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抓住课文特点设计教学结构──《给颜黎民的信》教学建议广东陈元意《给颜黎民的信》是人教社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信的内容主要回答了颜黎民在来信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主...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教材因素和教学手段的激发、诱发和逼发,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激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设悬布疑。如教学《金色的鱼钩》,可先出示一枚普通的鱼钩,提问:本课课题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挖掘全文中心思想。又如教《给颜黎民的信》,开头可设这样的疑问:“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这封信是回信,那么颜黎民给鲁迅写的信,讲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自然有各种猜测。教师进而指出,“要  相似文献   

3.
小语十一册第五棵《给颜黎民的信》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五日给颜黎民的第二(?)复信。在这之前,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七日,颜黎民以孩子们的口吻给鲁迅先生写了第一封信。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向鲁迅诉说他父亲把他关在屋子里,还随便打他;六叔对他不错,给他看书,但六叔出去一年,没有消息,请鲁迅先生给他寄些书。这封信鲁迅于四月二日收到,当夜鲁迅就给颜黎民写了复信,三日发出。信  相似文献   

4.
《给颜黎民的信》现选入六年制小语第11册,鲁迅先生在信中,针对颜黎民来信提到的问题,讲了四件事,在四件事情中,重点讲了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那么,鲁迅先生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毛泽东同志在《论鲁迅》一文中说过:“鲁迅……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教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联系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我感到鲁迅在信中通过谈“怎样读书”,其目的是要青年们“坚决斗争,打先  相似文献   

5.
分清文章主次抓住文章重点──《给颜黎民的信》备课指导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署名为额黎民一青年的一封复信。信中对颜黎民来信提出的问题讲了四件事:1.应该怎样读书;2.谈在上海看桃花...  相似文献   

6.
《给颜黎民的信》第一节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用蜜蜂采花这个比喻来说明看书面要广,不能专看一个人的著作。教学时,我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对这段话中的“也有屠场”应怎样理解?有人解释说,鲁迅先生说那里“也有屠场”,是讲那个地方有屠场,但并非整个龙华全是屠场。这说明鲁迅用词很准确。我认为,单这样去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论及读与写之间紧密相连的经验。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谈怎样读书时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其中告诉我们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旅行记”是一种杂志吗? 《给颜黎民的信》(小语第十一册)一文,鲁迅先生在谈关于读书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教学参考》(人教版P27)在说明“借此”时是这  相似文献   

11.
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六年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在这封复信里,针对颜黎民来信提到的问题,讲了这几件事:1.谈应该怎样读书;2.谈在上海看桃花;3.同意把信发表;4.指出写信人署的是假名.在这四件事中,主要内容是谈怎样读书这件事,其它是次要内容.因此,在设计板书时,应根据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突出文章的主次.这课板书设计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板书出现的次序是先中间,再左边,后右边.也就是说,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  相似文献   

12.
《给颜黎民的信》练习内容有个同学,平时专爱看武打小说,对别的书,则不大感兴趣。请引用鲁迅爷爷的话,并以“专看武打小说是不好的”作总领句,写一段短文来劝导这个同学。提示要点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句,注意引号的正确使用。参考实例专看武打小说是不好的。往常,我拿到那些打得“热闹”的书,一口气就要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十册第六组课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河北承德市教研室张建中一、第六组教材简析六年制第十册的第六组教材由3篇课文、1篇读写例话和1个基础训练三部分内容组成。《给颜黎民的信》是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颜黎民据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注释,颜黎民(1913—1947年)原名邦定,四川梁平人。一九三四年为北平宏达中学学生,次年以“共产嫌疑”被捕下狱。出狱不久,即化名以孩子的口气给鲁迅写信。鲁迅为什么在复信中着重谈怎样读书的问题呢?这一方面是对颜黎民来信提到此事予以答复,更重要的是,针对当时一部分文学青年中的不良倾向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5.
选入小语第十册中的《给颜黎民的信》,是小学语文里唯一的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笔者认为把这篇课文教好了,有利于学生今后在高一级学校里更好地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教学参考书》上未曾提及或提而不详的有关资料: 一、供教师掌握的几条注脚: 1.“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昨天”,指1936年4月14日。“那些书”,指在1936年4月2日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说到寄去的两本书,并一本苏联班台莱耶夫的中篇童话《表》,一本杂志和一本木刻画《引玉集》。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杂文书信之类,象《给颜黎民的信》(九册第3课),原本就不是为儿童写的,却选入小学语文课文。信中的一些只与通信的对方“心照不宣”的语句,如果不靠老师予以讲解,只靠一味“启发性”提问,恐怕无济于事。所以,我考虑到,有些难点,可由老师帮助提出。例如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都是难点所在。这些难点我是这样解决的:我问:从题目看,你  相似文献   

18.
高远耀 《广西教育》2010,(19):25-25
小学语文课文《给颜黎民的信》末尾有这么一句话:"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句话有两个地方的搭配似乎不当。首先是"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是一个偏正名词短语,中心语是“地方”,“一件”是它的一个定语。现代汉语里只说“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地方”,却没有“一件……地方”这样的搭配习惯。其次是动词“通知”与第二个宾语“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的中心语搭配也不当。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课上,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对教材提出一些异议。试举几例。①“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地方能用“件”做单位?只能说“一个”地方。《给颜黎民的信》②《外婆家的新厨房》——课文写的不是厨房而是太阳灶,题目应该换成“外婆家的太阳灶”或“外婆家的新灶具”③这课书写的气象员能准确预报天气,为什么她和别人一样挨淋?如果准确知道当日有雨,为什么不带伞?《避雨》④从被吃的树叶判断骆驼缺齿是不可能的。骆驼  相似文献   

20.
目前,无论是现行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都十分注重一个问题: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如教《狼和小羊》一课,老师就会让学生们说一说狼扑向小山羊后会有如何的结局。《跳水》一课的“思考·练习”有这么一题:想一想孩子跳水后被救上甲板时大家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教《给颜黎民的信》,老师让学生做一回颜黎民,写一封信给鲁迅先生……这些,无不是为学生创设想像的天地,拓展创造思维,既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然而,小学生毕竟是在成长时期,对一切事物都处于认识阶段,对问题是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