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材中制备一氧化氮的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的,生成的NO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往往得不到纯净的无色的NO气体。氮的氧化物的逸出还将造成大气污染。如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1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1所示,在U形管中装满稀硝酸,将一束铜丝绑在胶塞上,并在胶塞上装上一个装满空气的分液漏斗。U形管的右边装上一个带长颈漏斗的胶塞。实验之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带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形管的左端,这时铜丝将与稀硝酸接触,反应开始进行,在U形管的左端将看到无色气体产生,U形管右端的液面…  相似文献   

2.
一.敞开体系中的实验在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碳酸钙固体,生成的CO2将试管中的空气排出.将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直到气体上升到试管上部才能看到有红棕色气体出现.二.密闭体系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将装置安装好.试管中盛稀硝酸,液面距管口1cm至1.5cm.在靠近胶塞的玻璃管上缠绕铜丝,长度视实验需要而定.然后塞紧橡胶塞.铜丝即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片刻后就有溶液从A端流出(可以用来说明有气体产生);在A端下面放置一小烧杯,以承接流出来的流体.待铜丝和稀硝酸液面脱离,从A端用洗耳球向试管中…  相似文献   

3.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4.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或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5.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另外,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到现象后,反应不能及时停止,只能等到硝酸或者铜片反应完,以免造成对药品的浪费;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过快,产生的NO2可能外逸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铜与稀硝酸反应如下 :3Cu + 8HNO3 (稀 )   3Cu (NO3 ) 2 +2NO↑ +H2 O实验现象应该为生成无色的气体 ,但往往观察到的是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同时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污染环境 ,需改进。2 操作步骤及现象          图 12 1 按图 1所示连接好仪器。2 2 取下b端胶塞将铜丝一端插入胶塞内约0 5cm处。另一端绕着玻璃棒盘成螺旋状。2 3 把U形管略向b端倾斜 ,从b端加入稀硝酸至满 ,将带有铜丝和玻璃棒的胶塞塞紧b端管口 (不能混入空气 )。反应开始由慢到快 ,液面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蓝色。随着…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50面[实验65],是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一氧化氮气体。这个实验有如下缺点:由于是用试管做此实验,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会立即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而得不到纯净的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却会看到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同时,氮的氧化物的逸出也会污染空气。所以,有必要对此实验加以改进。如设计附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点。一、实验步骤和现象(1)取一直径约15cm~2cm、长约15cm的粗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在其两端配上插有细玻璃管的单孔胶塞。一端细玻…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 稀HN03能与Cu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而NO气体很不稳定,在空气中即刻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高二课本[实验1—7]设计的试管实验不能很好地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NO的氧化产物也不易观察到,而且造成氮的氧化物的随意排放.如何验证NO的生成及其氧化过程,同时尽量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必修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 (1990年 10月第 1版 )实验 6— 5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无色 )+ 4H2O,验证了稀硝酸的强氧化性,但事实上往往不容易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而只能在试管口看到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生成,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研制出了“铜和硝酸反应演示器”,应用于教学后,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实验装置: (见下图 ) 二、装置制作:先用粘合剂氯仿将 U型管和 2mm厚的有机玻璃板粘结起来,使 U…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11.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中关于硝酸氧化性实验,是用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此实验笔者认为有如下缺点:①用试管做此实验生成的NO会立即与试管中氧气反应,学生很难观察到NO是无色的气体。②NO是有毒的气体,用试管做此实验就需等到Cu片反应尽,气体才没有逸出的了,这样就严重地污染了教室的空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不利。所以,有必要对此实验加以改进。1实验装置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实验步骤及现象a.装入药品。在试管1中加入一小块CaCO3(够排尽空气即可,大约1g),气球中放入少许Na2O2(约两药匙…  相似文献   

12.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氧遇到空气,立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2NO_+O_2=2NO_2 (无色) (红棕色) 在试管中做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由于试管中的空气很难被生成的一氧化氮排尽,一氧化氮接触空气,又立即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因此很难看到真正无色的气体,也就很难使人确信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而不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若改用注射器做这个实验,使生成的一氧化氮与空气隔绝,就能看到生成的气体确实是无色的一氧化  相似文献   

13.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实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铜与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3Cu 8HNO3稀=2NO↑ 3CuNO32 4H2O。从理论上讲,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现行教材中该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用塑料袋封住试管口,实验的真实现象却是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这是NO迅速跟封在试管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O O2=2NO2)。实验现象与理论反应无法吻合,给实验结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一实验进行必要的创新研究与改进。要想清楚地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及无色变为红棕色的过程,关键是在产生NO气体前…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装置说明 :①为弯成螺旋状的铜丝 ,②和③为玻璃导管 ,中间用乳胶管连接 ,在乳胶管上有一止水夹K ,B试管中装有 1molNaOH溶液。2 操作过程2 1 照图 1所示装置安装。2 2 打开止水夹K由漏斗向装置中加入浓硝酸 ,直到浸没Cu丝为止 ,关闭止水夹K ,Cu与浓硝酸剧烈反应 ,产生红棕色的NO2 气体将浓硝酸压回漏斗 ,铜丝和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让学生充分观察产生的红棕色的NO2 气体 ,断开玻璃管③ ,由漏斗口倒出浓硝酸 (倒酸液时打开K)。2 3 重新固定U型管连上玻璃管③由漏斗中加入 1∶3(体积比 )稀硝酸 ,稀硝酸将U型管中的…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稀 HNO3能与Cu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而NO气体很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课本设计的试管实验不能很好地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而且造成氮的氧化物的随意排放。如何验证NO的生成及其氧化过程,同时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呢?  相似文献   

16.
铜跟稀硝酸的反应在试管中进行时,由于生成的NO气体逸出液面后,立刻跟空气中的O_2气化合,生成NO_2气体,致使看到放出的气体往往是棕色的而不是无色的。若使该反应在注射器中进行,效果就较好。具体做法如下:先将铜片从注射器粗管端装入,再利用活塞通过细管端吸入适量稀硝酸,排出进入的少量空气后,用橡皮塞将细管端加以封闭,并直立持握  相似文献   

17.
在现用化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大试管中进行,反应后几乎看不到一氧化氮的生成(因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实验现象极不明显,为解决实验中存在的这一问题,经过反复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实验效果很好,且装置非常简单,现介绍给大家。1 实验装置 U型管一端截去一段,并在短管处装上一个带玻璃管的胶管,如图1。2 实验步骤 a.按图1把仪器装配好,打开止水夹,从U型管的长端口注入1:3的稀硝酸,直到液面达到短管口处,同时悬着的铜丝浸没酸中。此时U型管两侧液面一样高。 b…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实验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化学》第二册(2007年1月第2版)第14页[实验1—7]: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如下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入稀硝酸的试管上的胶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常见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设计的归类与反思在高中化学中"铜跟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此实验生成的气体颜色与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颜色进行比较。实验设计的思路包括:防止生成的无色 NO 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续实验能说明 NO 与 O_2会很容易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_2。实验现象:铜在稀硝酸中逐渐溶解,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此气体遇空气很快变成红棕色;反应速  相似文献   

20.
1 改进原因 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关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1~7],虽然在老版本演示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用塑料袋将试管口封住,以免NO污染空气,但仍有不足,新实验还是未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很难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因为试管中的空气没有除去,其中的O2仍能使NO转变为NO2,实验不足以说明产物为NO.2 改进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