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档案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是对传统档案公共管理思维与模式的继承与重构。本文以社会治理与档案事业管理相互影响为逻辑起点,阐释档案部门参与社会治理的背景与要求,同时结合现存难点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促进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利用,是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数据强国的战略路径。[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构建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利用分析模型,通过X市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进行案例验证。[结论/发现]从能力维和保障维出发,围绕数据汇聚、管理、应用以及组织管理、建设运营、数据安全等六方面,构建“3×3”政社数据对接利用实施路径模型,从应用范围、应用领域、应用环节方面进行实践验证。[创新/价值]“3×3”模型为开展政社数据对接利用提供了有效工具和可行路径,回答了政社数据对接利用“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档案治理是在党政机构的领导支持下,由档案行政机关主导,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和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能力的过程,对促进档案事业管理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着积极意义。从档案治理的概念、特征和价值目标三个方面解析了档案治理的内涵,从档案治理的逻辑起点、主要面向、研究视角、体系支撑和能力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了档案治理的理论框架,对《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完善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作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4.
金波  晏秦 《档案学研究》2019,33(1):46-55
国家治理时代,建设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是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档案治理和档案管理内涵的比较,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系统探析了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动因,并提出了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树立档案治理理念是先导、强化档案工作系统开放是前提、培育扶持社会力量是基础、创新档案治理方式是关键、建设档案法治环境是保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档案法》为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建设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文章针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的志愿者服务、跨馆跨界合作、独立办馆等现有模式,分析实践价值及存在不足.文章认为新《档案法》奠定了档案管理转向档案治理的法律基础,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发展作了系统化部署,推进了档案事业多元主体治理体系形成.通过完善配套措施、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并完善实施路径,为推进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档案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论在档案场域的应用,是公共治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治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进行探析,认为档案治理具有两种理解,从第二种理解出发,对档案治理的特征进行概括;并揭示档案治理的功能,包括提升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积聚档案部门社会资本、增加档案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档案事务管理效能以及培育社会公共伦理精神等功能.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我国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体现其社会价值,而档案信息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档案信息的有效供给。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构建档案信息供给体系,有助于将档案信息融入社会治理服务中,为社会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厘清社会治理与档案信息供给的关系,明确供给主、客体,并根据社会治理需求构建包含需求层、资源层、管理层、保障层和反馈层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该体系各层面之间逐步递进,从需求识别到反馈优化形成良好的供给循环,有利于发挥档案信息价值、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转型与超越,以制度逻辑考察有关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利用文献调研法探索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制度内涵及外延。[结果/结论]理事会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为法人制度效果有限、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和科层制度根深蒂固等;制度逻辑下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明晰主体权责、厘定治理边界,完善利益分配、重塑治理格局,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治理行为,推进信息公开、开放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智慧社会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内涵、服务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智慧社会”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新目标之一,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图书馆作为新一代的图书馆形态有利于促进智慧社会的建设。[方法/过程]立足智慧社会的发展背景,从内涵、服务与建设路径3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进行探讨。[结果/结论]首先,提出“四四一一三三”的智慧图书馆内涵结构体系、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模型以及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概念模型;其次,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原理和原则进行梳理;最后,从新技术应用、资源建设和服务拓展及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迂娜 《山西档案》2020,(1):41-47
[目的/意义]在开放政府运动的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开放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研究开放政府下的档案开放工作,有助于明晰开放中的困境,探求档案开放的新发展。[方法/过程]在分析开放政府背景下档案开放的新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并依据档案学范式的演进发展和社会记忆的认识扩展,从开放内容、形式、环境和制度等角度分析对档案开放的新认识及发展路径。[结果/结论]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政府运动为新时期的档案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打破了内容开放的思维局限而从档案开放工作本身及构成要素出发来重新思考档案开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档案资源建设既是新时代社会治理赋予的必然权利,也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表征。界定社会治理视域下公众参与档案资源建设的概念内涵,厘清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归纳总结国内外公众参与档案资源建设的既有模式,对于明确当下公众参与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具有先导意义,进而有效凸显社会治理中的公众角色和档案力量。  相似文献   

12.
杨鹏 《山西档案》2020,(2):26-32
社会正义是档案治理的内核所在,走向正义的档案治理才会抵达善治,探讨档案治理视域下社会正义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框架下,结合罗尔斯的正义观,我们得出公平的社会正义奠定档案治理的基石,良序的社会正义贯穿档案治理始终,共享的社会正义勾勒档案治理的前景。我们可以通过夯实实现社会正义的档案法治基础、建立契合社会正义的档案治理程序、培育多元治理主体的社会正义信仰来打造充满社会正义的档案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阐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面临的机遇,探讨学科和专业发展路径。[方法/过程]从新文科建设出发,将新图情档看作一个系统,分析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具体从高等教育、技术、行业、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新文科建设对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进行新图情档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式教育,通过技术赋能形成技术人文一体式教育,面向行业和社会需求,突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以内蒙古赤峰市图书馆为例,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实践问题,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如何更有效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结合内蒙古赤峰市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过程,总结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共性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结论]提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首先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并在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将其转化为图书馆价值观和理念的一部分,通过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合作来开辟新的模式,但要注意量力而为,择优突破。  相似文献   

15.
档案治理不仅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在研究档案治理的体系建构和制度保障的过程中,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为切入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为切入点,结合档案工作自身的保密性,剖析档案治理中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的路径,进而明确档案治理视域下法律规制的价值导向与逻辑起点,为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共档案馆的内涵不是基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公共性的解释就可以得出,也不是只要建设成为城市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就能实现,更不是传统档案馆只要服务向社会开放就可以瞬间建成。公共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基于我国档案工作的国情及社会发展环境务实开展。论文阐述了公共档案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发展路径及"三步走"发展战略,同时还对相关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全新的内涵,为此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评估制度,能够为建立高效的、理性的、适应时代进程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在重新厘清并界定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内涵与功能基础上,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解析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系统分析国家情报评估的理论、制度支撑及发展要求。[结果/结论]提出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分析框架包括逻辑起点、构成逻辑和运行机理3个方面,据此能够解释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基本逻辑规律与具体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