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揭示了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促进研发投资的传导机理.基于我国约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推断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低所导致的结构性融资约束是我国研发企业比例低、研发行为不稳定、国有企业主导研发投资等特征形成的原因.实证检验证实,融资约束是制约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缓解了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并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资.为确保科技政策的有效性,应积极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拓宽研发企业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
孙晓华  王昀  徐冉 《科研管理》2015,36(5):47-54
将金融发展程度纳入到融资成本函数和研发投资决策模型中,讨论了金融发展对于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激励研发投资的理论机制,进而以中国2006-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欧拉方程"就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研发强度与内部现金流显著正相关,说明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融资约束的确存在;(2)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RD投资对内部资金的依赖,强化银行贷款和实收资本的作用;(3)资本市场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不完善,尚未真正成为企业研发投资融资渠道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运用拓展的欧拉方程检验了金融市场化与融资的交互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期的政策性债务融资表现为缓解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资的融资约束效应;在金融市场化冲击下,前期的政策性债务融资表现为抑制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资的治理效应.②股权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资有双向效应,但促进效应大于抑制效应;从融资作用的程度来看,股权融资的融资作用低于政策性债务融资.③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资对内源融资的依赖程度就越低.研究丰富了融资约束与创新投资的文献,深化了创新融资约束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对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与融资渠道依赖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RD投资对现金流存在依赖性和融资约束效应,但是新兴市场板块(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融资约束与主板市场差异并不显著;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内源融资依赖性,内源资金是RD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新兴市场板块企业RD投资的内源融资依赖性弱于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5.
基于研发投资具有异质性的角度,把研发投资分为探索式创新投资与开发式创新投资,从这两个角度研究企业的融资约束与资金来源问题。实证结果发现:(1)企业存在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研发投资的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2)探索式创新企业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大于开发式创新企业,探索式创新企业研发投资引起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开发式创新企业。(3)探索式创新企业极其依赖于内源融资,而股权融资也是其必要的补充,但得不到债权资金的支持;开发式创新企业的外源融资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6.
张倩  张玉喜 《科研管理》2020,41(7):79-88
结合财务柔性这一特殊视角,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和企业财务柔性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及间接作用机理,并运用HLM模型,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592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支持研究假设:首先,企业层面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次,区域层面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不但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还作为调节变量,促进了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同时,区域金融结构指数越大,即资本市场融资所占比例越高,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的直接和间接调节作用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南晓莉  韩秋 《科学学研究》2019,37(2):254-266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备受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但相关政策在颁布以及执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在此过程中引发的不确定性预期都将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融资约束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现实背景,通过抑制效应与挤出效应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政策不确定性对新兴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新兴企业研发投资,并且,该不确定性加剧了新兴企业的融资约束和固定资产投资倾向,对研发投资产生抑制效应和挤出效应。进一步截面差异性检验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老龄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企业研发投资水平的高低会决定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融资优序理论,构建“会计稳健性-融资约束-企业研发投资”的概念模型,并以股权结构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在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会计稳健性通过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进而影响企业研发投资;股权结构在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过程中能够部分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股权性质与股权制衡度能够调节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而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应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选取Kaplan-Meier生存与危险函数、Cox生存分析模型验证融资约束影响研发企业生存概率假说:中国研发企业通过缓解内源、外源融资约束,有助于提升自身生存概率。Weibull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1)不同规模企业均能通过缓解内源融资约束提高生存概率,但只有大中规模企业能够通过增强外源融资能力延长生存寿命;(2)融资能力对研发企业生存概率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但这一效应并不显著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因此,融资能力越强的中国研发企业生存概率越高,本文结论为延长中国研发企业生存寿命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3):10-15
在分析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生产函数实证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从金融发展结构上看,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张有利于通过增加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却起到抑制作用;从金融发展效率上看,股票市场融资效率提升有利于通过增加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银行融资效率没有发挥作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均有利于通过提高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激励政策、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8年~2011年四年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税收优惠、研发补贴、金融支持、产权保护及人才激励五项创新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并研究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及人才激励政策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出效应---政府的研发补贴显著地减少了企业研发投入;金融支持政策效没有显著地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风险投资从总体上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没有非常显著影响;有风险投资的企业研发产出高于无风险投资的企业;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的研发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玉喜  赵丽丽 《科研管理》2015,36(11):55-63
本文运用跨层次模型和559家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区域政府支持和金融发展与企业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之间显著负相关,金融发展和企业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之间显著正相关。企业社会资本正向调节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以及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年的省级数据进行匹配,从融资能力的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检验数字金融在两者间的作用。研究发现:融资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数字金融对二者间的关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金融指标纵向分解后,促进效应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高、企业内部治理质量好及信息不对称程度低的情境下,数字金融的强化效应更加明显;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有所差异。最后,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和深化数字金融监管3个方面提出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借力于数字金融的发展,着重增强自身融资能力进而促进研发投入,对企业实现创新内涵式增长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与金融结合以及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政策,说明了湖北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发展各个阶段企业的资金来源、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终极目标是将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支持对接起来,建立起良好的对接桥梁,待商业金融优化后公共金融逐步"淡出"的具体步骤,以解决农业科技型企业在成长中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宛秋  邢悦 《科学学研究》2017,35(6):886-895
本研究以2008-2013年主并企业为A股上市公司的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证实了企业的后续研发投入对技术并购后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进而,论文研究了并购支付方式、主并企业融资约束与并购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主并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融资约束的主并企业在技术并购后的研发投入力度反而更大,原因是高融资约束使它们在并购中更倾向于选择非现金支付,从而减少现金流量的外流,提高并购后加强研发投入的可能性。同时,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削弱主并企业融资约束对并购现金支付的负向影响以及并购现金支付对研发投入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及其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研发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产品市场竞争效应以及非融资渠道效应等作用渠道;与低研发投入企业相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且在传递渠道上,两类企业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对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进行研究,重点对人人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和电商小额贷款模式的资金及信息运行模式、各模式融资特点和发展所处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了融资双方资金和信息的有效配置;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公平透明高效便捷的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和融资机会。基于此,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当今和未来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企业经济增长和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并对不同规模、地区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异质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小规模企业、高技术企业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表现的更为显著。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产业政策对研发投资增长及差距的影响机理与效应。以2008-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发现:受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更高,并且研发投资增长速度快于未受支持企业;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内部企业研发投资差距增大,出现了研发投资分化的“马太效应”。产业政策的支持偏向性分析显示,研发投资强度大、研发人员密集度高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资增长更快,在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内部资源配置存在择优汰劣的选择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在产业政策和研发投资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引致性研发投资增长,财政补贴是加剧研发投资行业内部差距的主要因素,而税收优惠促进研发投资共同增长但不会增大研发投资差距。此外,在制造业中政策支持企业相对未受支持企业的研发投资增长低于非制造业企业,产业政策通过提高研发投资有利于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研究结论为产业政策的实施优化以及促进企业研发投资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对研发投资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认为,国内融资约束导致本国研发投资水平下降,而国际权益资本的流入可以缓解本国融资水平的不足。其次通过构建二步系统动态面板模型认为,与国内信贷市场相比,国内股权市场的发展以及国际权益资本的流入对研发投资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明研发活动倾向于权益融资;经济体的实物资产特性与金融发展的相互作用项对研发投资产生负向影响,表明实物资产可以影响研发融资。最后结合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