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李舒  张寅 《出版广角》2021,(20):44-47
当前,有声出版已成为全民阅读新的增长点.在移动互联背景下,有声出版呈现制作主体多元化、传播介质数字化以及用户群体细分化的特点.有声出版的发展要紧密围绕有声创作与认知规律相契合、审美价值与知识价值相化合、文化逻辑与技术逻辑相耦合等难点,从融合传播、场景传播、垂直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方面寻求多维度突破.有声出版不仅要丰富和发展口语文化,更要在重构社会关系、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众号有声阅读在接收终端增加选择的同时,还能够立体地分享阅读内容,满足信息过载表象下受众的阅读需求.本文从有声阅读中的"主播"视角出发,以经典文本和"夜读"形式为例,分析有声阅读营造的视觉空间,发现只有在具身传播延伸的过程中,身体参与传播的完整度才能实现,而其中情感化的中介是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何竞平 《东南传播》2021,(10):101-103
积极传播优秀地域文化,能为坚定文化自信发挥重要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地域文化,可采取如下创新传播策略:在思路创新方面,传播主体应更多元与广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地域文化传播矩阵.在内容创新方面,地域文化传播内容应更贴近受众特点与需求,更具针对性.在媒体创新方面,应根据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进行媒体选择,并充分利用媒体发展红利,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实证研究来考察智能交互有声阅读的价值内涵、内容体系和优化路径.研究认为:在深度学习、情感识别技术的推动下,智能交互有声阅读具有交互性、伴随性、拟人性等价值内涵,有声阅读业态得以重构;技术赋权下,智能交互有声阅读的内容产业体系建设应从生产逻辑、发展前景、价值延伸等方面予以把握;未来智能交互有声阅读可以通过转变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多种路径下的有声阅读推广服务,公共图书馆力求实现阅读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但在大力开展相关服务时也暴露出不少法律问题,包括有声读物本身缺乏法律明文规定、制作和传播有声读物过程中面临著作权侵权风险.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对有声读物进行法律界定、多方主体依法共同维...  相似文献   

6.
杨洋 《东南传播》2021,(6):101-103
媒体融合发展格局下,期刊行业正探求多样化渠道,寻求数字化发展.研究以高印量的传统期刊和高播放量的期刊有声阅读内容为观察对象,提出数字阅读时代期刊有声出版过程在传播符号、传播功能、传播速率等方面的特点,直面期刊有声出版整体弱势、内容娱乐倾向、版权保护困难等问题,探讨从有声出版的读者定位、专业内容生产和版权监管保护等方面促进数字化时代期刊的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异月新的媒介技术和剧烈变革的媒介生态,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早期的纸质阅读转为电子阅读,无声阅读转向有声阅读.在融媒体环境下,网络有声媒体得到了更多的突破与创新.本文试从网络有声媒体从低效到高能的生产制作模式、单一到多元的媒体内容、固定到移动的收视方式进行探讨,进一步对网络有声媒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网络有声媒体从技术上要加强媒介融合,内容上要输出优质内容,传播上要正确引领价值,从而构建了多元化、平台化、平民化的有声阅读行业.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有声阅读从原本只是口头传承文化或读书学习的一种手段,逐渐复兴成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并潜移默化地将阅读由视觉空间转向听觉空间.本文旨在梳理有声阅读的历史脉络,在历史、现实、实践构建的全民阅读的空间里确定有声阅读的坐标,从而在个体获取知识、社会建构阅读文明及有声阅读的展望中彰显有声阅读的价值,并在全民阅读框架下,寻求有声阅读发展的可能向度.  相似文献   

9.
孙诺 《传媒》2015,(15):52-53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有声读物在移动终端渠道拥有了良好的传播基础,而4G技术的成熟则为高质量的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作为一种对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补充形式,成为必不可少的、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的阅读方式.移动流媒体技术使得数字有声读物的传输更加快捷,未来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人类新型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0.
乡村有声阅读可促进乡村文化自我更新,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培育乡村数字文化氛围,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有声阅读现状,指出在推广乡村有声阅读过程中,乡村居民、有声读物内容、有声阅读活动及政策指引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乡村有声阅读效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4个实践策略:第一,打造智能交互有声阅读一体化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阅读史中的听觉浮现,从口语时代的公共朗读到数字时代的有声阅读,挖掘有声阅读的传统基因.阅读关乎意义,本文从具身认知视角探讨有声阅读的意义建构,一方面,有声阅读的具身体验影响着读者的意义建构,基于身体的阅读行为形成对意义的把握、感知和阐释;另一方面,从身体意向性到具身化记忆,阅读行为发生了转义,读者在公共的听觉空间中实现阅读意义的共享.有声阅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唤醒受众的阅读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对推动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阅读发展史中,阅读媒介起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阅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可将人类阅读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媒介依附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独立于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主宰阅读文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催生出不同的阅读文化发展模式,即以纸质媒介—默读—私人阅读—理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纸质阅读文化;以电子媒介—有声阅读—公共阅读—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电子阅读文化;以数字媒介—默读和有声阅读并存—私人阅读和公共阅读并存—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数字阅读文化.通过对不同阶段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阅读媒介正朝着不断征服阅读文化的方向发展,学界和业界关于阅读危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辩证地看待数字时代的阅读危机,对于正确认识数字阅读、把握未来阅读文化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出版广角》2021,(19):90-92
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工作能够促进文化内涵的吸收内化,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补充.在多主体、多媒介的传播环境下,整合传播理念能够提高红色文化阅读推广的效益.文章通过整合传播理念,构建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工作的理论框架,认为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工作应关注传播主体的多元协同、受众的需求与体验、资源的认知与获取、媒介的交叉共通及传播类型的整合互融.  相似文献   

15.
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中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历史维度是地域文化传播“以历史为主线”开展传播活动的着力点,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以现实为表象”开展传播活动的立足处,本文以地方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了地域文化传播的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的内涵及体现.  相似文献   

16.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时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等产生了较大改变,碎片化阅读成为当下人们阅读的主要形式。有声阅读有别于传统阅读方式,能够通过听书获取书本知识,丰富自身生活。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图书资源的重要途径,应当要重视有声阅读推广,既有利于合理运用读者的碎片化时间,提高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也有利于改善其碎片化阅读效果,还有利于提高读者获得碎片化阅读资源的经济性。为了确保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能够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重视对有声读物的整理,增加馆藏资源获取途径、提高阅读服务精准性,改善读者阅读感受、借助新媒体营销环境,推动有声阅读传播,确保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能够获得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传播受媒介载体、文化情景以及公众认知的影响,研究中发现传播活动中三方通过彼此的耦合运动形成动力,促进了地域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特征下,厘清三方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三方协同互促,可探析提升地域文化传播力的多样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大众媒介都涌现出不少方言类节目,对维护地域文化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汉方言广播节目《好吃佬》为例,从提升文化地位,增强文化自豪感,为地域文化提供传播阵地,增强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地域文化拥有多样化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该类节目对地域文化安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