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i基合金材料,测试了合金力学性能及其在室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还探讨了其耐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oS2质量分数为10%-15%的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和摩擦磨损综合性能.该合金主要由Ni基固溶体、定比化合物CrxSy、MoS2和Mo2S3等相组成,在室温下摩擦表面形成含硫化合物复合膜而起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热处理对FeCoNiAlCrCu0.5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对合金样品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利用球盘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干摩擦实验,研究了FeCoNiAlCrCu0.5高熵合金经575℃、685℃、875℃及1 000℃热处理后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合金出现富Cu相β和贫Cu相γ;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合金的磨损逐渐严重.热处理后偏聚于晶界的富Cu相β使得FeCoNiAlCrCu0.5高熵合金整体硬度分布不均,降低了合金整体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
新型船用钢板与Al_2O_3球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型船用钢板的摩擦磨损性能,用UMT-3 TriboLab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这种钢板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摩擦因数(载荷为50 N、往复速度50 mm/s),用白光干涉仪测量试样磨痕截面轮廓线,用ABAQUS对Al2O3球与这种钢板组成的摩擦副建模。将测量得到的相关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中,采用区域网格划分方法对接触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接触区域的应力、应变和塑性变形。结果表明:在球与钢板接触初期,在同等载荷情况下,钢板的磨损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摩擦磨损过程中的温升、过渡层和磨屑对摩擦磨损行为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区域网格划分方法可以有效计算钢板的理论应变和磨痕截面轮廓线;由于摩擦磨损过程中温升、磨屑等因素的存在,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际磨损结果有一定的误差,试验环境温度越低,该误差就越小。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基材上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拉伸实验仪上考察膜的附着强度,在MM-200摩擦实验机上考察膜的摩擦性能,通过SEM观察PI膜表面磨损形貌以及转移膜形貌,测量了不同的成膜基材的硬度。实验结果显示,在A3钢镀Ni基材上制备的聚酰亚胺固体润滑膜具有最好的附着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利用TEM、EDS等观察分析镀层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在自制的腐蚀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不同含Co量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磨损性能。同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用SEM观察分析腐蚀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的化学成分范围为Ni-2.20~75.54%Co。在3.5wt.%NaCl溶液中,镀层的耐腐蚀磨损性和耐腐蚀性都随含Co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其腐蚀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同时伴随腐蚀。  相似文献   

6.
选用吐温-60,司班-20,司班-80和聚醚作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剂,使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纳米表面形貌和结构.在机械式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纳米粒子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显示纳米CeO2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提高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其最佳浓度约为0.6%,其抗磨减摩机理可能是纳米粒子在相对运动面上起到“微滚珠”作用.在重载和高温条件下,纳米粒子平铺在摩擦面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层,以降低摩擦表面的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  相似文献   

7.
为提取和表征摩擦振动的特征信号,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以船用柴油机缸套和活塞环为材质的摩擦副摩擦磨损试验.应用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对非线性、非平稳的摩擦振动信号进行分解,获得若干个本征模式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从中选择反映摩擦振动特征的IMF重新合成摩擦振动特征信号,应用重标极差分析法对摩擦振动特征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线性回归谱和Hurst指数.结果表明,EMD能够实现摩擦振动特征信号的提取,重标极差分析法可以分析摩擦振动信号的渐变过程,提取摩擦振动信号的特征.该方法可为基于摩擦振动信号的机械摩擦副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并对其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制备了YG8硬质合金。研究了压制压强、保压时间和稀土(Y_2O_3)添加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强和保压时间对合金的性能影响不大;合金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随Y_2O_3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势态;当压强为100MPa,保压时间为1min,Y_2O_3含量为1wt%Co含量时,合金获得了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值分别达到14.77g·cm~(-3)、92.2HRA和1825MPa。  相似文献   

10.
将减摩粒子Mo S22加入聚酰亚胺模塑粉共混后,采用真空热模压成型,考察Mo S2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以及制备条件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Mo S2质量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摩擦性能最优。且在此配比下通过EDAX观察复合材料表面Mo S2粒子富集且分布较为均匀。显示由于试验在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中采用真空热压,隔绝了空气,通过XRD显示没有出现Mo O3的杂峰,保持了Mo S2的润滑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块体非晶合金制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体非晶合金有着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因此,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上有着较好的前景。本文通过对块体非晶合金制备方法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新型块体非晶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电刷镀多层Ni-Cr2 O3复合镀层的磨损特性与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电刷镀多层Ni-Cr2 O3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高倍率特性的储氢电极合金是发展高功率型Ni/MH电池的技术关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商业价值。基于合金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的讨论,研究了AB5型储氢电极合金的微结构对其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非化学计量(B/A >5 )和高催化活性第二相的引入,B侧添加硼或钼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高倍率放电容量和低温放电容量。进一步结合A侧稀土成分优化,发展出一类具有优异倍率性能的MmNi3.55Co0.75Mn0.4Al0.3Bx(Mm为混合稀土)合金。该系列合金有望应用于高功率Ni/MH电池和低温(-35℃)Ni/MH电池。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制备用于铝及铝合金晶粒细化的Al-Ti-C中间合金时,在自蔓延(SHS)和热爆(TE)两种不同的燃烧模式下都能反应生成Al-Ti-C,通过XRD衍射分析发现两种引燃模式得到的Al-Ti-C均满足实现铝晶粒细化的前提条件,即含有Al3Ti和TiC相。同时,对燃烧产物Al-Ti-C进行微观组织形貌的观察,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由于反应燃烧温度的不同,SHS模式下的产物其晶粒细小完整且能在Al基上分布均匀,而热爆模式下的产物有晶粒偏聚和烧结的现象出现,细化铝材时,热爆下的产物因为组织的偏聚烧结严重导致大量有效的细化因素沉淀,细化效果明显不如自蔓延产物。所以,从组织的细化性能出发,自蔓延模式更有利于燃烧合成Al-Ti-C中间合金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检验了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粒径和内部结构,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将其加入到含有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润滑油中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试最大无卡咬负荷、观察磨斑表面形貌和测定磨斑直径以及测试摩擦系数,对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极压性能和抗磨减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XPS测试对纳米碳酸钙润滑油添加剂进行了摩擦化学的分析和研究,对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抗磨减摩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设计了以Gd3Al2合金为基础,通过加入Gd、Mn、Si和Zn等合金元素形成Gd3Al2系列合金,寻找合适的低磁场下的室温磁制冷材料。  相似文献   

17.
钛合金由于导热性差和化学亲和性强等原因,在其切削加工时切削温度高、刀具磨损严重,影响切削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切削温度不仅直接影响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而且也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主要有切削用量、冷却条件及刀具磨损等,本文重点对钛合金高速铣削时的切削温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铣削速度v的提高铣削温度明显上升,在v>200m/min时铣削温度上升缓慢;高速铣削采用冷却液,可显著降低铣削温度,并可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刀具磨损对铣削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随刀具磨损程度的增加铣削温度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