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霉是生物学教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典型真菌,在生产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要观察根霉,往往是挑取若干根霉的菌丝体,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复以盖玻片进行镜检。这种标本适宜于观察根霉的孢子囊、孢囊梗等构造,而对根霉所特有的构造——假根,则  相似文献   

2.
在扫描电镜下系统观察双优葡萄霜霉病发生过程不同时期的霜霉菌超微形态特征,结果是越冬的卵孢子传播到寄主叶片上萌发,菌丝在叶肉细胞内进行营养生长,之后进行繁殖生长,在气孔处形成丛生的孢囊梗,其上进行多回分枝形成大量孢子囊,孢子囊在条件适宜时传播萌发,继续感染叶片。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霜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1黄曲霉简介黄曲霉,半知菌类,一种常见腐生真菌。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观察霉菌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霉菌的菌丝粗大而有分枝,在固体基质表面生长时往往是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较厚的一层菌丝体。为了避免在制片过程中菌丝相互缠绕与断裂,故观察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常常不用挑取法,而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或皿盖上贴玻璃纸培养法。前一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因营养物质充足,在纸上生长的菌丝密而多,而且它们也不在一个平面上,以致影响观察效果。皿盖玻璃纸培养法营养物质少,限制了菌体的生长,只有极少数孢子能萌发生长成菌丝体,而绝大多数孢子萌发后即停止生长,不能用于观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滤纸与玻璃纸沾培养基贴于皿盖上的培养方法制作霉菌载片标本,取得了良好的观察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菌种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学实验中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若单纯采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印片法、涂片法,效果都不够理想。主要是不容易观察到放线菌和霉菌完整的自然形态。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插片法,配合使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印片法,效果一直很好。不仅可以观察到放线菌、霉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完整的自然形态,而且可以直  相似文献   

6.
你看过食物发霉长毛吗?如果没见过或者不明了,你可取放久的馒头或腐烂的桔皮或发霉的豆腐块,如图1所示进行仔细观察,这时你可看到这种馒头上面长了许多的白色细丝腐烂桔皮表面会长出一些细细的白毛,最后会变成绿色;发霉的豆腐块上长满密密的白色细丝,最后会变成灰褐到黑褐色。那么,这些“细丝”是什么呢?这些“细丝”是生物霉菌发霉产生的结果。那么什么是霉菌呢?经研究知道:霉菌是属于真菌中的一类,它们是个体微小的真菌常见的霉菌有青霉、曲霉、黑根霉等多种。青霉、曲霉和黑根霉(又叫做匍枝根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青霉和曲霉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霉克对木霉、根霉、毛霉的抑制效果及对平菇生料栽培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在含药平板试验中,16 mg/L的霉克可以完全抑制根霉菌丝的生长;32 mg/L的霉克对木霉和毛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100%,该质量浓度的霉克对平菇菌丝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在平菇生料栽培试验中,32 mg/kg的霉克可显著降低染杂率至4.3%,平菇产量提高8%.  相似文献   

8.
初中《植物学》第248页第二段原文说:用解剖针挑取一点带有孢子的菌丝,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显微镜观察它的菌丝和孢子。”几年来根据这一步骤进行的实验,学生很难看清菌丝,至于直立菌丝顶端的帚状结构及其每个分枝上的成串孢子则更难看到。因为用解剖针挑取柔软脆弱的菌丝、帚状结构及每个分枝上的成串孢子极易折断散落,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一般学生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一些菌丝及大量分散的孢子。  相似文献   

