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枝山题画     
明代人祝枝山,5岁就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9岁会写诗,读书过目不忘,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与唐伯虎、徐祯卿、文徵明一起被人称为"吴中四才子"。祝枝山和唐伯虎特别要好,两人都玩世不恭,甚至沉迷于青楼。一次,祝枝山到杭州游览,住在唐伯虎家。杭州太守素仰他的大名,拿出一幅名贵的古画,请祝枝山题诗。  相似文献   

2.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不料,他进了庭院,却被这位好友挡在了房门外。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造访,你如此无礼,究竟为什么?”唐伯虎笑着说:“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出,就别怪我闭门谢客了。”祝枝山听了说:“好吧,一言为定!”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谜共有四句,每句猜出一个字,四个字连起来是表明两个意思的两句话。”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如下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祝枝山听后笑了笑…  相似文献   

3.
谜破谜     
明朝的著名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是好友,相传他俩常在一起吟诗联对和制谜,颇有情趣。有一年清明节前夕,唐伯虎去杭州拜访祝枝山。一见面,唐伯虎就迫不及待地说:“祝兄,快拿‘草木之人’来。”才思敏捷的祝枝山一听就知道唐伯虎要的是啥,便笑哈哈地说:“老弟渴成这个样子,还制谜啊  相似文献   

4.
明代“吴中四才子”中的祝枝山与唐伯虎交情甚厚,时常相聚。一次,祝枝山与唐伯虎对饮。祝枝山带着醉意,口出一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唐伯虎素以文思敏捷著称,听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不假思索地答道:刘伶饮尽不留零真乃一副绝佳“人名”联。上联中的贾岛,系唐代号称“诗囚”的苦吟诗人,下联中的刘伶,乃晋代享有“酒仙”之誉的著名雅士。人名对人名,十分准确,非常工整。上下联巧妙运用了异字同音(“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生动地表现了祝枝山与唐伯虎喝酒时的形态,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在皖南事变中负伤被俘的叶挺,1942年在敌人…  相似文献   

5.
趣吟复字联     
一次,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伯虎和好朋友祝枝山在花园中欣赏花卉。他们瞧瞧这枝,看看那盆,对怒放的鲜花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6.
王冠 《辅导员》2009,(1):16-16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来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枝山出了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当即对出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副对联,对得工整巧妙,传诵一时。  相似文献   

7.
明代书画家祝枝山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被人誉为"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虽出身豪门,却是嫉恶如仇,看不起爱钱如命、为富不仁的财主们。话说有一年的除夕,地方上有个姓钱的财主老爷,十分喜爱祝枝山的书法,盛情邀请祝枝山为其写春联。祝枝山本就瞧不起此类鱼肉乡里的地主老财,存心想奚落这个财主一番,  相似文献   

8.
智力游艺会     
明朝苏州人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徐桢卿四人并称“吴中四才子”。一个元宵节,四人同去观灯猜谜。祝枝山偶见一灯笼上写  相似文献   

9.
酒令诗趣     
有一日,明代大才子唐伯虎与文征明在一起饮酒,祝枝山闻着酒香追来。唐伯虎对文征明使了个眼色:「今天我们吃酒得行昆虫谜令,作不出来不准饮酒!」说完唐伯虎就以蝇为谜底吟道:「菜肴香,美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生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接着吟蚊子谜道:「华明灯。喜盈门,不唤自来是此君。吃人嘴脸生来惯,贪吃图喝乱钻营。」祝枝山知道二人是以蝇  相似文献   

10.
一天,唐伯虎和祝枝山一起来到姑苏城外的山里游玩,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1.
珍贵的扇面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一帧扇面弥足珍贵——那就是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张梦晋、祝枝山通力合作的扇面精品. 一日,唐伯虎、祝枝山结伴出游,见竹林深处有一酒家,便踱了进去.店老板笑脸相迎,并殷勤介绍:"敝店备有上中下三种酒,上酒色香味醇,只是价贵,中酒……"唐伯虎不容店老板说完,便说:"别啰嗦,上酒五壶,快拿来!"祝枝山更大度:"酒菜拣最上等的,不论价钱!"  相似文献   

