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风险的战略并购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朝阳  蔡根女 《软科学》2005,19(1):30-33
依据并购的目标和特点,总结出同化整合、分立整合、强入整合、同化扩展、分立扩展、同化构建和分立构建等7种战略并购模式。从战略匹配、组织匹配和过程可控三个维度对战略并购风险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了战略并购模式选择的原理和程序,重构了企业战略并购流程。  相似文献   

2.
积极管理IT整合过程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并购的实现.在分析企业并购中的IT整合目标与挑战的基础上,认为IT整合的过程应该与并购的过程相融合,由此提出IT整合的步骤框架,并对与并购战略相匹配的IT整合策略选择这一步骤进行了重点分析.引入运营方式的概念,解释四种不同并购战略下的IT需求,提出了如何实现IT整合策略与并购战略的匹配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由于划分原则和标准的不同,分类会有所不同,其也各有不同。由于财务风险贯穿于国有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因此,本文依据国有企业并购行为的整体程序,将财务风险细分为并购前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并购中期融资支付风险、并购后期财务整合风险。国有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对于并购双方而言,首先是一个融合阶段,涉及方方面面: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等,其中,财务整合更是统领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当目标企业的原有管理水平低下、与并购方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管理能力势差时,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就存在巨大的压力和阻力。根据国有企业并购的性质,本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目标,针对财务组织制度风险和并购后财务实施风险,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鹏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62-163,169
21世纪智力资本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动机,并购后智力资本的整合效果是并购成败的决定因素。但是,由于智力资本的无形性和复杂性,使得智力资本的整合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瓶颈。本文将从企业组织、智力资本、企业能力和并购过程这四个维度对并购企业智力资本整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孟凡臣  肖盼  刘博文 《科研管理》2016,37(6):151-158
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但由于文化差异、技术知识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能否有效地进行技术知识的转移成为技术导向型跨国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结合跨国并购的阶段理论,探讨了跨文化吸收能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跨文化吸收能力的构成维度识别能力、消化能力、整合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在并购的不同阶段体现各异,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跨国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环境动态性的强度构建了环境动态性对企业二元创新影响的NK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企业在环境动态性下创新行为的选择进行仿真模拟,探索环境动态性的强弱如何影响企业选择创新行为。仿真结果显示:环境动态性较弱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利用性创新,且利用性创新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较强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探索性创新,且探索性创新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结合控制机制理论和整合阶段模型分析了跨国并购后整合的不同阶段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机制的选择,进而通过对北京四维—约翰逊公司的案例研究提出三个命题。第一,在并购后动荡阶段,以稳定员工为主要阶段目标的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更倾向于文化控制;第二,在运营变革阶段,以整合资源为主要阶段目标的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更倾向于行为控制;第三,在稳定发展阶段,以提高盈利水平为主要阶段目标的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倾向于结果控制。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外部技术,但并购失败率却居高不下"的现象是目前并购理论难以回答的问题。从战略管理学的角度,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以知识资源观为基础,以整合能力、整合方向分别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建立核心能力、整合能力及方向与企业并购绩效关系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命题,界定核心能力、整合效果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企业大规模并购的现实背景下,结合并购后品牌整合领域的研究成果,采用多案例分析法,对横向并购后品牌整合战略及品牌整合的本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提升战略、独立战略和边缘化战略是3种基本的品牌整合战略类型,是推演其他多种战略类型的基础;品牌整合的本质是以品牌为核心重新配置营销资源。该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品牌整合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品牌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论并购企业的战略整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购战略为企业并购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企业并购成功的灵魂。本文对企业战略整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阐明了并购企业战略整合的意义,并对并购企业战略整合管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些战略整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程聪 《科研管理》2019,40(6):111-120
国家制度差异如何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国家制度差异与企业组织惯例两个视角来评价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决策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4年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数据,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决策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决策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种范式:第一,当东道国具有完善的管制制度体系时,企业采用非现金支付方式以及积极的跨国并购策略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第二,当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规避较高,并且东道国政府对于资源市场管制较为严格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能够提升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第三,当东道国具有完善的管制制度体系,同时企业又有丰富的东道国并购经验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也能够取得跨国并购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企业生态位演化研究:联想跨国并购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玲  吴金希 《科研管理》2019,40(10):151-160
战略定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生态位则是战略定位的核心。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联想跨国复杂嵌套型研发组织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生态位演化的规律。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企业生态位空间拓展的过程模型,系统讨论了企业生态位的生命周期。同时,本研究揭示了企业生态位空间拓展与生命周期演化的深层次原因--研发组织双元化的复杂嵌套过程的三阶段促进企业生态位演化,所推导的三个演化模式有利于丰富组织双元化理论。研究结论有助于中国等新兴市场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企业生态位的全球空间拓展,提升其全球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将合法性与以往被认为在战略实施中起支持作用的资源作为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索它们对中国企业制度创业战略选择的影响。提出一个合法性与资源约束下的二元制度创业战略选择框架,认为企业根据合法性对其当前运营的重要程度,以及企业受到的资源约束的强度的不同,会倾向于选择优先/重点实施、暂缓实施、并行实施或者拼凑实施某种制度创业战略。  相似文献   