9.
短梗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利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短梗五加种子外部形状、内果皮表面、内果皮内侧、内果皮横切面结构.观察结果是短梗五加种子呈柱状长盾圆形;内果皮表面粗糙且不规整;内果皮内侧有细小的条纹,并有镶嵌;内果皮横切面由两部分细胞组成,外侧多层,最内侧1层.短梗五加种皮微形态特征在五加属的种级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并为人工繁殖,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四种中草药醇提液对毛霉、根霉、黑曲霉、青霉、平菇五种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0 .5 %的丁香醇提液对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 %的忍冬醇提液仅对毛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 ;2 %的肉豆蔻醇提液对毛霉、根霉、黑曲霉、青霉均有较强的抑制 ,而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小 ;陈皮对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 ,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职业高中种植专业教材《植物保护》教学实践中 ,观察霉菌形态采用平面皿固体培养法。应用此法很难在同一视野中观察到气生菌丝、匍匐菌丝、假根等俱全的菌株。其原因是制片时菌丝易断裂而破坏其生长状态 ,学生对气生菌丝、匍匐菌丝、假根很难区分和辩认。经实验发现 ,用大试管液培法能弥补上述缺陷。大试管液培法的主要优点有 :一是不易污染 ,原来采用平皿培养 ,现改用大试管培养 ;二是制片时能保证观察到完整的菌株 ;三是能连续观察到不同生长时期的菌体形态 ;四是操作简便。现将此法简单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菌种 :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绿色木霉和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绿色木霉和平菇菌丝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在使用稀释倍数为1500~2000倍时,既能抑制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又对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克霉灵对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克霉灵、菇耳康抑制绿色木霉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杂菌污染的程度。对食用菌危害较大而又常见的杂菌有下列几种: 毛霉和根霉。这两种杂菌的形态和生理要求基本相似。其菌丝疏桧呈白色或灰白色,纤细而长,俗称长毛菌。它们在湿度大的环境里生长迅速,发生后两天内在菌丝顶端就出现肉眼可见的黑色颗粒,即孢子囊。孢子囊破裂时释放出大量孢子,繁殖后代。它们具有很强的分解淀粉的能力,与食用菌争夺水分和养料。防治的办法是注意培养料不能过湿,培养室内要通风换气,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木霉生防菌株,研究其对辣椒菌菌丝体和卵孢子的作用机制,评价其应用于辣椒疫病的生防潜力。创新点:首次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报道棘孢木霉菌菌丝能重寄生于辣椒疫霉菌的卵孢子,为木霉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从土壤中分离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木霉生防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ITS、tef1和rpb2)进行鉴定,明确获得木霉菌株的种类。通过细胞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木霉生防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和卵孢子的拮抗机制。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对辣椒疫霉菌菌丝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一个木霉菌株(CGMCC 642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细胞学和超微结构显示,该菌株能塌陷辣椒疫霉菌的菌落,通过缠绕和穿透辣椒疫霉菌的菌丝体,引起菌丝体解体;首次观察到该菌株能侵染辣椒疫霉菌的卵孢子,并引起卵孢子完全降解。综上所述,筛选出的木霉生防菌株CGMCC 6422具有应用于防治辣椒疫病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银杏根与茎中分离筛选出9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分别属于匐柄霉、暗梗梭孢霉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蜜孢霉和放线菌属。这些内生菌以真菌为主,并首次发现一株放线菌也产黄酮。内生菌产黄酮的能力以槲皮素衡量,槲皮素产量最高可达9.14 mg/L。内生菌体外培养的传代稳定性较差。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内生菌均分可分泌一种非黄酮类物质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克霉灵对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及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克霉灵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以1600μg/ml和3200μg/ml克霉灵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200μg/ml-1600μg/ml的克霉灵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1600μg/ml的克霉灵促进作用最强,而3200μg/ml的克霉灵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克霉灵对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及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克霉灵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以1600μg/ml和3200μg/ml克霉灵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200μg/ml~1600μg/ml的克霉灵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1600μg/ml的克霉灵促进作用最强,而3200μg/ml的克霉灵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砰砰爆米花     
这是两个菱形。你能只动两根火柴梗,使它变成“一个”菱形吗?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真菌可以与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共生,它可以吸收铵态氮、硝态氮、一些氨基酸和一些复杂的有机氮素,吸收的氮素在根外菌丝中转化成精氨酸,并以这种形式运输到根内菌丝,在根内菌丝和根细胞界面,精氨酸再进一步转化为NH4^+后转移到宿主植物体,参与植物氮素代谢,而转移的氮量及对宿主植物氮营养的贡献与宿主植物、真菌以及基质养分和水分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菌株M-04的生长曲线和不同培养时间对Cr6+吸附率的影响,并对p H、温度、时间、Cr6+初始浓度和初始加菌量对Cr6+去除率进行了研究。采用马丁式培养基富集培养长枝木霉,收集菌丝,称取一定量的菌丝,投放到Cr6+的水溶液中,利用摇瓶发酵方法经行吸附试验,用国标及原子吸收法对其滤液和菌丝中的铬进行测定。结果标明:长枝木霉M-04对总铬和Cr6+的吸附率分别为37.2%和78.4%,该菌菌丝的吸附能力为0.54 mg/g,72 h菌丝含量达到最大,在36 h和72 h培养的菌丝对Cr6+去除率最高,在p H 1.39左右,28℃,菌丝加入量在0.5 g,Cr6+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Cr6+去除率最大,为99.3%,几乎将100 mg/L Cr6+完全去除。长枝木霉M-04能更好去除Cr6+离子,可以作为较好的试验材料应用于生物修复实验室废水中Cr6+的去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