12.
在对联的百花园中,有一种十分奇特的回文联,它奇就奇在:上下联倒顺阅读,意义不变,极具欣赏价值,但其创作难度极大。一次,唐伯虎与祝枝山闲游郊外,见农夫车水灌田。祝枝山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听后不由一愣,上联出得很绝:前一个词的末尾一字,正是后一个词的开头一字,要求极其严格,竟一时难以答对。沉思中,唐伯虎随手打开折扇轻轻扇了起来,一丝凉风拂面而过。他顿时灵机一动,吟出了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枝山夸赞道:“对得好,对得好。”何故?唐伯虎的下联不仅对仗工整,与上联天衣无缝,且上下联可…  相似文献   

13.
一次,祝枝山和唐伯虎路过苏州沧浪亭,准备去游玩时,却见附近有户人家养了几只鸡,鸡正在啄铜盘里的谷粒,发出“哐哐哐”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有一年暮春的一天,他约好友祝枝山游览姑苏城外的狮子山。狮子山面临木渎古镇,背靠姑苏城,风景秀丽,是游览的好地方。来到狮子山下,他们沿着蜿蜒的山道往山腰里走,远远望去,那山峦就像一只静卧的狮子,显得威猛、雄伟。  相似文献   

15.
文征明,“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当世名气极大,声望极高。后人仿造文氏手笔相当多,手法各式各样,情况复杂。《窗前鸣佩》手卷,一级珍品,蕴含着时代特征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6.
何频 《老年教育》2007,(8):46-46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添字、减字、改字、断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 话说有一天,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前去游鹳鹊楼。年过花甲、身肥体胖的祝枝山刚爬上二层,就气喘吁吁不愿向上爬了。唐伯虎游兴正浓,也想鼓励好友活动一下筋骨,就高声朗诵台柱上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的名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坛佳话     
明朝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皆有文名,时称“江南四才子”。一年,四人同往南京应试。试毕,相邀至秦淮酒家饮酒谈诗,深夜方归。当时坐镇南京的武官张指挥实行宵禁,军令禁严。唐伯虎等四人皆有酒意,一路颠颠倒倒,巡逻兵士撞见,不由分说带到张指挥帐中。张指挥怒冲冲追查盘问,四人相视而笑。唐伯虎开口道:“舟泊秦淮日已西,友人邀我泛金卮。”祝枝山接道:“因谈赤壁两篇赋,不觉黄昏半夜时。”文徵明续道:“城上将军原有令,江南士子本无知。”周文宾接下道:“贤侯若问诸生业,都是虚名在凤池。”四人出口成章,把半夜在街上行走犯禁的时…  相似文献   

18.
祝枝山是明朝苏州妇孺皆知的大文人。一天,他从唐伯虎家回来,见路边有个瓜贩,想买个西瓜解暑,便问瓜贩,西瓜多少钱一斤。瓜贩见是祝枝山,知道他很精明,赚他的钱颇不容易,便说:“祝大爷,你吃西瓜不要钱,只要你肯和我对付对联就行。”祝枝山一听,不由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9.
明代苏州的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周文宾被称为“吴门四才子”,他们常相偕游玩唱和,以为快事。一日,四人来到泰顺(今属浙江)境地,酒足饭饱后,个个昏昏欲睡。唐伯虎道:“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片刻,香茶端上。祝枝山说:“品茗岂可无诗?今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联成一绝。”于是,唐伯虎便开始吟道:“午后昏然人欲眠”,祝枝山续道:“清茶一口正香甜”,文征明接着吟道:“茶余或可添诗兴”。周文宾最后作结:“好向君前唱一篇”。这边话音刚落,邻座一位茶客即站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08,(3)
我国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我国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我国明代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义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