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翔  李东  后士香 《科研管理》2015,36(7):96-104
尽管商业模式逐步成为企业战略中新的重要分析单元,但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仍未揭示清楚,研究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讨论商业模式的整体类型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深入解剖商业模式的结构,将商业模式划分为顾客价值主张、业务活动系统和盈利方式三个构成,并开发出相应的量表,以281家2009-2011年间实现IPO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PSS软件对顾客价值主张、业务活动系统、盈利方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耦合对企业赢利性、增长性、效率性和市场价值四类绩效的影响进行层次回归分析,更全面地解释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造成影响的复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各构成之间的耦合相较于各构成本身的质地而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商业模式各构成中,顾客价值主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另外,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具有不对称性的影响,对盈利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对中国创业企业开展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来提升企业绩效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拓展了商业模式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Mark W.Johnson提出的商业模式,从价值主张、供应链、盈利模式三要素入手,通过对易果生鲜与盒马鲜生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分析连锁超市生鲜产品商业模式,提出注重全渠道发展,增强目标顾客粘性;优化供应链管理,有效把控商品品质;全方位应用大数据技术,助力企业智能化运营的建议,以期为生鲜农产品销售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态能力束观点,本文研究了资源重构能力通过顾客整合与供应商整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154家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研究假设。研究发现:资源重构能力的两个维度——资源重组能力与资源重置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具有间接影响;资源重组能力可与顾客整合组合形成动态能力束进而能够通过顾客整合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资源重置能力可分别与顾客整合、供应商整合组合形成动态能力束进而能够分别通过它们影响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视角,利用142份新创企业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整合环境扫描与信息加工两类认知活动,运用实证分析验证环境扫描对商业模式创新性的作用关系及信息加工对该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跨行业扫描与扫描努力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性;创新型信息加工方式与分析型信息加工方式对"跨行业扫描-商业模式创新性"及"扫描努力度-商业模式创新性"这两种关系均具有U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5家正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案例,对创新文化、高层管理者推动和驱动市场导向如何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顾客价值主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创新文化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顾客价值主张形成的驱动因素;高层管理者通过强调、积极参与和资源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是形成顾客价值主张的支撑条件;企业通过主动创造和发现顾客潜在需求从而驱动市场是形成顾客价值主张的关键步骤。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顾客价值主张影响因素的三棱锥模型。  相似文献   

6.
胡保亮 《科研管理》2015,36(11):29-36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模式如何通过创新双元性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应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173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与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都对创新双元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分别在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因揭示了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而拓展了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建立商业模式模仿隔离机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业模式成为企业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大量研究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直接因果关系,较少关注在联盟组合情境下,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商业模式构成论和资源基础观,以创业板上市公司联盟数据库中2010—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创业企业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关系,以及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位、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均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同时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会负向调节价值创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会负向调节价值获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探究了在联盟组合情境下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为创业企业研究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释网络嵌入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以组织合法性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网络嵌入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根据40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均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关系嵌入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更显著;2)组织合法性在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提升组织合法性有助于技术创业企业通过网络嵌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创业失败企业再发展的战略工具之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广受关注,但鲜有研究涉及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本文从知识管理和环境动态性视角,探讨了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基于215份企业调查数据,采用分层回归、Bootstrap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管理3个维度都中介了失败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关系;环境动态性在知识获取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知识创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均未起到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不仅正向调节知识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关系,而且对知识整合在失败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成果,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一种消费类产品,要消费这种产品,顾客还必须购买一种工具类产品作为平台,因此提供消费类产品的新创企业就可以采用免费平台式的创新型商业模式。研究当存在在位企业竞争者时,新创企业采用传统商业模式和创新型商业模式下市场的价格均衡,以及工具类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率、批量采购价格等因素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省  杨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44-151
将数字技术能力细分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获取两类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技术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两类创新,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基于沪深股市32家数字技术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表明:(1)企业的数字技术能力具有原动力作用,均能够促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提升绩效,但必须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才能达到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目的 .其中两类能力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数字技术获取能力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2)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但中介作用有限,其中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起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是数字技术企业最好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2.
顾客保留管理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客保留管理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战略。顾客保留率是顾客关系管理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顾客关系好坏的重要衡量指标。从探讨顾客保留管理的内涵入手,全面分析了顾客保留管理内容,以及其与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的关系,提出了顾客保留管理战略的一些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172份企业调研数据,从数据赋能视角探讨信息技术(IT)与业务融合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资源整合、数据挖掘与分析、组织决策的逻辑框架以及企业的环境适配性问题,考察企业大数据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IT与业务融合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大数据能力在IT与业务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IT与业务融合通过大数据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间接影响受到环境动态性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主要启示包括:企业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当前自身基础架构、业务流程与战略方向之间的匹配问题,重视并发挥大数据能力积极的影响,积极开展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14.
商店形象、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商店形象的构成要素如何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一直是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长沙市6家大型连锁超市为研究对象,采取拦截访问的随机调查方式,实证研究了商店形象、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商店形象中的商品陈列、商品质量、员工服务、商品品种和商品价格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子,而硬件设施和购物环境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很小;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子(如商品陈列和商品质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很小,而对顾客满意度影响很小的因子(如促销活动和交通便利)却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较大;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层次研究的方法探讨员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对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员工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精神、求知精神、合作精神和责任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意及商业模式应用的正向影响显著,但员工企业家精神中的合作精神只对商业模式创意的正向影响显著;官僚型文化对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的负向影响显著,创新型文化对商业模式应用的正向影响显著;创新型文化在求知精神与商业模式创意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在创新精神与商业模式应用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官僚型文化在创新精神与商业模式创意以及应用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均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引入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利用八省749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学习和新创企业成长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商业模式创新对创业机会识别与新创企业成长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湘峰 《科技广场》2009,(6):156-158
大件商品销售物流模式传统与新兴并存.现有销售物流模式并没有完全实现物流与商流的分离,很少整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成本较高.整合模式为在集中配送模式下,制造商的成品库存设在配送中心,印商品直接运送到区域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配送给顾客,配送中心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采用VMl模式;商流在电子商务网站、零售商店或专卖店完成.该模式较好的整合了大件商品的销售及物流,其实现途径有加强各企业合作、物流外包、信息化管理和合理分配合作利益等.  相似文献   

18.
胡保亮  田萌  闫帅 《科研管理》2006,41(1):265-273
本文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网络能力与商业模式调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高管团队异质性通过网络能力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假设并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对来自18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两类网络能力均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异质性能够分别通过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调适。本文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商业模式调适、商业模式动态性以及高管团队与商业模式关系理论,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为求得企业长期发展,外部环境的愈加动态化使得企业必须对商业模式做出迅速的调适,而商业模式调适越来越依靠企业通过结网活动获得分散的关键性的资源支持。文中旨在探讨动态环境中的企业的商业模式调适机制,为此主要分析了网络能力、环境动态性与商业模式调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了环境动态性视角下网络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内在机制。基于来自浙江、湖北、北京、江苏等省份的18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心能力、效率能力2类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分别在中心能力、效率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调适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艳  景奉杰 《科研管理》2019,40(10):250-258
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和民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总体存活率较低,又因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导致以大中型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营销理论部分失灵。通过对653家中国新创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从企业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顾客的视角出发,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一个提升小微企业营销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利用新创企业资产和实施顾客导向是小微企业增加营销绩效的两种有效途径,且新创企业资产比顾客导向对小微企业营销绩效影响更大。顾客认知合法性感知也对小微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并在新创企业资产、顾客导向与小微企业营销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竞争强度负向调节了新创企业资产与顾客认知合法性感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