14.
To speed up strategic alliance in R&D activities, different forms of R&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different roles including the input-oriented, the output-oriented, and the matrix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strategic alliance consis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s. However, the study adopting absorptive capacity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R&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at different alliance modes has never been discussed. Therefore, the paper employs absorptive capacity to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R&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Since 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is inadequate for addressing how well the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develops in the organization. A conceptual model to analyze the tension between product strategies and their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is proposed to challenge the vacancy.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a matrix R&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inly transfers knowledge to input-oriented R&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n horizontal integration, and mainly integrates capabilities from output-orient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n vertical integration.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stronge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lead to a stronger link between product strategi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 vertical integration. Oppositely, the link is strengthened if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and weaker management controls are present in horizontal integrations.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模式层面考察了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吸收能力、组织支持、接收动机、初级转移、高级转移、非正式群体与沟通和成功知识等相关因素后,知识模糊性和显性转移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之间呈现较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这种正向关系还会因为知识嵌入性和隐转移模式解释变量的舍去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与一般认识不同的是,我们还发现,知识势差、物理距离和组织距离等与跨国并购过程隐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并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也不存在所谓的"门槛效应",它们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转移过程、融合过程、协调过程和反馈过程四种情景验证了企业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特征差异以及它们对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郑莹  黄俊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80-191
已有关于专利获取和企业绩效的研究,通常关注专利申请量等静态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践中,专利获取是申请和维持两个关键决策共同决定的动态战略过程,企业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申请量等规模指标上,更表现于其申请和放弃的速率等动态特征。因此,有必要从动态视角全面考察专利获取战略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试图从申请和放弃的激进程度反映专利获取战略的动态性,同时通过二者的交互作用识别其对绩效的共同影响,最后识别了不同获取战略的适用情境。基于1992—2017年1983家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结果指出:(1)积极的专利申请率对绩效有正向影响。(2)与预期不一致的是,同时激进地申请和放弃专利并不一定导致差的绩效。(3)仅在特定情境下二者对绩效才有负向的交互作用,这些情境包括企业进行战略变革,或组织冗余较低;在技术多元化的企业中,同时激进的申请和放弃甚至更有利于提升绩效。  相似文献   

17.
王龙伟  李垣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07,28(4):162-169
综合考虑组织沟通与管理控制方式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潜在影响,以及组织沟通对企业管理控制方式的影响,研究了通过信息沟通与控制措施来管理战略变化速度问题。基于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信息沟通、管理控制与战略变化速度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与相关假设,并通过585家国内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沟通有利于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重视信息沟通的企业往往会同时采用战略控制与财务控制;而官僚型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财务控制;战略控制会妨碍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而财务控制会促进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风险的跨国并购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风险国际指南(ICRG)对国家风险评价基础上,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跨国并购中被购方的价值进行分析,揭示了国家风险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为跨国并购价值分析及决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结合算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技术获取作为众多企业选择建立战略联盟的重要原因,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然而,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作用过程。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引入专利策略构建"技术获取-专利策略选择-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考察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如何借助专利策略选择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选取信息技术产业的联盟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获取动机会引致企业专利策略组合的运用,实现了技术获取向创新绩效的转化;技术获取引致的企业创新绩效因联盟意图及策略组合而存在差异,以市场进入为目标的情形下,企业创新效率和专利产出趋于增加;以市场拓展为诉求的联盟企业市值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0.
张强  孙宁  张璐  王建国  郝晓燕 《科研管理》2020,41(8):171-180
 本土情境下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获取组织合法性逐渐成为创业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动态演化视角构建了一个机会窗口、动态能力与合法化战略之间关系演变的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本土情境下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响应机会窗口进而建构组织合法性的问题。研究发现:(1)组织合法性建构路径包括“触发-响应-行动”三个环节:机会窗口触发企业利用认知层面动态能力完成战略聚焦,同时适配行为层面动态能力选择合法化战略以响应机会窗口,获取组织合法性。(2)伴随着组织合法化过程,动态能力组合由低阶向中阶再向高阶不断跃迁。同时,这一过程中企业战略行动也呈现出由被动到主动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