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错误与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1“.泛语文”:错误的小说教学内容。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一次重要突破。但是在当前的小说教学中,这一主张却被误解,走向了“泛语文”的极端。如某教师执教《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现当代小说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泛语文”和“反文学”。“泛语文”就是着眼于小说的内容,而忽视了小说的“言说的智慧”,从根本上放弃了通过小说鉴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以小说《品质》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围绕以下问题开展教学:①这篇小  相似文献   

3.
姜翠微 《广西教育》2008,(10):53-53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正在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回归它的本来面目。“大道至简”,让语文教学在平实中散发魅力,形成一种朴素扎实的教学风格,这就是黄献英老师的教学理想,我们可以从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案例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詹艾斌 《读写月报》2023,(12):18-22
<正>新时代,新征程,基础语文教育教学需要诉求深度变革,创新教学思路,彰显学科魂魄,优化育人方向,这就敦促当下的语文人必须顺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确立教育教学理论主张,建构教育教学新形态,主动对接和回答“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开展”这一“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一、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引领性、决定性与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根本体现一项相对成熟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李贞祥1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现状有些令人忧虑从实际看,语文知识教学有被“淡化”被“取消”的趋势。先看语法教学被“淡化”。1990年前后,语文教学界有人提出“语法教学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时少考或不考”的主张。他们认为,现...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7.
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原则”──兼谈“文道统一原则”之谬黄立中“文道统一”这条古人文章写作原则,被移作语文教学原则已30年之久。因其无法克服的弊端,一些语文界人士主张语文科中的思想教育(德育)应采取“渗透”的方法。虽然有的提法如陈慰冰先生...  相似文献   

8.
“再认识”应当被看成学好数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与语文教学的对照我们即可对此有更好的认识,由此我们还可清楚认识片面强调“逻辑思维(推理)”的学习这一主张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贵在运用,语文能力源丁实践。我们一直强调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主张广博,要求“穷经通史”,通晓“诸子百家言”;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语文基本教学思想。于是“多读多写”就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课改以来为什么会出现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怎么纠正这一偏向?我们以为.问题的出现,跟对《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体验”的定位的认识失误有重大关联:教学中的滥情、矫情.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体验的泛化。找回“体验”在课标中的定位与教学实施策略.能有效纠正泛语文和非语文中的情感体验的泛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走样,近些年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一股“泛语文”现象(细分下去还有“乏语文”、“非语文”和“反语文”,我将这四者合称为“F4现象”)。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惕,不少人对这种语文新课改中的新现象进行批判,这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泛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指一篇课文在教材中所体现的独有的语文学习价值。它为学生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提高新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些核心价值往往藏在文字的后面,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由此,便产生了严重的“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过课文教语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课文的教学核心价值。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确定课文的教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一“、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在语文本质与边界的坚守中寻觅,从教学见解走向教学主张“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语文教学见解与主张。一个问题自然产生“: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成尚荣,人民教育《语文教学再“语文”一些》)相悖、相异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而问题的讨论对“语文就是语文”命题的认识会更为深刻。“语文就是语文”,同义的反复与强调,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其一,针对语文异化的可能。课程改革增强了课程结构综合的意识,开始打破学科壁垒,大门向兄弟学科敞开。我以为,语文学科的世界不妨模糊一些,也许这是一种变…  相似文献   

14.
军事家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已被人们视为至理;教育家主张“少而精”,“一课一得”,这也被人们视若名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实行这些原则的,至今却还不多。在课堂教学中如此,在探讨教学问题的几十家语文教学刊物中,亦大多如此。翻开分析语文教材的那类文章来看,都有一段叫做“艺术特色”“写作特点”。在这些“特色”“特点”下面,又大都有一二三四条。比如,分析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艺术特  相似文献   

15.
课改以来为什么会出现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怎么纠正这一偏向?我们以为,问题的出现,跟对《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体验”的定位的认识失误有重大关联;教学中的滥情、矫情,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体验的泛化。找回“体验”在课标中的定位与教学实施策略,能有效纠正泛语文和非语文中的情感体验的泛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的教学现状不满,不少语文教师提出了类似“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呼吁语文课要上得像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看起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简单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囿于教学惯性思维,新课程小说教学仍存在“目标飘、挖掘浅、处理散、体验泛”等低效现象。教学中,依据叙事维度——叙述结构、叙述角度、叙述节奏重构小说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方式与角度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说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条“由琐细到粗放”的曲折的山路。以前重语法分析,一篇文章被分析到支离破碎,弄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有识之士斥为“语言研究”。现在,时髦的语文教学义摇身一变,成了全武行式的“说书”,“听众”对什么感兴趣,“说书人”就投其所好,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泛语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在武汉地区语文教学界,流行一种所谓“一篇一得”的教学主张。这种主张认为,每教一课书要让学生有一得且只有一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于这种主张,有关教学指导部门竭力推广它,语文教学杂志积极宣传它,许多语文教师争相实践它。“一篇一得”果真是语文课的一个带普遍性的教法吗?它果真是那么科学和灵验吗?恐怕未必。我对这种主张早就持保留态  相似文献   

20.
“大语文教育”是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开放型、整体性的语文教育主张。这种主张力图把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一种全方位、多渠道的语文教学系统,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这是对语文教学的一次全面改革。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它的主要特征是它“一体两翼”的总体结构。主体——整体性的课堂教学“大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具有整体和开放的特点,它由课文阅读教学、参读教学、说写教学、语文基本规律教学这四部分组成。“大语文教育”和大多数学校一样选用现行统编教材。与一般学校不同的是作了一些调整和修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调整原课文顺序;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