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涵体蛋白的变复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针对基因工程蛋白在E.coli中表达多为无活性包涵体的特点,介绍了包涵体洗涤和去折叠的方法,蛋白质体外折叠的过程和机理,体外复性技术以及复性蛋白的检测,着重讨论了最近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复性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产物即目的蛋白存在于细胞间质当中。裂解和纯化方法简便,菌体经冻融、裂解、硫酸铵沉淀、柱层析等步骤得到高活性的产品。实验终产物纯度97%,工艺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21)
重组蛋白通常在细菌中以不溶性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精氨酸常被用于透析或稀释重折叠蛋白质的溶剂中,精氨酸能增加蛋白质分泌到周质的产量,并增强蛋白质在储存期间的稳定性。精氨酸这些作用都是源于精氨酸能够抑制蛋白质聚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病人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到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鲨肝醇口服) 22例,观察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 4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42. 5%)高于对照组(4. 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病人升白细胞效果比口服药迅速。  相似文献   

5.
在成功建立稳定分泌鼠抗人B7-2杂交瘤细胞株基础上,扩增并克隆出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方法,在VH和VL可变区基因之间引入连接肽(Gly4Ser)3,体外构建抗人B7-2单链抗体(B7-2 ScFv)基因。为便于表达产物的纯化,在抗人B7-2 ScFv的C端增加了6×His tag序列。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人B7-2 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获得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43 kD,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溶解包涵体,体外复性和Ni-NTA亲和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抗人B7-2 ScFv,纯化蛋白得率约16.2%。成果为抗人B7-2单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和抗肿瘤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VP1基因C末端与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时间段的菌液进行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的VP1基因C末端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能高效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16kd,而且重组菌诱导裂解物可在16kd处看到一条特异的蛋白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阴性对照未出现表达条带,而且重组菌在IPTG终浓度为1mmoL/L诱导6 h时表达量最大。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提取和裂解包涵体后,进一步纯化表达的目的蛋白,可获得纯度达70%以上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7.
卢一凡 《科技通报》1998,14(2):75-7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有良好的作用,对于肿瘤治疗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鼠WAP基因的调控序列指导人G-CSF基因所构建的融合基因,注射小鼠受精卵,获得了乳腺表达G-CSF的转基因小鼠,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子伴侣与蛋白质折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明艳  孙建义 《科技通报》2004,20(5):407-411
新合成的多肽链必须先经折叠和装配后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才具有活性.在多肽链折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折叠异常蛋白,形成集聚体.分子伴侣可有效地调控多肽链的正确折叠,从而避免集聚体的形成.文章主要对分子伴侣的定义、作用、种类、特性等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肺炎衣原体的培养及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的培养及其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的感染。方法:以人喉表皮癌(HEP-2)细胞培养肺炎衣原体并感染人肺带静脉内皮细胞,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感染情况并计包涵体数。结果:肺炎衣原体能在HEP-2细胞内培养并能感染人肺带静脉内皮细胞,感染后72h,包涵体数最多,96h后仍可见肺炎衣原体在人肺带静脉内皮细胞内存活。结论:肺炎衣原体能感染并存活于人肺带静脉内皮细胞,能导致动脉内膜感染。  相似文献   

10.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内抑素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重组人内抑素抑制胎儿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约为10ug/ml.为研究内抑素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MTT法检测重组人内抑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准确、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细胞内存在的分子伴侣、蛋白质聚集和大分子拥挤环境对蛋白质折叠的影响.首先,发现分子伴侣GroEL与底物蛋白的结合有 半位 "和 全位"两种模式,它是由底物蛋白的分子形状、分子大小以及与GroEL的相互作用性质决定的.接着,发现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一起复性时相互不干扰,提示细胞内蛋白质折叠可能不受其他蛋白聚集的影响;后又发现α 乳清蛋白的前熔球态不仅是分子伴侣也是蛋白质聚集体的作用对象.最后,研究大分子拥挤环境对蛋白质折叠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揭示了这种影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分子伴侣不仅是一大类在蛋白质折叠、组装、复性、转运和降解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发现分子伴侣而且是在病毒感染、DNA复制、转录、抗衰老和信号转导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本文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对重组人干扰素的宿主表达、突变体、化学修饰、融合蛋白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细胞内存在的分子伴侣、蛋白质聚集和大分子拥挤环境对蛋白质折叠的影响.首先,发现分子伴侣GroEL与底物蛋白的结合有"半位"和"全位"两种模式,它是由底物蛋白的分子形状、分子大小以及与GroEL的相互作用性质决定的.接着,发现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一起复性时相互不干扰,提示细胞内蛋白质折叠可能不受其他蛋白聚集的影响;后又发现α-乳清蛋白的前熔球态不仅是分子伴侣也是蛋白质聚集体的作用对象.最后,研究大分子拥挤环境对蛋白质折叠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揭示了这种影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叶绿体中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叶绿体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重组蛋白。在叶绿体中表达抗原、抗体、抗癌因子、蛋白类抗生素等药用蛋白,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加安全,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经过近些年来的研究和改进,目的蛋白在叶绿体中的表达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叶绿体中生产出来的一些药用蛋白质通过小鼠实验验证,具有高的免疫原性,为商业化生产医用蛋白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在叶绿体中表达外源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概述近年来蛋白复性中所使用的高分子添加剂及各自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促蛋白用高分子的选择以及新型材料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复制缺陷型含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进行体外包装并检测病毒的表达,探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新途径。方法用体外连接的方法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和逆转录病毒pLXSN的酶切产物连接成重组逆转录病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PA317包装细胞系中获取高滴度的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病毒,检测病毒滴度并观察BDNF在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CR、酶切鉴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已导入PA317细胞,并可在鼠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结论制备了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进一步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神经损伤性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包涵体蛋白 mRNA 是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感染晚期合成的主要信使 RNA.我们从染病晚期幼虫脂肪体中,用饱和苯酚法提取总核酸,用 LiCl 去除其中 DNA,经 Oligo-(dT)纤维素层析柱,mRNA 呈现二个洗脱峰,将洗脱峰组份用尿素-高甲酰胺法制样电镜观察.电镜下 mRNA 分子柔软、粗糙,呈弯曲的线状,分子长度约0.3μ(30个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组人促红素异构体进行分析,同时探究重组人促红素不同异构体含量与生物学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毛细管等电聚焦的方法对不同批次的进口重组人促红素进行分析,分析其异构体组成,并对该批次的人促红素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测定唾液酸含量,确定人促红素生物活性与其异构体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重组人促红素生物学活性与人促红素的糖基化程度有关,人促红素糖基化程度越高(即唾液酸含量较高)其生物学活性越高,重组人促红素生物学活性与其糖基化程度呈正相关(r2=0.917,P0.05)。结论:提高重组人促红素异构体的糖基化程度可有效提高其生物学活性,从而达到对疾病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50-351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Frauke Graeter博士和夏飞博士利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泛素多聚体折叠过程以及中间体的性质,并提出多聚体中单体间的相互作用将导致中间体的产生,而这些稳定的中间体通过两个相邻单体间交换相同的二级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