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现代企业理论定义企业所有权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但这种企业所有权仅归物质资本所有者,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应该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物质资本拥有企业乘余控制权是因为承担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剩余索取权是一种包括了风险性收益的内的要素收益。而人力资本的乘余控制权是国为人力资本面对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行使了非合约性行为权,乘余索取权是与之对应的对益。文中进一步区分了人力资本的工资收益与乘余索取收益的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了基于人力资本的剃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企业所有权的重新安排,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实质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对企业剩余权分割,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也探讨了影响剩余索取权的主要因素,以及剃余行为权的行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区分了人力资本的工资收益与剩余索取收益的根源,井据此阐释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试图指出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控制权收益成本的两大类:外部制约成本和内部约束成本。发现由侵害过程中的资源耗费量、控股股东个人的风险承担值这两个因素决定的控制权收益成本与控制权收益呈正相关关系;由声誉的损耗值、法律诉讼风险值和控股股东个人的道德约束值这三个因素决定的控制权收益成本与控制权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存在一个较高的成本点,使得控制权收益很低,从而能使小股东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将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企业融资的行为中,由于企业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也有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因素,因此也会产生企业融资中的代理成本.本文主要综述了企业融资中代理成本的相关定义、模型和具体表现,并对企业理论和企业融资理论中的代理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和融资中的代理成本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将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企业融资的行为中,由于企业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也有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因素,因此也会产生企业融资中的代理成本。本文主要综述了企业融资中代理成本的相关定义、模型和具体表现,并对企业理论和企业融资理论中的代理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和融资中的代理成本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产权分为三个层次,只有获得了人力资本产权最高层次的权利——收益权,才能获得企业所有权;获得的人力资本收益权越大,其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份额相应的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家族所有权和控制权是影响家族企业绩效的重要变量,但是否会影响家族企业R&D投入,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定论。基于家族所有权和控制权视角,通过对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库中372份数据进行的处理结果显示,家族所有权及控制权和家族企业R&D投入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表明家族所有权和控制权对R&D投入存在正面和负面两种作用。而其负面作用可以通过增加董事会独立性来予以消除,这既符合非家族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符合家族及企业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某煤矿的实际运营情况,提出降低煤矿材料成本的有效策略,以实现该煤矿经济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所有权分配事关企业激励约束的有效性,对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进行正确界定是企业所有权合理分配的前提。基于对企业性质的认识,界定了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企业剩余是企业在市场交易中获取的不确定的总收入,扣除事先人为约定的固定性支出后的余额;剩余索取权就是企业的投资者根据其投资额得到的分享企业剩余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杨磊 《科学中国人》2014,(5S):75-75
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优化。当前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低价位中标的情况下,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工程项目成本,工程利润空间才能打开。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利用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经营管理,降低工程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对前人关于“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文献综述基础上,对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特点及其产权特征作了分析,进而对知识型企业的所有权安排作了研究。文章提出:在一般情况下知识型企业最优所有权安排应该是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称性分布倾斜于创新者(经营者),而后是管理者、生产者,其次是股东,债权人等非人力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12.
影响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成本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隐性知识是组织的宝贵资源,隐性知识的转化、共享和利用会极大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然而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与组织成员利益紧密联系的成本因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知识转化的成本依赖于诸如知识的种类、组织环境和技术、时间等因素,与人脑的输入输出、存储、处理等能力也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高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PPP模式的事后无效性,本文认为应在事前对PPP项目的事后无效性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可接受的事前谈判成本范围。我们从PPP合约双方对合同外收益的控制权要求入手,对相关可能影响双方剩余控制权索取要求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剩余可控制权模型确定事前评价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从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出发,分析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在长期中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最稳定的;基于企业控制权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认为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商业模式下,颠覆性技术创新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构建以齐美尔连接为自变量、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因变量、知识密度为中介变量、感知的知识所有权(感知的知识组织所有权、感知的知识个人所有权)为调节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探究齐美尔连接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齐美尔连接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密度在齐美尔连接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的知识组织所有权在齐美尔连接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感知的知识个人所有权在齐美尔连接与知识密度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司的三重产权经济结构折射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必然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和代理成本问题,公司治理正是在这种经济结构基础之上,为解决公司合约的不完全性以及代理成本问题,并建立有效地激励与监控机制,借鉴了政治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最终形成了"意思机关、执行机关、监察机关"的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耿紫珍  刘新梅 《软科学》2009,23(12):35-38
建立委托-代理模型,对知识密集型外包项目中基于知识资产剩余控制权的外包商创新激励和机会主义行为风险作了分析与讨论,分别指出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下顾客适当的知识资产控制权转移策略。结果表明:与信息对称情形相比,信息不对称情形下,顾客的知识资产控制权转移策略会受到扭曲,顾客应该根据对外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判断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18.
从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出发,分析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在长期中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最稳定的;基于企业控制权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认为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顾客主导逻辑范式与赋能理论,揭示共享经济中的产品赋能机制及其经济价值。产品赋能机制是指平台卖家通过共享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和知识,提升产品价值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这一机制是卖家选择交易和剩余权结构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非对称性控制权的经济特征。卖家遵循“获取剩余索取权—赋能产品—提升销量—价格竞争”的行为路径,本文以此构建了产品赋能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产品赋能对销量和价格都具有正向影响,能为卖家带来高额剩余索取利润;价格和用户评论数在产品赋能对销量的正向影响中呈现显著抑制作用;只有当产品赋能水平通过临界值(3分)时,才能对产品销量产生积极影响;只有当产品赋能水平通过临界值(4分)时,才能对产品价格产生正向影响。该结果启示共享平台应采取非对称性产权制度安排,来激发众卖家的创新活力,重塑平台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企业扩张加快,海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受到重视。在海外直接投资谈判过程中,控制权是对目标企业投资时,组织架构以及以后公司治理最为关键部分。以往的研究把所有权与控制权等同,然而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在海外直接投资等中,对目标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并不一致,而海外直接投资等行动关键在于控制权。因此本文集中以交易本身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资源基础观的对海外直接投资等控制权研究进行梳理并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控制权的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