的转变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客观要求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媒体监督的公共治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筠 《视听纵横》2009,(6):23-25
一、治理和善治理论 "治理"理论是随着欧美国家公共管理领域"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西方的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们看到了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的失灵和市场的失灵,因而在政府和市场的基础之上.与传统的“Govenmant”(统治)相区别,提出了“Governance”(治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文旅融合视域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特点,构建“十四五”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场域,能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文章依据场域理论深度解读《“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建议构建“十四五”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场域,包括健全基础设施网络、落实多层制度保障、践行均衡强基层理念、坚持技术创新驱动、推进多元化服务供给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关的虚假健康信息泛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主动服务,利用现有的健康信息资源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承担社会责任。[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的方法,以新冠肺炎虚假健康信息为例,总结图书馆参与新冠肺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工作的价值,分析图书馆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在信息资源整理、专业服务、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等面临的阻滞因素,提出图书馆参与治理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图书馆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工作,有助于图书馆服务创新,发挥图书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今年为“农村服务年”。实施“农村服务年”,总的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展开,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国家广电总局研究人员和中央台、陕西台、山东台、江西台、辽宁台对捉广播频率或节目的负责人,就建立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有关问题做解读和交流,希望这些文章能对落实“农村服务年”的要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最新探索成果。论文从基层协商民主视角研究了数字媒介如何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发现,数字媒介赋权公众,促使公众以媒介协商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具有弥补基层治理主体“协商不对等”的潜力,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治理格局,即“媒介化协商共治”。这种民主实践中,数字媒介建构了社区公共领域,整合多元主体,强化公共交流,建构社区共识,推动集体行动,从而有利于实现基层“善治”。这种治理模式中“媒介逻辑”介入“政治逻辑”,创造了一种“全时段”、“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参与途径,数字媒介以其“可供性”和“可见性”逻辑促进了主体扩大化、参与直接性、过程透明化、民主真实性。因此,媒介化协商共治是一种典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形式,对于增加社会主义民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