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像义词“似”的语法化历程一直是古汉语中研究不充分的部分。石毓智先生和江蓝生先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似”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语法化的?“也似”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梳理。通过对上古至公元十二世纪的历代文献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似”成为动词、副词、形容词词尾以及“也似”的形成伴随着语法功能的变迁,构词能力的增长,语义功能的虚化等要素。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手法赵敬之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根本特征,使物象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精髓。明代王级提出“不似之似”,清代石涛提出“不似之似,似也”,齐白石和黄宾虹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历代大师所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绘画重“神”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开其端,汤壁的“写意”说和倪瓒的“逸气”和“逸笔”说发展之,石涛的“神遇迹化”论和“不似之似似之”论为其巅峰。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作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似春雷炸响遍及整个神州大地,又似一股暖流涌入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房.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为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经验与方法,如“热点化教学、加强前置性学习、优化分组、师生亲和、科学解题”等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行成于思》一书中,笔者曾形象地写道:“管理是什么?像一个方块,似一个圆弧,合在一起就像清朝时代作为货币流通的铜钱:内方外圆。”现再来细细揣摩品味,觉得该给管理起个名字,叫作:“方圆合一,方为其中”。彼得·杜拉克说:“管理就是原则”,也就说,管理的本质是方的,其中最为本源的东西,就是:标准化、流程化、栅格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把秦“五尺道”释为“路”,证据有一些;反之,释为行政区域“县”,则证据不足。在没有确证之先,似以维持“旧说”作为“路”适宜。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长期以来追求“以形写神”和“不似之似”的绘画手法,充分认识和把握住精简夸张的造型手法、程式化造型的规律和以线立骨抓住形体特征的绘画方法,有助于提升造型能力和更好的进行工笔人物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四种理路及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众多学术理路中提炼出重史料、重理论、重概念提炼与重体验感悟四种理路,在评价各种理路的优点及可行性的同时,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史料”的似真性,“理论”的过程性、预设性,“概念”的本质化、主观化以及“体验感悟”的欠缺严谨。文章旨在呼吁各理路的借鉴融合以及学术上的宽容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9.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4.6图形的位似”一节中对“图形的位似”下了这样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笔者在阅读教材中发现从这个定义出发不能推出课本上“位似”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相似文献   

10.
一、胜“胜”的常用义之一是“胜过,超过”的意思,然于诗词中它的意义与其常用义是不同的。例如,白居易词《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胜”字,不是用其常用义“胜过,超过”,而是作为“似”义讲。“胜”作“胜过,超过”义用时,是动词;作“似”义讲时,为比喻连词。将这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的壮美风格与西方艺术的崇高有许多的一致之处:都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撼,都具有“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但李诗的壮美更具积极性和广阔的社会性,即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由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唐代开始的传奇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比较法,从整体篇章结构、起首结构、起首之"生平"次结构、结尾结构、"文备众体"修辞模式五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美与善(道德)的逻辑关联,是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美善之逻辑分析,不少中西学者以为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其实,康德在第三批判中的观点符合其一以贯之的哲学玄思.从美之分析到崇高之分析,康德不是割裂美与善(道德)关系,而是呈现了递进式的逻辑命题和运思的统一性.全书的主旨并非“勾引出美的特殊领域”,而是通...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给人崇高感的客体,能得到崇高惑的主体,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崇高感的过程,得到崇高感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可以见出康德的崇高理论。在此基础上,把康德的崇高理论放在历史的序列中,从上述五个方面可见出康德崇高理论的不足,及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尽管康德的理论有缺陷,但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这里对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作了全新的阐释,认为其学术理路是清晰的,其中显在的是修辞学理路,隐在的是美学理路;而"崇高"之所以由此而成为真正的美学范畴,主要是因朗吉弩斯依循美学理路,把崇高的探讨纳入了人性经验的分析,从而为崇高找到了人性的根据和经验的来源;其崇高修辞学思想既承袭了贺拉斯的"合式"理性,又有所突破,表现就是对崇高修辞的特殊性的强调,其意有似于中国文论"文以气为主"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论崇高     
文章评价了西方著名美学家关于崇高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崇高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得出关于崇高概念的本质性含义。同时,总结出崇高概念的四个发展阶段,由内在精神过渡到摆脱外在物质形态的历程。并且总结了关于崇高概念对于美学研究及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详细论述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运用《论崇高》中所阐述的关于崇高美的基本观点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细致分析,从而说明这部作品如何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精神传统的“竞争”体现在美学上就是崇高。被公认为形式主义美学家的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的思想中实质上也包含了部分崇高的内容。即,在艺术内容上,主张文艺为人生,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在艺术风格上,则也赞同热烈。可见中国近现代对崇高的欣赏已成为某种趋势。现代精神传统已成为某种弥漫性的存在。形式主义与崇高混合为一的实质是现代性的吊诡。  相似文献   

19.
“戾家”的“戾”的含义由乖张、暴戾而引申为违反。按照启功等前辈的考证,“戾家”意指外行的、无师承的、非专门的、不精通的人,“戾家画”可指为脱略常法、无师承、有违绘画法则的画作,是一种业余水平的绘画;钱选和赵孟颓将“戾家画”与“士夫画”想对应,“士夫”应指在位的文人官僚。从钱、赵有关“戾家画”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钱选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觉地游离于“士夫”之外的一位士人,其说蕴含了“道”、“艺”关系的历史内涵,表明了钱选对“道”的超越,其价值格趣由传统的“重道”而转向艺术。钱选以这样的士人格趣并通过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启迪了后来的文人画家,从而体现了他在艺术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钱大昕对魏晋南北朝正史地理的考证,主要包括对魏晋南北朝正史文本(地理内容)的校勘、对正史地理志的专门考证和对正史纪传中地理内容的考证。钱大昕地理考证方法多样,如以本(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他(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纪传考证地理志等,并善于综合运用小学、避讳学、金石学、职官学等服务于其历史地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