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德育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一种关涉人的生命生成的教育活动,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德育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这既包括在德育的内容方面应呼唤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又包括在德育实施中应倾注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赵华 《小学校长》2006,(6):29-29,28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以物的依懒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引导人从物质世界独立出来,过人的生活是商品经济社会赋予教育的任务。作为对这一挑战的应答。教育必须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文强 《成才之路》2009,(18):88-88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涌动着活动的生命体,教师应当创设全息开放的学习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将权力还给学生,将个性还给学生,让活灵活现的生命个体在语文课堂这一片绿洲上活得潇洒自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采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诠释课堂生命力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以学习活动为主师生共同生活的时空。作为构建课堂的主体——教师、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课堂的组织、生成、建构等均是通过这两个生命个体完成的。因此,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是具备充盈的生命活力的。所谓生命力,它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5.
《我爱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万物萌动、草长莺飞的季节。为此,我特意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提到三月中旬进行。这一单元包括了三个活动主题:即“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生命—一可爱的生命,种子发芽了;我能做什么——我的承诺”这三个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叉都是与春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植物,从而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了把本单元搞活,我充分利用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品德课堂为理念,结合训练目标设计了一组实践活动,尝试着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得以展示,让学生真正享受品德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总目标: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风暴期,学生在这个阶段会面临许多困惑与矛盾,因此,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是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此堂课中,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1.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教育,是因为学生是一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文与生命活动,特别是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教育家小原田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  相似文献   

8.
王煜 《辽宁教育》2008,(6):49-50
生命与使命同行,生命高于使命。这是辽中县推进素质教育喊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2007年年4月25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以“健康第一”为主题的“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使这句口号再次奏响素质教育的最强音。辽中县把这项活动看作是一项健康工程、希望工程和未来工程。在全县33所学校、58000名学生中加速并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斓教授的呼唤让很多教育者对学生这一特殊生命体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这无可厚非。“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但是要关注学生,就不能忽视教师,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人最宝贵的人是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活动课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学生对活动的内容更感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生命起源教育、成功教育与抗挫折教育、规避危险与伤害教育、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教育、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自觉抵御毒品教育等等,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可贵,使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红 《教师》2014,(33):12-12
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生生命意识不断加强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发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命教育开始逐渐受到学校的关注,这是现代教育进一步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向。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在当前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主体参与是现代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学要发挥其发展学生的功能就必须借助主体参与这一有效机制;主体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活动与交往是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自由是主体参与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学生没有自由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没有自主权就不能主体参与,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教学才会充满生活情趣和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我的语文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语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与生命活动,特别是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就离不开交往,而在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感受、情怀、思想和创造力,又都无不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使得语这一思想交际工具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语言字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思想的溶剂渗透其中,语言不再是一件外套,而变成一个跃动着血肉的生命;语是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价值取向重建及消除边缘化学生的教学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是一种社会取向,这种取向下的教育活动对生命价值有所忽略。对生命价值的忽略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压抑、生命存在的多样性被忽略。这些表现使那些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趋向边缘,成为课堂活动中的边缘化学生。课堂活动中要改变边缘化学生的生存状况就必须对课堂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行重建。其主要措施有:关怀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课堂评价的多元取向。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人生命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作者通过语言表达,让人们了解自己生命存在价值的一种活动。写作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写作者旨在通过倾诉向人们呈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条主线,安排系列训练,达到既提高学生生命价值,又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目的。为此,需要:引导学生领悟写作的真谛——用心灵书写生命;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体味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和环境——共享生命的阳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典型——提升生命的质量;引导学生用身心锤炼语言——追求呈现生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工作及生命体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五年级学生对生命的历程、科学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认知还相对模糊,也没有深入的体验。在苏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课“拥抱生命”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陪伴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开展了“感觉生命—感知生命—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四个层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在生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脚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主体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探索活动,确立发展的过程.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种学生主体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生命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马良 《教师博览》2023,(8):18-20
<正>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既有自我情感的体现,也有对他人情感的需求。情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命特质,任何生命活动都会受其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无论学生生命状态如何,情感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如果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无疑有利于师生的相互成全;反之,如果学生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