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本抑末”的经济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该思想源于先秦,成于韩非,自西汉后,它便成了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教条之一.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基本上都以“重本抑末”思想作为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作为生产力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的产物,这一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且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就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由此而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政治方针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基本治国之策。“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李悝变法,商鞅具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经济思想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重本抑末”论影响日益减弱,重商思想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本末皆富”、“重本不抑末”、“裕国”说、“求富”说、“富民”说、“振兴商务”论、“商战”论、“富国、养民”说、“以工立国”论、“棉铁主义”等。晚清重商思想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关商业活动、商品经济的观点,而且涉及到建立资本主义近代工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问题。先进人士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经济利益、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挽回利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这些诉求和主张,表露出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昭示出国人早期现代化意识在经济层面的萌生。重商思想与经济民族主义意识相伴而生,突出地展现了外部侵略对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巨大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宋至清,对于曾巩文学创作和地位评骘不一。宋代文坛上,北宋六家及其弟子认为他是文德兼备的贤者,南宋理学家接受其思想的理学特质并造就其后世理学家的形象。元代总体上对于曾巩创作给予客观肯定。明代重“道”派推重其儒家正统之风,将其推至“圣人”地位;重“法”派追求曾文谨严法度;“反对派”反对曾文“说理”。清代“桐城派”承继和发展其“义法说”,也有批判曾文内容、形式、体制等的反对论调。通过梳理各时期对曾巩的接受评价,以期还原曾巩接受史之貌。  相似文献   

5.
<正> “重本抑末”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思想的传统训条,它形成于战国后期,延续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这一思想为绝大多数的封建思想家所接受,支配了中国近两干年的历史,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解放了近代社会生产力,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起点,标志着“重本抑末”思想在中国的破产。  相似文献   

6.
洋务派的经济思想表现出若干现代取向,他们重视工商业,摆脱了传统“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发展民用企业,与西方各国开展经济竞争,维护国家利权,进而提出“以工为本”,萌发出取法西方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意识,要求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增长。  相似文献   

7.
主要考点包括:春秋战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两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从新课程考试大纲来借鉴,主要是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专题式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手工业;古代中国商业;“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洋务派的经济思想表现出若干现代取向,他们重视工商业,摆脱了传统“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发展民用企业,与西方各国开展经济竞争,维护国家利权,进而提出“以工为本”,萌发出取法西方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意识,要求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增长。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中,指出了发展工商业的合理性与进 步性;在“国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盛行的时代,肯定追求富裕生活是人的本 性,鼓励人们通过工商业活动竞争致富;同时,司马迁主张政府对工商业行为的管理主要以 “因之”而行,反对与民“争利”.  相似文献   

10.
“浮华”之初义,源自中国古代“重本抑末”的经济思维,后来扩大到社会认识的各个领域,演绎成为一种社会政治语言。“交会”一词,本源于先秦士人的“游宦”、“游仕”;西汉时儒学兴起,士人求师问学、周游四方,此后演绎为结党权门,交援求名之义。两者皆因有悖于经学传统与名教政治,而为绝对皇权所深恶,最后成为汉魏时期士风变化与思想演进之标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之间有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从战国封建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至西汉武帝经济改革后结束,历时约五百年之久。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和残留在工商业中的奴隶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过渡期的始终。与此相适应,“重本抑末”政策,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基本政策之一。自商鞅变法始,经历  相似文献   

12.
男耕女织是汉族古代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汉族的男耕女源于自然经济,西汉时,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后,男耕女织的习惯和传统法典化,并产生了“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上农”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陶圣建 《新高考》2009,(10):29-30
【知识梳理】 重农抑商又被称为“重本抑末”,就是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说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具体表现为封建政府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种种限制,以此促使百姓安于农耕。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史记》中写了两个关于经济,财政历史的专篇,其中一篇是专门论述汉初直至汉武帝时期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和制度、政策沿革的《平准书》,另一篇是为自春秋末期直至两汉的一些著名工商业者和富人们作传的《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中说。前者目的是“以观事变”,后者是总结工商业者的经营经验,使“智者有采焉”。两个专篇中。司马迁考察、研究得出一系列和当时流行的经济观点不同的、具有独到见解的结论,他的“善因论”重视治生之学、富国富家相结合等理论,不但同汉代流行的重本抑末论,轻重论很为不同,而且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形成的整个时期(春秋至西汉中叶)中,也是独具一格的,甚至在今天,仍有着发人深思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源货币思想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理论界对魏源货币思想的偏见 魏源的货币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怎样认识其货币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这一问题上,部分学者、专家存在着一些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缓本急标”问题 “重本抑末”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魏源却大胆地提出“缓本急标”、“货  相似文献   

16.
西方英、法两国在15世纪都先后进入了专制王权的统治时期。在三百多年的王权统治时期,正是中国明清两代专制王权统治时期。由于中国专制王权在完备性,典型性和经济基础方面都与西方专制王权截然不同,因而其工商业发展大相径庭:明清两朝因长期沿用历代专制王权的“重本抑末”政策,从而扼杀了这一时期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使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成长为推翻封建制度的强大力量;西方专制王权由于顺应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了“重商主义”政策,结果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向前发展,使之成为摧毁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经济立法是战国秦汉时期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时期法家初步形成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立法思想,并通过国家干预市场和工商业而孤立地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秦代沿袭了“上农除末”的法家传统,但在处理农工商之间的关系时表现得较为灵活,表明秦代在经济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农工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所认识。汉初一度放松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弛商贾之律”,实行农战分离,富民以安天下。武帝时实行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再次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使汉王朝的社会经济方式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旨在发展小农私有制。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手工业被置于末业的位置。重农桑、轻贱工商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地成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西汉自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异常激烈。从武帝开始,在儒家“重本抑末”思想的指导下,程度不同的推行了三次限田政策,这是西汉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对大土地所有者所采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